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經濟

外商投資中國發生巨變 突顯香港地位重要
作者:羅祥國2024-07-26
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外商投資中國發生巨變 突顯香港地位重要
作者:羅祥國2024-07-26
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及其政治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07-22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繼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強調繼續改善經濟、完善制度、穩定社會政治、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現代化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西方神話的幻滅
作者:張建雄2024-07-22
中國經濟速度比當年低基礎時是慢了,但2014至2023這10年的平均數是6.08%,而G7最佳的美國同期亦只是2.18%,是中國的三分之一,所以美國將永遠保持世界經濟主導地位的神話也該幻滅了!
中共三中全會閉幕 強調國家安全是現代化基礎 秦剛免中委職 開除李尚福黨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18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題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報告,強調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
僵屍經濟學的玄虛
作者:張建雄2024-07-18
中國已取消對電動車的津貼,汽車出口已是世界第一,美國汽車在華如何生存?保護主義不會引來報復,總帳要一齊算的。
中國正在迎來一個創新的新時代
作者:謝祖墀2024-07-17
這是一個不同的時代。新的要求並未阻止人們或組織的創新嘗試。大量年輕的民營企業家再次湧現,他們正試圖在新的創新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這一次,他們會專注於硬科技創新,通常與數字技術密切相關。
把握改革的好時機
作者:何國良2024-07-17
在宏觀經濟增長逐步恢復之際,中國企業必須把握今次三中全會釋放出來的改革機遇,積極改善資本回報率的水平。
譚新強:美國股市不斷創新高 是超級泡沫破裂前兆?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但股市一蹶不振 制度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8
美國財政赤字攀升至GDP的7%,政策走向極端化,財政策略是否不可持續?美國股市、債市和美元匯價,都是隨時爆破的超級泡沫?中美經濟競爭激烈,中國名義GDP增長迅速,是否表明中國經濟實力正在快速超越美國?
鄧希煒:人口老化致儲蓄率高? 林毅夫:中國消費年增長冠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3
中國能否保持6%或7%的增長率呢?鄧希煒也同意林毅夫的觀點,認為中國有經濟增長潛力,但現在變得非常困難。
林毅夫:憑三大優勢 中國2049年人均GDP將達美國50% 強國目標可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2
林毅夫認為,1978年以前,中國錯過了引進、吸收和改進技術的可能性,無形中放棄了「後發優勢」的潛力,而當時中國是一個貧窮的農業經濟體,優先發展的產業沒有競爭優勢。
加拿大擬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及其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07-01
在西方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威脅」的情況下,加拿大政府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計劃,已經獲得了當地汽車產業持份者的初步支持。儘管如此,雙贏的局面將是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妥協。
夏季達沃斯論壇李強致辭:有信心實現5%左右經濟增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5
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中國第一季度開局良好,第二季度有望繼續穩中向好,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政府在宏觀調控採取重大政策時,會更強調長短結合、標本兼治。
美國提振內需的方式值得仿照嗎?
作者:施永青2024-06-18
西方國家覺得中國人這套很難學,所以他們選擇不走這條路。問題是中國選擇的這條路令中國在自由競爭中跑了出來,令西方國家更加看中國不順眼,連中國人的美德,也視為經濟發展的邪路,非加以制約不可。
譚新強:黃仁勳跟馬斯克風格有何不同? 大舉投資台灣有沒有政治考量? NVIDIA市值全球第二大 怎樣瞄準中國市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2
NVIDIA老闆黃仁勳在台招待投資者。中環資產投資基金創辦人譚新強認為,黃仁勳腳踏實地,最看重的仍是員工、客人和合作伙伴的利益,亦非常實際地看重企業效率和盈利。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不會聽克魯明的意見
作者:施永青2024-06-11
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有競爭力的企業,哪有不以全球市場的需求來衡量自己的產能潛在空間?微軟、谷哥、亞馬遜、Nvidia,哪個不是這樣做?中國會衡量自己的產能是否過剩,不用美國指手劃腳。
譚新強:港股表現為何與中國經濟完全脫節? 日圓止跌 內地及香港股市將受益? 為什麼要勸羅奇搬回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0
中環資產投資基金(CAI)創辦人、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認為,既然羅奇仍然這麽關心香港,香港也正在「搶人才」,所以我將對他推銷香港,勸他搬回香港,幫手打造更好未來,確保香港不會「玩完」!
面向消費者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如何取得成功?
作者:謝祖墀2024-06-07
很多跨國企業未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原因往往來自企業內部,尤其是與總部有關的內部因素。要成功融入中國市場,企業領導者必須親身參與市場活動,並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與想法。
譚新強:日圓大跌、韓國欲分杯羹 日本央行態度出現什麼變化? 岸田文雄強推經濟改革 因為恐懼中國崛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4
岸田文雄親自出席東京大摩舉辦的日本大型投資峰會,派出多名部長、央行高層、東京交易所總裁。譚新強指出日本政府最近積極推動經濟改革的背後與中國發展脫離不出關係,亦更有可能藴藏着中國的一個陰謀。
美國圍堵中國終將徒勞
作者:劉兆佳2024-06-03
假如美國不惜冒天下的大不韙,執意永久分裂中國,並悍然向中國開戰,則其所謂軍事盟友屆時是否可靠也是一大問號。如果中國的目的只是要維護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美國盟友不會冒着玉石俱焚的風險而參與美國對華戰爭。
中國經濟從「雁行」到「蛙跳」的關鍵是什麼?
作者:關品方2024-05-31
筆者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不但不是舊瓶裝新酒,將來更可以是中國新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從實踐中來,估計將來有更多學者專家們珠玉紛陳,精彩可期。
日本努力改革的真正原因──恐懼中國崛起
作者:譚新強2024-05-27
明顯在所有這些日本改革背後原因,都來自對中國崛起的恐懼。中國人口是日本的十一倍有多,GDP也是日本的四倍多,中國不斷投資,在EV、電池和不少電子零件業,都已追近甚至超越日本。
美西方利用氣候變化的虛偽 Climate Hypocrisy 2024
作者:何志平2024-05-23
When America cannot beat its competitor at its own game, it changes the goal posts.
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作者:謝祖墀2024-05-21
中國不僅僅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或供應鏈中心,它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創新中心,尤其是在先進製造領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與中國開展合作對於外資跨國企業在尖端領域取得創新,正向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深圳河南北的交織
作者:謝祖墀2024-05-08
今天香港與內地,特別是內地大灣區相互之間的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臨界點。深圳河不應成為香港人認知的障礙,它應該是港人的福祉。香港人,努力吧!
劉遵義教授:中美40年發展怎樣收窄差距? 耶倫批評中國產能過剩是偽命題?市場會自動解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6
美國財長耶倫指中國一些行業產能過剩。著名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指長期產能過剩是不可能持續的,短期的產能過剩則是創新或新市場帶動的市場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問題會自動解決。一起來聽聽他的分享。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防範美國破壞銀行體制步日本後塵? 北京如何再分配財富 解決經濟隱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9
中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的金融資產。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國內制度能防止外資騎劫銀行體制,唯未能解決社會階級分化的問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劉世錦:中國發展的優勢和「短板」在哪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劉世錦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的態勢,同時新一輪技術革命也在上升的階段,彼此相互交匯。近期引起廣泛討論的「新質生產力」,就是在新的技術革命下的創新能力。
金融實力
作者:陳文鴻2024-04-22
中國的對策,只是堅持現在的發展,不變應萬變地應對,並用一帶一路戰略拓展中國金融活動的範圍,只要堅持多三、五年,國際形勢便會大變。
廣東33年的威力
作者:張建雄2024-04-18
台灣由於政治取向,多年來既不敢爭大陸人才,亦不進口大陸科技,只羨美國,要想成為「綠色寶島」,但各類資源都缺乏,由人到水都缺乏,甚至嬰兒出生率也是全球最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