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22:44: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香港中文大學

珍藏捐中大圖書館
作者:鄭明仁2024-04-11
筆者捐給中大的一套共430冊《電視周刊》,見證香港電視的黃金年代,也是我輩親身經歷過的喜怒哀樂日子。揭開一頁頁發黃的《香港電視》老舊版面,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從我面前走過,有些已香銷玉殞,天上人間。
書畫養生 趙偉仁:留白予人空間 工作滿足感對抗身心耗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9
中風和心臟病有何共通點?一,兩者都是全球十大死因排名三甲,二,世界衛生組織指工作時間過長,可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的發病率。西方醫學提倡運動,東方醫學主張書畫養生,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也是此學說的支持者。
中風可致殘及認知障礙 十大保健法降風險 中大新法溶血栓減後遺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2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成人永久傷殘及認知障礙最常見成因。中大研究團隊研發了新型納米機械人治療缺血性中風,溶栓速度較傳統治療快5至20倍,有效覆蓋末梢血管,有望減少腦損傷,並提高病人癒後生活質素。
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教授:最難忘的一課 源於父親和劍橋大學? 為何放棄牛津優差 回流中大開創新醫學領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0
當年,無創產檢之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的老師曾經問過一條問題,盧教授依書直說自覺沒錯,但老師卻質疑為什麼要這樣回答,令他難以忘懷,至今仍教導學生須時刻探求實驗數據的來源。
國產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下月訪港 市民可報名參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7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將於4月8日(周一)起連續5日訪港,並進行進港海上巡遊。「雪龍2」訪港執委會主席何建宗表示,香港科學館下周一(18日)起至6月25日舉行展覽。
林冠傑醫師x周德宜醫師:痛風是怎樣形成的?中醫如何治痛風於未病?推薦一款中藥飲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5
痛風是一種非常痛的疾病,中醫如何預防痛風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顧問周德宜中醫師,與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同大家分享有關中醫對痛風的最新研究及介紹痛風飲方。
古琴文脈的傳承 故宮博物院漆器修復師讓約700年琴器「活」在當下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11
修復師了解器物、尊重器物,協助它們重現光華,閔俊嶸使跨越多世紀的琴音得以傳頌。閔續說:「不論是選材還是斲琴工藝,我們不難從中悟到古人的智慧,而我的工作便是透過修復,把這些哲學傳承至今。」
林冠傑醫師x周德宜醫師:銀屑病(牛皮癬)是怎樣形成的? 中醫如何辨證論治?有什麼食療可以紓緩病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4
中醫如何治療銀屑病?今集《大醫精誠》由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顧問周德宜中醫師、中大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為大家詳細分析。
為安全儲能帶來新技術的盧怡君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1
「我希望我的團隊成員,都能找到自己所熱愛的科研事業,因此我會提供最好的平台,也希望成員們能珍惜機會、好好把握,不要辜負這段時光,去好好地追求更出色的研究。」盧怡君教授娓娓道來。
財政預算案2024|60億元資助生命健康科技 促進大學環球合作、科研成果轉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9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發展生命健康科技,將動用去年預算案預留作相關發展的其中60億元,資助本地大學與環球機構合作,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促進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多間大學對此表示歡迎。
趙偉仁:情商無限 志在四方 冀中大醫學院衝上全球20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3
中大醫學院昨(22日)舉行新春傳媒茶聚,新任院長趙偉仁教授指人才是醫學院的根本,23條不會影響交朋友。高端教學科研綜合大樓是吸納環球人才、跨科合作及創新技術轉移的門檻,每一元投資都絕對花得值。
中大校長段崇智請辭 明年1月卸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09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決定請辭,他將於2025年1月卸任中大校長職務。校方表示,十分感謝段崇智校長過去6年來盡心服務及領導大學。
鬥氣鬥爭 一線之黐
作者:劉銳紹2023-12-27
常言道:教育是春風化雨,但為什麼處理校政卻不能和風細雨?反而總是急風暴雨?如果說鬥氣與鬥爭只是一線之差,倒不如說是「一線之黐」。
企業家族「義利並舉」 影響力投資在香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22
誰説公益就是燒錢?影響力項目完全能夠自負盈虧並獲機構投資者青睞,共生共贏。筆者向來關注香港家族企業的影響力投資,盼望有影響力投資者出現於生態圈,投資本港有潛在長遠影響力的創業項目。
吳樹培遭校董會解僱 段崇智校長:由衷感謝多年貢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21
繼中大前副校長及秘書長吳樹培兩度發出聲明指責遭解僱前從無申辯機會,以及校董會與個別校董言論存在事實落差後,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首度就事件開腔,感謝吳樹培多年來對中大的貢獻,並祝願他未來一切順利。
中大醫學院2月易帥 候任院長趙偉仁教授 擅水墨丹青與胃癌微創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21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12月21日公布,中大校董會通過委任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趙偉仁教授為新任院長,明年2月1日起,他將由陳家亮教授手上接棒。趙偉仁是胃癌專家,也是水墨世家,既擅丹青,又精於微創手術。
中大研發高性價比巡天系統 嚴人斌教授:填補天文數據空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20
香港中文大學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成立賽馬會「天文儀器」創科實驗室。實驗室總監嚴人斌教授表示,正在研發光譜巡天系統,以了解恆星形成區的物理性質及其反饋機制。
中大解僱副校長 吳樹培:未有機會申辯表遺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4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開會後,主席查逸超周三(12日)宣布,即時與中大副校長及秘書長吳樹培終止僱傭關係,並以現金代替通知期,即時生效。
中大60周年校慶晚宴 逾2000嘉賓出席 見證亞洲高等學府新里程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11
香港中文大學慶祝60周年,校慶晚宴12月10日晚在會展舉行,逾2000名中大學生、教職員、校友、內地以至國際的合作伙伴及友好出席。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腸癌年輕化的趨勢與原因是什麼?如何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7
作為全球知名的胃腸道腫瘤內科專家,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多年來積極參與腸胃疾病研究,在消化系統腫瘤分子機制、腸道微生態、等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值中大60周年校慶,我們邀請到她來分享收穫與感想。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5
來港逾20年,香港早已成為于君生命中的第一個家。她熱愛這裏的美食美景、自由的空氣和單純的學術環境,令她可以專注於科研工作,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港人膺全球長壽之冠10年 中大:唯老年殘疾問題嚴重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4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香港存在地區層面的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意味目前的行動和努力尚未足以有效、公平地改善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總括而言,香港迫切需要採取全面的政策措施,以促進健康老齡化。
立法會通過中大改組校董會 校董人數減至34人 增加校外校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1
立法會以76票贊成、無人反對、3票棄權,大比數三讀通過《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修訂)條例草案》,3名投棄權票的議員,分別為新思維狄志遠、香港新方向張欣宇和經民聯劉業強。
中大:本港每4宗成人死亡個案 一宗與敗血症相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7
敗血症在本港不但是愈來愈常見的死亡原因,患者病後的痊癒情況在過去十年也沒有太大改善。及時治療是對抗敗血症的關鍵,因此公眾應多加留意敗血症的病徵,發燒、咳嗽帶痰、排尿灼痛、寒顫神志不清、嚴重呼吸短促等。
紫荊黨:維護「教授治校」制度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10
教授群體是典型的社會精英,無論是基於共和還是民主的理由,在大學治理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上,政府都必須尊重教授的權利,徵求教授的看法,如此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大學的學術自由。
中大賀獲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 讚揚拓技術助開發新冠疫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03
兩位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卡塔琳考里科教授。中大新聞稿形容,對於教授獲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感到非常興奮。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4
中大創業日一連兩日舉行,44隊創業團隊展示初創成果。微軟港澳區總經理、校友陳珊珊回校撐場,主講微軟和OpenAI合作下,旗下產品如何應用人工智能,令企業用戶得益。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0
紛紛擾擾了兩個月,中大校董會事件暫時冷卻,畢竟此刻JPEX亂象炒得更熱,與中大同行27載的歷史學家郭少棠教授想問大學:捲入政治漩渦時能否跳出漩渦看事情?是否還記得大學的社會角色?記得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中大商學院副教授尹振英:政府應該多角度發展旅遊業 短期可推出更多日間活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9
短期內應該首先活化廟街、女人街等夜市,因為這些地方本身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和完善的交通設施。然後才考慮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的夜市,以擴大遊客的選擇。
中大與故宮博物院合辦碑帖展 中大鎮館之寶首次在文華殿亮相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8
中大與故宮博物院合辦「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展覽由2023年9月16日起至2023年11月5日於故宮博物院文華殿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