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政府想對症下藥的話,首先要撤銷限價措施,讓開發商可以按市場肯買的水平來訂價。這樣民間的資金才會相信樓價已完成調整,入市的風險已經很低。

央視網報道,習近平說,經過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面向未來,他宣布中國與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係,提升到戰略關係層面,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

沙利文8年來首次訪華,獲中方超高規格接待。國際關係學者認為,中美兩國要管控分歧,首在美國放下身段,與北京誠意協商。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事務中變得更加強硬了嗎?如果答案為肯定,那麼強硬態度會是美國激進外交政策的結果嗎?為什麼在馬凱碩看來,中國應繼續「保持耐心」?一起聽聽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的分享。

在中央以全面、深化、大膽、進取、創新和睿智的改革方針下,中國見頂論提出的窒礙中國長期持續發展的結構性因素將會得到妥善和有效的處理。如此一來,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會獲得無窮的澎拜動力。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大加關稅。但是,中國經濟須加大開放力度,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如何讓歐美大賺人民幣,才能彰顯大國風範? 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怎說。

德崇扶南運河主要彰顯了中國在柬埔寨和東南亞地緣影響力的提高,實際受益的主要是柬埔寨人和柬埔寨經濟,畢竟基建是拿不走的。

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中國與美國的現代化將會非常不同。中國的做法受到儒家的入世思想影響,具有社會責任感;美國的態度則基於個人權利和對市場的不干預。

如果不改變傳統「士農工商」式的制度安排,我們將面臨失去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政府需要為民企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解決民企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難題。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表示,當前內地和香港面對着氣候變化、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挑戰,應對的關鍵是領導力,需要通過改革為中國和國際社會帶來實質益處。

中國為抗美國圍堵,便更要與越南和好,消除西南方最大的威脅,尤其是美國在菲律賓設軍事基地,中國若失越南支援,南海勢危。

術數名家莊匡文繼續為我們剖析2024年下半年運勢,包括從命理角度看美國總統大選,以及從術數角度看中國發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2024年已過半了,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再次為我們剖析世局。他表示,今年年尾政經局勢高危,尤其是香港經濟面臨大局轉變。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透露出房地產市場景氣未恢復的信息,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7月部分房地產相關指標降幅繼續收窄,但多數房地產指標仍處於下降之中,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中。

外界對中國自由度的批評合理嗎?中國政府應怎樣採取有力措施,在增強私營企業和房地產行業信心上?一國兩制政策下,香港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一起聽聽兩位嘉賓的分享。

莊太量指出,中國上半年經濟平均增幅為5%,首季較次季增長快一些,看趨勢是往下,但觀察外儲和通脹變化,下半年要達到5%並非太難,只要在部分環節加大投資,或推出刺激消費的措施。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一些正在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鍵變革力量,這些創新展現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和科技進步如何快速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分析人民幣國際化前景。他認為,在評估人民幣國際化時,需要意識到國際環境和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的路徑。

吳曉求教授指出,對中國來說外部需求特別重要。「千萬不要認為中國經濟規模擴大後,靠自己消費就能完成過剩供給能力的平衡」。他強調,中國是投資推動經濟成長佔比非常重要的國家,所以需要外部平衡強大的供給能力。

從三中全會公報看,如何理解其中的指導內容?外國解讀內地政治術語有多困難?中美經濟契合度高,能否互補不足?美國推動中歐貿易相互較勁,這對全球經濟有何影響?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最新分析。

過去一年,由於經濟波動和地緣政治情勢變化,世界各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什麼自1978年以來中國能夠增長這麼快?為什麼經濟學家和記者總是預測,中國經濟將要崩潰?實際情況是如何?一起聽聽林毅夫教授說法。

民主黨陣前易帥,由賀錦麗對戰共和黨的特朗普,爭取下任美國總統席位。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為我們分析,特朗普、萬斯的組合將會出台哪些政策?對華政策又會怎樣改變?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認為,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繼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強調繼續改善經濟、完善制度、穩定社會政治、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現代化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經濟為什麼韌力強大? 三中全會決定怎樣配合中國抗衡美國?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繼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強調繼續改善經濟、完善制度、穩定社會政治、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現代化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經濟速度比當年低基礎時是慢了,但2014至2023這10年的平均數是6.08%,而G7最佳的美國同期亦只是2.18%,是中國的三分之一,所以美國將永遠保持世界經濟主導地位的神話也該幻滅了!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題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報告,強調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

中國已取消對電動車的津貼,汽車出口已是世界第一,美國汽車在華如何生存?保護主義不會引來報復,總帳要一齊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