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周六(29/5)表示,本港第四波疫情應該已經結束,甚至已達「清零」。但目前不適合放寬防疫措施,以嚴防第五波疫情的隨時爆發。
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出,即使在接種疫苗後,仍需要保持戴口罩和清潔雙手的習慣,才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
K11 MUSEA處理危機的決斷和效率,以高效率和負責任態度,把員工和顧客安全放在首位。
1月18日,本港新增107宗確診個案。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通過向食物及衞生局建議,緊急使用復星及BioNtech疫苗。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批評免疫學博士顧小培的言論完全沒有理論和事實根據,是偽科學,誤導讀者。顧小培回應自己根據研究報告所言,內容可信。
1月4日,本港新增53宗確診個案,累計9018人染疫。政府宣布繼續收緊社交措施兩星期,直至1月20日為止,預計農曆新年前不會放寬措施。
本港爆發新冠病毒第四波疫情,截至12月30日,確診人數達8779人,奪去147人的生命。過去一年港大微生物傳染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講座教授袁國勇一直站在抗疫最前線,當選本社2020年度風雲人物實至名歸。
近日新冠疫苗已陸續在全球接種,但到底哪款疫苗最有效?副作用最少?要打哪一款?怎麼打?聽聽免疫學博士顧小培深入淺出的分析。
特區政府與兩間新冠肺炎疫苗製造商達成協議,各供750萬劑疫苗。疫苗陸續到港,經濟復蘇在望?
若果你因疫情收入大減,甚至加入失業大軍,又或居住環境惡劣,全力抗疫對你來說就是成本高昂之舉了。
很多政府官員抑或醫護人員都知道疫情第四波的源頭是什麼,不過就冇人講出來,至於第四波源頭,原來就是冇源頭。
九龍灣麗晶花園第6座出現疫情。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場視察,懷疑病毒經過糞渠傳播。所有麗晶花園第6座D室需要檢疫。
袁國勇表示,要防範聖誕期間,留學生回港而帶來新的病毒株,引發新一波疫情。
大家可能在抗疫有不少的矛盾心情,進退維谷,或許有一生命故事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
為了抗疫防疫,政府施政寧緊勿鬆,原則上完全正確。問題是,政府不少防疫措施,由疫情開始發展到第四波,始終令人印象是掛一漏萬,後知後覺,甚至自相矛盾,結果是成效不彰之餘,更徒添民怨。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強調,全民測試無關人權問題,市民應該全力配合。一齊聽聽袁教授見解。
本港爆發第四波疫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講座教授袁國勇相信,香港各界在過去的防疫經驗,可以應付新一波疫情。
轉眼之間,灼見名家周年論壇已經踏入第六屆。今年由於疫情持續,慶典究竟辦與不辦,我們掙扎了好一陣子。堅持舉辦需要很大的勇氣,天時地利人和更缺一不可,六周年論壇最終能順利進行,非常感恩。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管喬中先生一同討論新冠肺炎抗疫之路。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社會需要回復經濟活動,可是一旦溫度驟降或市民因防疫疲勞而鬆懈,疫情會再度失控,故必須特別注意傳播病毒的高危點。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疫情處於低位時,市民檢測意欲亦低,如果沒有強制檢測,必有漏網之魚,令隱形傳播鏈延續。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香港人的新冠病毒抗體陽性比率低於0.2%,與部分歐美城市甚高的抗體陽性比率相比,反映內地和香港在取得抗疫的初步勝利,但港人不能自滿。
雖然近期本地確診病例仍存有「感染源頭不明」個案,但按筆者採用的追蹤傳染病模型「不對稱S曲線」,本地疫情已差不多完全控制下來,政府是有空間略為放寬限聚令,以免已經一潭死水的經濟變得更差。
本港新增18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本地個案佔14宗。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以現時的疫情趨勢,預期新冠肺炎個案會繼續增加,情況令人擔心。
過去一周持續有源頭不明確診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最近病例源於食肆及酒吧放寬防疫措施。他警告若再放鬆,加上冬天來臨,疫情會比第三波更嚴重。
「港大抗疫最前線」團隊9月24日走訪中西區、油尖旺區和葵青區的四間街市的魚檔,發現其中三個街市的大部分魚販確會提供共用毛巾,大多數顧客直接用手接觸魚身挑選,部分人順手拿共用毛巾擦手。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正與廈門大學合作研發一款鼻噴新冠病毒疫苗,11月將進行首階段臨床測試。他預計,由測試至疫苗面世,最快都要一年後。
究竟採用全民檢測能否截斷或減少隱形傳播鏈?答案是可以的,但檢測必須是強制性和配合居家令。
全民檢測計劃至今在完成測試的128000個樣本中,發現6個對新型肺炎病毒呈陽性,當中2人為新個案。袁國勇說,目前似乎找到很少確診個案,但認為仍是值得做普及社區檢測。
上星期兩位特區官員的公開發言,令不少港人震驚。他們分別是700萬市民之上的特首林鄭月娥,以及職級低很多但擁有依法拘捕權力的高級警司陳天柱。這兩宗性質不同的事件都涉及重大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