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習近平

沒有突破的對話:沙利文訪華
作者:盧兆興2024-09-02
拜登政府在處理美中關係方面,明顯被描繪成積極主動的政府,而不是消極的「跛腳鴨」。另一方面,中國也熱衷於強調中美關係的連貫性。這種國家利益的契合是美中關係發展的正面跡象。
中國援俄
作者:陳文鴻2024-09-02
沙利文訪華會見的是中國外長王毅、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前者屬外交禮節,後者才是他訪華的真正目的。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拜登為什麼應主動去北京見習近平? 美國總統大選 賀錦麗與特朗普誰會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31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成為唯一一位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的白宮官員。在拜登即將卸任之際,他為何選擇此時訪華?拜登及習近平今年年底是否可能會面?一起聽聽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教授的分析。
俄烏南海局勢波譎雲詭 沙利文訪華與王毅會面 冀有效實質管控分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8
許楨強調「外交無小事」,就算在拜登任內,中美都未能就這些常規議題有實質性進展,但防止雙方出現誤判也是非常重要。
蘇林訪華隆重接待 彰顯「同志加兄弟」 學者:南海爭議不若中菲關係緊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0
習近平逾半個月來首次公開露面,歡迎蘇林接任越共總書記後首次出訪中國。觀察家認為,中越領導人均展現鞏固雙邊關係的意願,但兩國在敏感的海主權爭議上均沒有讓步。
習近平與訪華越共總書記蘇林會談 中越雙方料加強經貿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9
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稱,越南既要得到美國戰艦的保護,同時希冀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如意算盤是否能打得響?
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
作者:劉兆佳2024-08-16
為了有效應對美國意圖通過在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的遏制,國家迫切需要在西方世界開拓新的國際經濟空間、擴大中國的發展腹地、強化歐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最終建構一個強大的歐亞經濟共同體。
現實主義工業題材舞劇的全新探索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14
我認為《東方大港》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舞劇,它對現實主義工業題材的表達打破了固有思維,拓展同類舞劇創排思路,為中國舞劇發展開啟了新的探索。
盧兆興教授:三中全會提出什麼持續穩定改革經濟和社會方案? 中央與地方怎樣做好哪些內外的風險管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31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認為,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繼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強調繼續改善經濟、完善制度、穩定社會政治、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現代化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共三中全會閉幕 強調國家安全是現代化基礎 秦剛免中委職 開除李尚福黨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18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題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報告,強調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
西方政治邁向極右 對中國非好事
作者:譚新強2024-07-03
今年是歷史上最多選舉的一年,每個地區有各自不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况,而受到一些全球因素影響,例如難民問題,和氣候變化亦是多國的重要政治議題。
習近平賀深中通道通車: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30
習近平指出,深中通道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全體參與者高質量完成了工程任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幹出來的。
解讀中央經濟政策的演進
作者:袁彌昌2024-06-19
中美之間一場製造與生產力主導對抗金融主導的競爭,已經展開,骰子已經擲下。今天指控中國產能過剩,可能仍被視為無稽之談;但長此下去,中國不斷刺激生產以推動增長,勢將造成產能過剩。
陳坤耀教授:看懂新質生產力、暴露港式STEM教育及基礎研究的不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8
近十年,STEM教育在香港一度被家長奉為圭臬,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說:「單憑STEM是撐不起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港式STEAM也不行。除非這個ARTS真正是人文科學的總匯,始能迸發出科技的原創性。」
由國家戰略高度 看懂新質生產力──專訪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4
行政長官李家超13日出席立法會,談及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國家2024《政府工作報告》的首要任務,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年秋首次提出。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以宏觀經濟發展理論為我們作出精彩解讀。
陳文鴻:中國如何拉攏分化歐洲 打破美國獨霸天下格局? 怎樣建立經濟共同發展防衞圈 抗衡美國圍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中國之於美國的對策是以靜制動,先整頓內部,並擴軍內戰,以及主動把防衛線拉開。一起聽聽他怎說。
盧兆興:習近平訪歐 如何突破美國霸權外交? 多極世界主張惹華盛頓不滿 激起地緣政治暗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中國最近對多極世界的追求可以被解讀為中國社會主義和平等主義努力的標誌,旨在創造一個沒有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公平世界,而是一個以和平、安全、秩序、繁榮和多邊主義為特徵的世界。
何志平:普京再訪華 中俄是否鐵桿兄弟? 列強三足鼎立 是中歐俄還是美歐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2
普京訪華,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中俄關係和美俄關係會有怎樣的變化?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中國在美國重重圍堵的過程當中,需要歐洲作為夥伴聯手對抗美國霸權,而不是美歐俄的統一反華戰線。
普京訪華與習近平會談 雙方強調合作互利共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6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16日)抵達北京訪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歡迎儀式,並與普京舉行小範圍會談。
譚新強:習近平訪歐想達成什麼成果? 為何大學生反對美國軍事介入以巴之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6
國家主席習近平5 年來首次出訪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是一次重要的外交行程。中環資產投資基金創辦人譚新強指出,習此行選擇這3個國家也絕非意外。另外,美校園示威反以巴戰,欠更強力訴求。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對多極世界的外交追求
作者:盧兆興2024-05-13
中國最近對多極世界的追求可以被解讀為中國社會主義和平等主義努力的標誌,旨在創造一個沒有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公平世界,而是一個以和平、安全、秩序、繁榮和多邊主義為特徵的世界。
中塞互助
作者:陳文鴻2024-05-13
塞爾維亞還可作為中國電商進攻歐洲的橋頭堡,中國的經濟助力加上俄羅斯的低成本能源供應,和作為中歐貿易的中間通道,塞爾維亞應該至少可守住南斯拉夫最後的領土,徐圖復興,靜待歐洲政經大局的轉變。
歐洲更需要中國的合作與支持
作者:劉兆佳2024-05-10
在當前動盪不安的國際大環境下,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歐洲為日後中歐深化戰略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而言,當然不希望歐洲與美國一道遏制中國的崛起,為中國企業在歐洲的營運和發展施加不公平和不合理的限制。
「鐵桿朋友」是怎樣煉成的?許楨:鮮血凝成的中塞友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8
武契奇等超高規格歡迎習近平一行,不僅派出戰機為中方專機護航,總統伉儷及政府核心成員更親到機場迎接。中塞相距遙遠,這個南歐的「鐵桿兄弟」為什麼對中國傾心若此?
中法元首同倡奧運期間 全球停火止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7
法新社報道認為,習近平對法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中法歐三方基本上是「各說各話」,《環球時報》的社評就強調中國輸出機會而非風險,尋求合作而非對抗。
習近平抵法國訪問 學者:中歐合作提升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6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周日(5日)抵達法國首都巴黎,路透社報道,即將與習近平會談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要求中國減少貿易失衡,並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發揮他對俄羅斯的影響力。
盧兆興教授:布林肯訪華 體現哪些中美外交新模式?習近平出手 如何減少兩國誤解、誤判和誤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6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行展現了中美外交在多種問題上處理不同觀點的新外交模式──從可以達成共識的「低層政治」問題,到需要重申立場而不是立即尋求解決方案的「高層政治」問題。
為什麼馬英九愛哭?
作者:廖書蘭2024-05-02
台灣民進黨執政,在有所選擇的新聞報道下,刻意宣傳對大陸的醜化和敵視,使台灣青年並不能認識真實的大陸,而今大陸之行能讓他們親眼看到大陸的各項設施,如高鐵、橋樑等基建的宏偉完善,市區大廈的輝煌氣派。
中美管控分歧的新外交:布林肯訪華
作者:盧兆興2024-04-29
中美雙方都在盡力控制分歧,以積極、有成效的方式減少危機和衝突。如果是這樣,那麼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軍事炫耀活動和聯盟建設活動中,我們就有理由保持政治上的謹慎樂觀。
第二次習馬會在政治及文化上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04-22
馬英九4月份訪問大陸預示着兩岸在可能的對話和談判的逐步過程中實現文化聯盟的前景,並有可能充當兩岸之間的橋樑。儘管如此,大陸與台灣之間建立更友好關係的政治障礙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