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4:23:5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習近平

習近平利馬晤拜登 強調中美關係至關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8
國家主席習近稱,北京已準備好與美國新政府合作,努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但他沒有提及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名字,似乎擔心美國新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讓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香港政商關係的變化
作者:盧兆興2024-11-18
習近平主席回信勉勵祖籍寧波的香港商界,以及隨後夏寶龍主任與香港特首李家超與工商界會面,對於香港特區政商關係的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APEC | 李家超會晤秘魯商界、自貿協定夥伴 習近平溫提美國保持地球和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7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在秘鲁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期間曾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短暫交談。習近平提醒美國保持和平。
2024中美論壇|謝鋒指中美合作非零和遊戲 伯恩斯稱美不尋求與中脫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5
謝鋒說,中國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規劃,但美國亦不要有遏制打壓中國的打算,應聚焦共同利益,不能只關注分歧,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岑浩輝訪京接受任命之旅的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4-11-04
在北京與澳門的關係方面,澳門行政長官對中央負責的責任已經牢固確立和制度化,在澳門獲得中央重新定位下,有必要在中國的開放進程和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國與金磚國家
作者:盧兆興2024-10-28
中國將金磚國家視為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可以進一步納入更多全南方國家,進而打破全球霸權主義鏈,作為平衡親美政治、經濟、軍事聯盟的力量。
中國軍演回應賴清德演講:走向軍事還是政治解決方案?
作者:盧兆興2024-10-21
毫無疑問,台海兩岸的問題能否獲得和平解決是個挑戰,如何處理值得我們繼續密切關注,雖然中方認為國際社會的政治介入是不可接受的,但至少一些主要國際參與者能接受解決方案。
亞太地區三大潛在火藥庫:韓朝、兩岸和南海水域爭端
作者:盧兆興2024-10-14
鑑於美日韓三國軍事合作升溫,而韓美亦定期進行軍事演習,這促使平壤將韓國及其盟國視為主要軍事和安全的威脅,朝韓關係因此變得更不穩定。
緊跟中國式現代化 香港「脫西入中」
作者:陳景祥2024-10-04
香港最近不斷討論要「改革」,但到底要怎樣改?在新形勢下,香港的改革必須緊隨中國式現代化:配合國家的五年規劃及各項長遠規劃的體制特點,香港特區政府的頂層結構理應設立一個制訂長遠規劃和發展的機構。
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黨和國家中心任務 李家超:機遇大於挑戰 須因地制宜不斷改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在北京和香港均有升旗和慶祝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有四大堅持,並且要深化兩岸交流,反對台獨分裂行動。
團結香港基金成立10周年 夏寶龍籲貫徹習近平回信精神 李家超稱重視與民間智庫交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26
團結香港基金舉行慶祝成立10周年酒會,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呼籲各界深入學習、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給香港企業家的重要回信精神,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博雅教育是美國VVIP搖籃、也是中國人力資本實現質的躍遷的跳板──專訪教育家陳坤耀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4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教育論述,科學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教育家陳坤耀教授也花了12年時間在嶺南大學推行博雅教育,在新質生產力戰略下,教育如何成為人力資本質的躍遷及TFP的頂樑柱?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中國、俄羅斯與伊朗為什麼要聯手對抗西方?印度、菲律賓為何與中國關係惡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1
馬凱碩直言「非常擔心中印關係」,兩國人口並列世界前二,印度可能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超級大國嗎?中印邊境紛爭不斷,幾近決裂,未來有望和緩嗎?一起聽聽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的分享。
黃錦輝教授:沙利文訪華為賀錦麗尋求中國支持?發揮基辛格密使的作用 獲習近平接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9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訪華。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他訪華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美國總統大選,幫助民主黨曾爭取中國支持,在大選期間避免引發其他地緣政治危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非關係提升至戰略高度 實質帶來了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5
央視網報道,習近平說,經過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面向未來,他宣布中國與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係,提升到戰略關係層面,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
沒有突破的對話:沙利文訪華
作者:盧兆興2024-09-02
拜登政府在處理美中關係方面,明顯被描繪成積極主動的政府,而不是消極的「跛腳鴨」。另一方面,中國也熱衷於強調中美關係的連貫性。這種國家利益的契合是美中關係發展的正面跡象。
中國援俄
作者:陳文鴻2024-09-02
沙利文訪華會見的是中國外長王毅、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前者屬外交禮節,後者才是他訪華的真正目的。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拜登為什麼應主動去北京見習近平? 美國總統大選 賀錦麗與特朗普誰會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31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成為唯一一位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的白宮官員。在拜登即將卸任之際,他為何選擇此時訪華?拜登及習近平今年年底是否可能會面?一起聽聽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教授的分析。
俄烏南海局勢波譎雲詭 沙利文訪華與王毅會面 冀有效實質管控分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8
許楨強調「外交無小事」,就算在拜登任內,中美都未能就這些常規議題有實質性進展,但防止雙方出現誤判也是非常重要。
蘇林訪華隆重接待 彰顯「同志加兄弟」 學者:南海爭議不若中菲關係緊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0
習近平逾半個月來首次公開露面,歡迎蘇林接任越共總書記後首次出訪中國。觀察家認為,中越領導人均展現鞏固雙邊關係的意願,但兩國在敏感的海主權爭議上均沒有讓步。
習近平與訪華越共總書記蘇林會談 中越雙方料加強經貿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9
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稱,越南既要得到美國戰艦的保護,同時希冀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如意算盤是否能打得響?
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
作者:劉兆佳2024-08-16
為了有效應對美國意圖通過在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的遏制,國家迫切需要在西方世界開拓新的國際經濟空間、擴大中國的發展腹地、強化歐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最終建構一個強大的歐亞經濟共同體。
現實主義工業題材舞劇的全新探索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14
我認為《東方大港》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舞劇,它對現實主義工業題材的表達打破了固有思維,拓展同類舞劇創排思路,為中國舞劇發展開啟了新的探索。
盧兆興教授:三中全會提出什麼持續穩定改革經濟和社會方案? 中央與地方怎樣做好哪些內外的風險管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31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認為,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繼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強調繼續改善經濟、完善制度、穩定社會政治、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現代化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共三中全會閉幕 強調國家安全是現代化基礎 秦剛免中委職 開除李尚福黨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18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題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報告,強調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
西方政治邁向極右 對中國非好事
作者:譚新強2024-07-03
今年是歷史上最多選舉的一年,每個地區有各自不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况,而受到一些全球因素影響,例如難民問題,和氣候變化亦是多國的重要政治議題。
習近平賀深中通道通車: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30
習近平指出,深中通道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全體參與者高質量完成了工程任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幹出來的。
解讀中央經濟政策的演進
作者:袁彌昌2024-06-19
中美之間一場製造與生產力主導對抗金融主導的競爭,已經展開,骰子已經擲下。今天指控中國產能過剩,可能仍被視為無稽之談;但長此下去,中國不斷刺激生產以推動增長,勢將造成產能過剩。
陳坤耀教授:看懂新質生產力、暴露港式STEM教育及基礎研究的不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8
近十年,STEM教育在香港一度被家長奉為圭臬,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說:「單憑STEM是撐不起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港式STEAM也不行。除非這個ARTS真正是人文科學的總匯,始能迸發出科技的原創性。」
由國家戰略高度 看懂新質生產力──專訪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4
行政長官李家超13日出席立法會,談及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國家2024《政府工作報告》的首要任務,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年秋首次提出。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以宏觀經濟發展理論為我們作出精彩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