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創科

滕錦光:港深建立統一機制,攜手進行科研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他表示香港若能與深圳建立統一的機制,香港與深圳便可更好地進行科研合作。
建議政府廣納建言,群策群力建立宜居宜業都會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周一(11月29日)舉行,第二場論壇以「宜居宜業的都會區」為題。一眾嘉賓不約而同提出要建設有人氣與活力的都會區,符合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念。
凌嘉勤:掌握維港及北部都會區區域優勢 建構港深一小時通勤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規劃署前署長、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指出北部都會區獨特的景觀將是城鄉高度融合,將構建港深一小時通勤圈,香港將形成「雙都會」發展架構。
黃錦輝教授:北部都會區有什麼創科新機遇?如何解決跨境數據、法律、人才、技術等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6
北部都會區成為未來香港經濟新動力。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北部都會區有許多創科新機遇,但前提要解決跨境數據、法律、人才、技術等問題。我們可不可以利用香港的大學在內地分校的網絡來解決?
「情繫理大・共創非凡」 理大85周年校慶即將啟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9
明年2022年理大將迎來主題為「情繫理大・共創非凡」的85周年校慶。理大開展如全港首創之「本科生科研計劃」及培育科技初創企業等多項計劃及系列活動。
黃錦輝教授:香港如何培養足夠創科人才?大學須與中學加強合作發掘有潛質學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2
香港致力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大學須與中學加強合作,發掘有潛質學生加入創科大軍。一起聽聽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何志豪:港人對完善選舉制度後新議會的期望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10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有利於社會不同階層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改善政府服務,也和國家提倡的「共同富裕」目標一致。
加強科普教育 助年輕人投身創科
作者:黃錦輝2021-11-08
除了透過傳統的中國歷史、文化、時事等議題教導學生了解國家之外,也不妨考慮加入更多中國科技元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國家的先進科技及它所創造的成就,增加他們投身發展科創產業的興趣和動力。
黃錦輝教授:北部都會區如何去中心化?香港未來發展格局:南金融、中工業、北創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2
北部都會區如何幫助香港發展去中心化?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香港經濟將會走向多元化,不同區域可以集中不同產業,形成南金融、中工業、北創科的發展格局。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加強STEM教育 紓港創科人才荒
作者:黃錦輝2021-10-29
政府必須加碼,加強教師培訓,提升他們對STEM學習活動的設計、教件的運用、軟硬件各方面的知識,讓他們可以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打好基礎。
【發展新思維】發展北部都會區,擴大香港宜居城市範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25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二場論壇探討「發展新思維」,三位論者均認為,香港需要改變思維,勿將北部都會區比擬為一般的新市鎮,要借鑑國際都會經驗,建造港深聯合都會區。
科技園公司邁向20年 CEO黃克強:創科與再工業化非選項 是生存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21
科技園公司19日舉行策略分享會,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將透過創新園支援新興行業發展並帶動香港經濟增長、將「香港製造」品牌加入創科元素成為「香港創新製造」,以及為年輕一代人才創造事業發展機遇。
推「北都」宏圖 利國際創科中心建設
作者:黃錦輝2021-10-11
政府估計北部都會區建設需要20年才竣工,其中單是洪水橋連接深圳前海也需要7年之久。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香港創科發展絕對不容停下來,筆者建議政府可先摘下《施政報告》中的「低垂果實」。
鄭耀棠:走入灣區城市拓展香港廣闊天地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23
自回歸以來,中央對港政策確保了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但隨着內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香港錯過了產業升級轉型的時機, 加上長期積累的內部矛盾逐步浮面,香港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前海擴區大增機遇 科技界要把握
作者:黃錦輝2021-09-20
在商言商,深圳能爬過香港頭純粹是市場定律,正常不已,港商不應該怨天尤人。反之,香港人要自強不息,努力求進步,才有能力與深圳及其他內地城市競爭。
專訪港大校長張翔:用好「一校兩區」優勢,深圳校區標準甚至更高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3
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意向協定,將在南山區建立港大分校。張翔校長接受專訪時指出,希望兩個校區是同等的,大家在一起合作交流,學生的互換也是自然的,將香港大學的優質資源帶過來,希望做到「強強結合」。
善用港國際化優勢  建國家科創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1-09-06
筆者認為,「香港所長」在於軟實力,包括創科、人才、金融和國際化等。在大灣區中,香港可以發揮其國際化的長處,並充分利用背靠國家、面向國際的地理優勢,從科技和金融層面去體現創科生態鏈。
不一樣的生產力局暑期工 為科研及工業注入年輕力量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20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推出創新實習計劃──”InnoTalents”,讓有意加入科研行列的大專生體驗非凡的實戰機會及科研落地經歷,更要籌劃自己的畢業禮,體驗不一樣的實習。
陳思源:創科的明天
作者:張灼祥2021-07-14
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Eric說:「數碼港一直以來,都在幫助年輕人投身創科行業。透過互動平台聯繫創科界與求職者,今年得到170間公司參與,提供1300個空缺。」
香港資訊科技界的未來前景
年輕人想要加入創科行業應抱持什麼心態,有什麼期望?未來香港的電競行業有什麼前景?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主席李惠光及香港電競總會創會會長楊全盛一起對談有關創新科技的發展。
薛永恒:掌握大灣區機遇須協作、共融、互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18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接受本社專訪表示,「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反映中央重視合作區。
林鄭月娥籲港青到海南實習 享受椰林樹影海南雞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1
特首在海南出席博鰲論壇時表示,「香港是海南的重要外資來源地,我們不難找到在香港和海南都有業務的企業為青年提供就業機會。我希望很快見到香港青年到海南實習、就業、創業,享受椰林樹影和港人喜愛的海南雞飯!」
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
作者:何漢權2021-03-11
今天,中國在科研、軍事、經濟,以及最重要的民生,綜合起來的實效與成就,有目共睹。史出有因,其中一條主綫,當與中國教育改革有關。
高等教育界對2021財政預算案之回應與期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2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4/2)宣讀2021年財政預算案,其中針對教育、科研與就業提出許多計劃與措施,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及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均表示歡迎,並樂觀其成。
滕錦光銳意提升香港理工大學的創科力量
作者:文灼非2021-02-16
滕錦光教授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一年半以來,首次接受本社文灼非社長專訪,深入詳盡的分享了他對理大發展的願景及對香港推動創科的看法。
滕錦光教授:攬月探星之後,理大如何成為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6
「嫦娥奔月」這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在21世紀終於成真,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特別接受本社專訪,侃侃而談理工大學這次的航天任務、創科發展及未來校務擘劃,理大可否成為香港高校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雷鼎鳴:香港大力發展金融、創科兩個中心 年輕人多到深圳實習開闊眼界《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6
《施政報告》提出為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將會資助年輕人到大灣區創業和就業。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香港作為內地導師的角色已經減弱。
深港創科生態鏈機遇處處
作者:黃錦輝2020-11-14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未來五年「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目標,年輕人在大灣區內創科創業必然大有作為。
黃錦輝教授:香港創科具軟實力 加快深港融合發展新經濟《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10
深圳市政府趁經濟復甦政策比香港進取 ,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擁有軟實力應如何發揮。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為大家詳細分析,一起聽聽黃教授怎樣講。
從一所個案學校看創科與教育的現況
作者:楊佩珊2020-02-17
要在課程中達至綜合知識,學以致用,協作解難,發揮創意的目的,現在只是展開了小成功的一步,學生還需要更大的空間發揮他們的創意與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