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經濟

香港銀行率先減息 美國加息周期快完
作者:施永青2023-01-20
美息見頂後,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有機會再度活躍起來。現時,樓價已扭轉之前的跌勢,開始有所反彈。至於能否重拾上升軌,則視乎經濟復常的速度。
皇恩浩瀚之餘 長遠未減政策風險溢價
作者:張宗永2023-01-17
這一兩年北京一些重要措施,從好的方面想,都是為了老百姓的福祉,但執行時所產生的collateral damage,代價很大,惹人質疑達到同樣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通關之後
作者:陳景祥2023-01-13
通關之後生活逐步回復正常,但「老問題」很快就會再次浮現!抗疫一仗剛打完,更難打的仗才剛開始。
發展與規管 取捨與妥協
作者:胡孟青2023-01-11
副手梁鳳儀接任證監會第一把手,算是順理成章,談不上是意外。她具金融行業經驗,唯對證券市場規管經驗有待累積。
房地產還能再度成為內地的支柱產業嗎?
作者:施永青2023-01-10
幾十年來,房地產行業從被視為「資本無序擴張」的行業,變成如今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現在國家想再次借助房地產去拉動整體經濟,以修補在疫情期間經濟所受到的創傷。可是這樣做對現時的經濟環境真的有利嗎?
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辭 祝願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31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辭,提到今年去了香港,看到香港將由治及興十分欣慰,堅定不移落實好一國兩制,香港和澳門必將長期繁榮穩定。
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有所提升
作者:謝祖墀2022-12-30
愈來愈多的公司也意識到,中國已經成為了創新的靈感和知識源泉,並且如果想要在中國獲得成功,他們需要深度理解並參與進來。對於其中一些公司來說,中國戰略甚至是他們全球戰略的核心,當中包括什麼?
審時度勢:人生抉擇的智慧
作者:彭泓基2022-12-09
粹然決定移民,最後白白可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與金錢,更重要的,是錯過了中國崛起的機遇。真正有才華的智者,面對紛亂的世情,必會作出聰明的抉擇,這就是智慧!
往事與追憶──懷念江澤民主席
作者:郭一鳴2022-12-02
美國銀行家勞倫斯庫恩寫《江澤民傳》冠以「他改變了中國」的書名,這個評價絕對不低。江澤民生前四度來港,維港兩岸不少地方留下江主席的足跡,不少香港市民猶記得他的音容笑貎。
降準杯水車薪 防疫政策與貸款需求主導大市
作者:胡孟青2022-12-01
11月內地政策變動頻密,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加上持續防疫清零政策,這會影響內地金融市場嗎?明年整體的投資市場走勢如何?
中國2023年經濟展望 看法兩極化
作者:謝祖墀2022-12-01
展望2023年,中國的經濟前景會是怎麼樣的呢?如果我們排除極端情況來看的話,我認為有兩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曾鈺成:中國共產黨如何打造40年經濟奇蹟?習近平怎樣保住領導角色實現現代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22
過去40年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立法會前主席、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曾鈺成認為,過去數十年成績獲肯定絕非假大空,但2035年的經濟目標能否達成?如何解決當中的問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金融海嘯將席捲全球 未來管治需要什麼思維?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21
目前中國的制度糅合了現代資本主義及市場機制,取得了可觀的經濟增長,但為了處理社會主義要求較高的平等理想以及應付未來人工智能的挑戰,我們必須引入新的機制,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更完善、操作性更強。
由百年苦難到經濟奇跡 新時代中國面對什麼挑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19
一場橫掃人類社會的巨型風暴和海嘯,已是迫在眉睫了!
金融峰會可以救香港嗎?
作者:陳景祥2022-11-11
香港跟西方國家保持聯繫、發揮金融中心的功能,主要是為內地服務;香港成為了國家金融體制一部分,中美互鬥,香港無能為力,但我們固有的優勢必須保持,這是香港和內地城市最大的分別。
【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主題演講】陳志武教授:2022年哪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面對政經局勢動盪 如何投資才能自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9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二十大後 中國穩步往前走
作者:關品方2022-11-08
現時中國形勢雖然略為佔優,仍要如履薄冰。從這個角度看,不論是抗疫防疫的長期措施或供銷系統的調整安排,筆者認為,都是為了應付灰犀牛或黑天鵝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局面。
葉劉淑儀:港具條件進一步開放 吸引人才的基礎深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7
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周五(11月4日)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眾多外國投資者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反映香港擁有深厚基礎,不怕無法吸引人才來港。
外資企業還會來華投資嗎?
作者:謝祖墀2022-11-07
外資企業會停止在華投資嗎?或者他們會將現有的投資轉移出中國嗎?我認為是不會。對許多公司來說,聚焦中國市場是不可或缺的,並且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
中共二十大明早舉行 王滬寧任大會秘書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5
二十大新聞發言人、中宣部副部長孫業禮周六(15日)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二十大周六舉行預備會議,確定大會議程,通過主席團名單,並通過設立秘書處,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擔任大會秘書長。
中國正成為需要最佳戰略思維的平台
作者:謝祖墀2022-09-29
中國的宏觀環境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因此企業戰略家必須採取非線性、多維和跳躍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
中國如何拓展全球企業戰略家的思維?
作者:謝祖墀2022-09-28
不少跨國公司已經認識到了有效利用中國市場機遇及應對競爭挑戰的方法。當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認知不斷演變之餘,他們考慮的因素亦在不斷調整,思考探索着更基本的要素。
1997年重回上海在歐資銀行工作的日子
作者:梁觀誠2022-09-13
1997年初春,我又重回一家歐資銀行的上海分行,負責企業融資業務。1997上半年,是中港兩地金融市場極其火紅的時光,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到了階段性的頂峰。
李克強南下深圳視察 促六經濟大省勇挑大樑 強調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二至周三(8月16日至17日)南下深圳考察,分別聽取地方政府經濟情況匯報、創業人士意見、考察鹽田港等多個地點,以及瞻仰鄧小平銅像。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作者:陳景祥2022-08-09
全球經濟將會是一個三分天下之局──美歐一方,中國加俄羅斯另一方,其他就是中小型經濟體在兩大陣營中游走,爭取自己最大利益。香港要站在哪一方不言而喻,現實如此,對聯匯制做好防禦以至後備方案,肯定絕對有需要
如何拯救地產?
作者:盧麒元2022-08-08
我國房地產發展確實超前了。好在中國製造業發展尚未被終結,意思是,我國仍然有機會完成製造業產業升級。通過稅改,讓資本重返製造業,依舊存在最後的機會窗口。
供應鏈的衝擊及未來演變
作者:謝祖墀2022-08-02
儘管有人說全球化可能會結束,有區域化甚至於本土化的趨勢出現,但是相比於政客來說,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是相對比較理性和邏輯性的。從供應鏈的角度,企業考慮的因素還是那幾個,而中國仍佔有比較優勢。
中國首季GDP增長為何優於預期?
作者:莊太量2022-06-17
儘管上海於4月封城,但封城的影響應會反映在次季的GDP。另外,製造業的生產物價指數(PPI)同比走高,達8.3%,仍處於高位(去年同期僅4.4%),所以中國經濟增速優於預期。
與其讓利予民 不如放權便民
作者:施永青2022-05-31
中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國家實施讓利措施,但這導致國家的財政容易出現赤字。因此,此類讓利措施只能用於救急,並非長遠之計。
李克強真的回升嗎?
作者:劉銳紹2022-05-30
外傳李克強趁機釐清自己跟經濟衰退無關,大有明哲保身之勢。不過,在中國,功過不是自己定的,而是權力來源定的。眼前,唯一可確定的是,習近平仍然很穩固,所以毋須過分緊張,自亂陣腳,製造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