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19:58:3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香港中文大學

丘成桐等7人獲邵逸夫獎 11月頒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02
中大博文訪問講座教授丘成桐獲頒2023年邵逸夫數學科學獎,以表彰他對數學物理、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凱勒幾何的貢獻。
中大的運動人生 姚柏良的無盡旅程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28
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兼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回憶起中大校園生活坦言,「大學是人才的搖籃,我覺得香港的未來就在這群年輕人手上,青年興,香港興,國家興。」
新亞書店百歲精神領袖
作者:鄭明仁2023-05-26
新亞書店一直奉行薄利多銷,蘇老太的訂價很優惠,20、30元有交易。老太說:「俾到價就俾,唔好壓人價,大家生活都唔容易。」她宅心仁厚,換來福報,百歲人瑞,頤養天年。
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
作者:潘銘基2023-05-24
一所學校得以建立,不單只是感激一個人,當然即使是有多少具名的人,更要感激許多默默付出的無名氏。在張煊昌小學裏,我們一行參觀的中大校友,完完全全感受到中大校友對校友會聯會辦學的支持。
大學管治與一流大學
作者:陳景祥2023-05-19
多少年來我們都相信,專家治校、院校自主、自由開放是本地高等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能因為一場政治風暴,就把香港高等教育賴以成功的支柱毁於一旦。
共悟人間:朱銘博士的藝術修行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8
生命苦短,藝術永存。朱博士登峰造極的藝術修為,仍在其雕刻作品和我們的回憶裏綻放光芒。
中大大豆研究項目隨天舟六號升空 香港首個於太空進行農業實驗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6
中大團隊所研究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已於日前(5月10日)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搭載升空,並順利到達中國空間站。是次為本港首個於太空進行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
丘成桐教授:鞍山馬水一甲子,遊子他鄕半世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2
直到現在,我還會吟誦崇基學院學生會會歌「鞍山蒼蒼,吐露洋洋」,還有院歌「漫漫長夜,屹立明嶝,使命莫辜負。學成致用,挽救狂瀾,靈光照寰宇」,這些至今仍是我在持守的精神。
國際知名雕刻藝術家朱銘──藝術創作由心路和卓越貢獻
作者:李大齊2023-05-09
台灣國際知名雕刻藝術大師朱銘,四月22日因久病纏繞不堪受困選擇輕生,結束了85年的塵緣,但他的藝術和精神將永遠陪住我們繼續走很遠的路。
《汗墨傳世》一書的緣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6
如果外國人也有這樣的堅持去尋找中國名人資料出版,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香港人不好好寫自己的歷史,將史實盡量留存下去?我開始尋找孫受匡背景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黃顯華2023-05-06
2022年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學整體評分全港最高,並於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表現出眾。
2023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多家大學榜上有名奪160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01
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4月26至30日期間舉行,逾4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1000個項目參加,當中約290個項目來自香港研發團隊。香港多家大學均有斬獲。
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 任中大校董會副主席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5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周一(4月25日)通過,委任陳德霖博士接替利乾博士出任大學校董會副主席,任期兩年,由2023年4月18日起生效。校董會衷心感謝利博士多年來對大學的付出和貢獻。
羅佩雯醫師:中藥如何幫助不孕患者? 為什麼出現免疫不孕? 推介有助調理不孕的食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24
研究發現,中藥對不孕患者有一定幫助。聽聽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羅佩雯醫師講解,中醫如何評估不孕病人,以及推介有助調理的食療。
中大醫學院亞洲最大型長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統徵狀困擾逾40萬港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1
中大醫學院進行的長新冠研究發現,超過一成長新冠患者出現生殖系統徵狀,包括月經失調、下體疼痛及性功能障礙等,當中80%為女性。
羅佩雯醫師:痛經是怎樣形成的?有哪幾種分類?有助調理的食療與穴位按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18
女性不時面對痛經帶來的困擾。從中醫角度如何辨證、治理痛經問題?日常生活又可以怎樣預防?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羅佩雯醫師有助調理經痛的穴位及食療。
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落戶河套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30
3月28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舉行成立儀式並揭牌。
中大研新技評估 愛滋病患心臟病風險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5
中大醫學院團隊以新型風險預測模型評估HIV感染者,患上2種主要冠狀心臟病的風險,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超過90%。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上發表。
中大研發全新無創治療 防止胃酸倒流無線供電支架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3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張立教授、醫學院趙偉仁教授及陳啟楓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研發了一種無線供電的電子支架,可利用電刺激預防及治療胃酸倒流。
中大商學院慶祝60周年 締造全港最大商學院校友網絡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11
中大商學院於1963年,由崇基、新亞及聯合3所書院聯辦,成為亞洲開創全面商管教育的先鋒。60多年來,憑藉書院制和全人教育的理念,中大商學院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充滿關懷、德才兼備且有影響力的領袖。
孜孜追求健康公平的Michael Marmot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3
今年,中大授予Marmot教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肯定其在公共衞生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在大會上發表致謝辭,分享自身經驗,鼓勵畢業生繼續前進。
播音界巨人──郭利民(Uncle Ray)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2
現年97歲,去年退休的郭利民(Uncle Ray)獲中大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他對香港廣播界的貢獻有目共睹,他的深夜節目自1970年起慰藉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心靈。
滙豐前亞太區主席鄭海泉離世 李家超:備受業界敬重的傑出銀行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9
滙豐銀行首位華人大班、前亞太區主席鄭海泉周日(8月28日)晚離世,享年74歲。行政長官李家超對他的逝世表示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用晦而明──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為亡者發聲的深情堅持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9
法醫人類學家是悲哀的職業,因為戰爭與災難,從未止息。但愛,可以跟死亡一樣強:在最深的黑暗中,是他們守護亡靈和人類,以沉靜眼眸,凝視空洞的頭顱,解讀出被遮掩遺忘的訊息。
金江意外「發現」中國──新任中大協理副校長牽頭向世界說好中大故事
作者:張家偉2022-08-23
中國擁有悠長的歷史和文化,身為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的金江來自澳洲,年輕時一次到訪中國的旅程,讓他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並致力於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中大倡設大灣區2+2學位 設立獎學金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學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1
香港中文大學建議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投放更多資源設立獎學金及財政援助計劃,讓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接受高等教育;並設立嶄新的「全球大灣區2+2」學位課程,讓學生受惠於兩地教育的長處。
林翠華教授:長者活出當下有三大要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4
工作是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組成,不少人踏入退休階段,都需要調整生活節奏和心態。今集《智得耆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林翠華教授請來一位退休老師,分享她多姿多彩的退休生活。
全球知名香港初創公司 商湯科技在港主板上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30
2014年底由中國科學家湯曉鷗教授率領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團隊在香港創立的商湯科技,12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買賣。香港科技結合中國大陸市場規模,將繼續被視為成功的方程式。
王良和:余光中惜別香江 回到壯麗的光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7
王良和教授認為,由成長的大陸,來到香港,再去台灣,切斷了與母體的聯繫,成了余光中一直以來的心結,從此,懷念故土,抒寫鄉愁,成了他詩作一大主題。
王良和:余光中眼中的香港 從「姑且叫它做家吧」到「當然的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6
王良和博士以幽默風趣的口吻為一眾莘莘學子介紹已故著名詩人余光中教授在香港時期的新詩,深入淺出說明他對香港的山水情感,揭開2021-2023學年「攝・寫・文人」系列活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