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嶺南:饒宗頤在大灣區」學生比賽成功讓青年一代透過饒宗頤教授的學術與藝術成就,深入認識嶺南文化精髓,同時以多元方式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熱愛。獲獎作品將陸續於線上展示,讓更多人欣賞這些匠心之作。
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副主席李焯芬教授獲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星章,是2013年獲頒金紫荊星章後再度獲勳。他接受本社獨家專訪,對能因科研工作、教師身份,對香港、國家做出小小貢獻,覺得非常感恩。
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副主席李焯芬教授獲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星章,是2013年獲頒金紫荊星章後再度獲勳。他接受本社獨家專訪,對能因科研工作、教師身份,對香港、國家做出小小貢獻,覺得非常感恩。
香港珠海學院周四(7月25日)舉行「恭賀2024榮譽授勳校董及支持賢達祝賀會」,慶祝學院校董會副主席李焯芬教授和林樹哲先生,獲政府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以及捐贈人黃志祥先生獲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
香港回歸27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今日的香港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機遇遠遠大於挑戰,政府會繼續敢於擔當,帶領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經濟轉型期創新求變,發揮善拼敢贏的精神。
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與澳門有深厚的淵緣,除了在澳門大學授課以外,更曾多次在澳門舉辦個人展覽,其創作的山水畫、荷花畫都有澳門的影子與故事。上周饒宗頤在澳門故事分享會便圓滿舉行,為一眾學生參加比賽做好準備。
「饒宗頤的故事」學生比賽今年載譽歸來,現正接受報名。為配合是次比賽,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將於指定周末日子首次開放公眾參觀,公眾可欣賞饒宗頤教授所捐贈之繪畫、書法,及其他與饒教授相關之文玩。
饒館在年初獲孫少文基金會捐助後,隨即在藝術館展開為期半年的設施優化工程。翻新後的藝術館在視覺上煥然一新,更為寬敞開揚,為入場人士帶來更佳的參觀體驗。
田家炳基金會2022年12月13日舉行大學校長論壇,香港9所大學校長與副校長的專題討論,陣容鼎盛。本文撮要討論內容,對香港大學教育作一籃子全面的檢視。
2月香港中華書局與饒學聯匯、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共同主辦饒宗頤紀念座談會暨《一純萬歲寄遙思:饒宗頤紀念文集》新書發布會,3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及出版方通過線上線下參與活動。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為已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榮譽院士、資深教育工作者、書法家王齊樂的傾注心力之作,也是首本詳述香港中文教育史的專著,因應讀者需求而重排校訂,終於2022年推出第二版。
為什麼中國的科技在16世紀以前比西方優越,但是現代科學卻沒有在中國發展?這難題的背後,有文化背景的思維,有社會制度的規限,也有經濟發展的驅動。
田家炳基金會12月13日舉行40周年教育論壇,九大院校校長、副校齊聚就香港如何培育德才兼備、具家國情懷的青年一代進行專題討論。
李焯芬教授指出,從歷史的角度看,敦煌是「文明的十字路口」,西方的文化藝術,皆通過敦煌傳入中國。敦煌亦是突厥和眾多中亞遊牧民族往來之處,而希臘、羅馬文化亦是通過敦煌傳入中國。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將於2022年6月21日、在西九龍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舉辦《敦煌與故宮對話:飛越文化二千年》音樂會暨文化講座,活動乃專誠作為賀禮,慶祝香港回歸和香港故宮博物館開幕。
中國香港於文化教育、大型展覽、門票資助及開幕活動等方面大力贊助香港故宮,因而獲成為香港故宮的戰略合作夥伴。在中銀香港的支持下,香港故宮將推出一系列藝術文化活動,在本地以至世界各地弘揚中華文化。
步出校園後,多年來,跌宕起伏,在現實中奮力掙扎向前,絕不容易。幸好,相伴相依的,除了文學,還有佛家哲理……「得之吾幸,失之吾命」,活到今日,漸悟。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修煉。
李家超競選辦公布了90人的主席團成員和58人顧問團成員名單,並指出政綱一定以目標及方向性為主,競選辦將會集思廣益,分析不同意見,以了解哪些意見最適合當前香港的需要。
配合今年香港書展「心靈勵志」的主題,李焯芬教授以「活好當下,心安自在──瘟疫、天災和人類社會的成長」為題,指出過去一年半以來,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全球,他期待不久將來疫情受控,大家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2019年成立的香港地方志中心,去年9正式開始編修首冊《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是整套《香港志》的第一冊,記述自新石器時代至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間7000年的香港史。
馮珍今新作《字旅再相逢》中收錄12個人物專訪,受訪者全是香港文化界的中堅分子,來自不一樣的領域,有文學、藝術、歷史、電影、戲劇、音樂、宗教等。
一畝心田音樂會2020在7月4日晚上已順利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見證了佛教筏可紀念中學300多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也看到惲福龍校長及其團隊的無私奉獻,為香港教育的一畝心田。
第31屆香港書展將於7月15至21日舉行。今年書展以「心靈勵志」為年度主題,並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洗滌心靈 鼓舞人生」作點題。
此篇章摘取了饒公貢獻敦煌學的部分事蹟,以及記敘近年學者利用前沿科技研究敦煌壁畫的方法,嘗試簡介過去70年人文學者與科學學者就敦煌壁畫的探索過程。
那個遙遠的年代,讓《東蓮覺苑──香港佛教的傳奇》的作者潘麗瓊感到,宗教所言及的慈悲為懷、眾生平等非紙上談兵,反之以行動實踐,並執行了近百年。
斗膽以我對饒公做學問所知的一鱗半爪,談談饒公的安忍和香港的文化,聲明不是講座而是與學員交流。
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與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聯合主辦的「寓研於教──饒宗頤教授在香港大學十六年」展覽,正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行,展覽期至5月19日。
一帶一路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之間的對話,是一個互鑑、融合的歷史進程。從歷史的過去,展望歷史的將來,透過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進行基建工程。
珠海學院校長李焯芬教授認為,填海是一定有需要的,但可效法當年「共建維港委員會」的模式,成立「共建大嶼委員會」之類的組織,讓公眾參與,與市民一起,共建明日大嶼。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樂見《百年巨匠》紀錄片拍攝饒宗頤教授的生平、事蹟,讓更多人能認識到才情橫溢、學藝雙攜的饒公,同時借助紀錄片傳誦他深厚的學養內涵、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