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移民潮

陳文鴻:香港仍有什麼優勢 可成為中國對外利器? 新一波內地精英移港潮 如何成為經濟新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6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香港發展戰略偏差,追求抄襲其他城市的增長模式,需要轉變成中國對外利器,而新一波內地移港潮將成為動力。
莊太量教授:金融中心優勢多 本港經濟可看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3
莊太量坦承,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下跌,唯近期已回升,反映社會穩定。
張仁良教授:處身中美夾縫的香港 如何把握經濟機遇?怎樣繼續吸引人才和錢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11
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張仁良教授認為,國家與國家之間鬥爭或者互動是不會停止的,但是民間會有更多作用,尤其是香港8間大學。香港要講好香港故事,民間活動應該繼續。
香港再出發 考驗民心與政策兌現
作者:張炳良2023-07-13
公眾沉默,使施政者做事心中無底、難掌分寸。實在的公眾參與有助求同存異、凝聚共識,當然也需政府有清晰方向和決斷取捨的魄力。
回歸下半場 香港還有什麼優勢?
作者:陳景祥2023-06-30
回歸下半場,香港的路不容易走,但我們優勢仍在,毋須過分悲觀。
周永新:移民難說是人才短缺主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30
周永新無法斷言港人移民潮會否持續,但情况卻出現一些變化,包括價值觀念取向不再是主導移民的主要原因、為了子女移民的情况迅速減少、送子女到外國讀書並不等同安排他們移民、移民也不是一去不返了。
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
作者:張灼祥2023-05-25
許瑩這位移民專家,既懂品鑑葡萄酒,又是專業拍賣官,周身刀,張張利。工作時工作,閒暇時的生活又是另一回事。
「外包」可解人才荒 須做好品質保證
作者:黃錦輝2023-01-18
軟件外包是IT業界對於人才流失非常有效的紓緩方案。但是因為沒有做好外包管理,導至許多項目爛尾告終。筆者認為業界在把研發成果轉移至大灣區生產的過程中,必須汲取過去經驗。
通關之後
作者:陳景祥2023-01-13
通關之後生活逐步回復正常,但「老問題」很快就會再次浮現!抗疫一仗剛打完,更難打的仗才剛開始。
專資會促政府審慎理財:加強公私營合作為基建項目融資
專資會提出,今年外圍環境複雜多變、充滿挑戰,加上公共開支繁多,政府必須加以審慎理財,並就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建議。
2019社運救香港
作者:湯文亮2023-01-11
如果沒有大規模的移民,香港的專才計劃就不會出現,或者只是少量專才能夠進入香港。由於有大量精英離開香港,政府亦不得不宣布大量輸入專才,增加香港在國際競爭力,或者這就是塞翁失馬。
錯過香港 有何所失
作者:張炳良2023-01-07
香港再起,不單靠國家支持,更須摒棄自我陶醉或自我矮化,肯再次想像也敢冒險,重塑品牌和魅力。
香港應搶英國醫護人才
作者:湯文亮2022-12-22
英國罷工給予香港一個機會,既然特首話搶人才,我們就從哪一處跌低,在哪一處起返身,既然英國用BNO搶了香港咁多人才,香港應該向英國的醫護人員招手。
何漢權校長x蔡世鴻校長:教師不足師資兩地互認是良策? 政府提供住宿可吸引外地學童來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2
移民潮導致生源、教師均不足,如何吸引外地學生及教師來港填補空缺?何漢權校長與蔡世鴻校長對談探討師資兩地互認、小班教學、跨區上學等議題。一起聽聽他們的分析。
蔣匡文:兔年經濟漸復,「上車最後機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1
由灼見名家主辦的2023年投資展望論壇,邀請資深建築師、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主講兔年運程與九運展望,當中涉及周易卦象、春牛圖、太乙數等多種傳統術數作參考。
2022年是港產片的小春天──本土、家庭、奇案和鬼片
作者:林綸詩2022-12-09
回顧今年,《明日戰記》是有標誌性的,但2022年,實質宣示着新港產片時代來臨的,或許是其他電影。
以新思維定格  吸世界人才落戶
作者:葉劉淑儀2022-11-11
隨着世界各國已把眼光放在疫後發展,競逐中高科技高端人才勢所必然,特區政府需要摒棄過去的概念,以全新的思維理解人才的定義及需要,才能制定具前瞻性、具競爭力的政策,吸納世界人才來港發展。
香港人口結構及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何劍輝2022-11-09
香港除了要搶人才、吸引人才及培育人才外,鼓勵生育亦十分重要,鼓勵年輕人生育為未來的香港注入新動力,改善人口結構及挽留教育業界人才,方是可持續發展的正道。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移民是否適合自己,年輕人要明白香港三大狀況
作者:李偉民2022-10-29
移居,是現代人的權利;喜歡往世界跑,是人的本性,但是,旅遊和居留是兩碼子事,務必小心:不可以用「移民的自由」,換來「生命的不自由」!
今天校長不易為之「怎樣揀選校長接班人」
作者:鄒秉恩2022-10-05
良好品格的人,他們樂意奉獻,勇於服務他人,謙卑、不自私,有同理心,態度誠懇,是一位領袖的必備條件。
縮班不只是人數問題
作者:劉銳紹2022-10-05
這不單是學生人數的問題。過去也出現縮班的情況,有些是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或者人口周期的原因,以至新一代對繁衍後代的看法問題,我不一概排除。
移民潮下的損失規避
作者:梁天卓2022-10-05
香港樓市正在經歷另一次熊市。執筆之時,中原指數最新報169.35點,創241周新低,重返4年前的水平。同一時間,本地樓市的交易量亦大跌,據報各大藍籌屋苑交投量正在大幅下降。
英國內憂外患 卓慧思拜相困難重重
作者:黃錦輝2022-09-27
英國大選將於2024年初或之前舉行,若卓慧思未能帶領英國盡快解決連串內憂外患問題,不排除她會步上一任女首相文翠珊後塵,提早被迫下台,淪為另一位短命首相。
北京之痛
作者:張宗永2022-09-21
愛國是用口,投票卻是用腳。北京治港的盤算可能是硬件全盤接收,人口繼續染紅。但香港如果變了上海第二,對建設祖國的大業並無好處。
2022年9月 不一樣的新學年
作者:徐區懿華2022-09-21
疫情帶來艱難的處境,人生難得嚐幾回,每次都是提升內涵和能力的機會。學校中,共同進退,出生入死的一班同事,人生難得遇上,惜緣!感激!對於在批評聲中力排眾議提出支持的一眾朋友,更是人間有情。
校園新力軍
作者:陳玉燕2022-09-15
教學育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無論新手老將,以下點滴,在開學之初,既是勉勵,更多的是自我提醒。
在劍橋、牛津學醫的黃金歲月──專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2
當年,盧煜明教授的老師曾經問過一條問題,盧煜明教授依書直說自覺沒錯,但老師卻質疑為什麼要這樣回答,令他難以忘懷,至今仍教導學生須時刻探求實驗數據的來源,這也是他投身醫學研究的初心。
星出招爭人才 很少港人合資格
作者:湯文亮2022-09-01
估計中國人是不敢放大量資金在新加坡,就算香港人可以去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都是得物無所用,那些去了新加坡工作人很快就會被踢走,咁危險的事,唔會有太多香港人願意去新加坡工作。
今天校長不易為之「有淚不輕彈」
作者:鄒秉恩2022-08-30
校長在學校管理上必須勇於向行政、持份者及專業問責之餘,在不違背辦學團體的工作期望之下,更須遵依教育專業法例與教育局所頒布的守則及行政指引。不過今天的世情不斷地轉變當中,從前所學的已不適用於今天。
實事求是看民研
作者:劉銳紹2022-08-27
無論從民意數據和趨勢來看,都令人感到港府的工作不斷好轉,並取得愈來愈多市民的接受。於是,問號出現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否轉軚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