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04:03: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一國兩制

李家超:維護國家安全 一國兩制最高原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1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五(11月11日)表示,本港法治發展水平得到國際認可,又認為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複雜多變,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的重要使命,也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
中國資本主義的夢醒時分
作者:袁彌昌2022-11-10
面對着中共回歸馬克思列寧主義,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時代告終,以及習近平對市場經濟的懷疑與戒心,香港和一國兩制的地位早已亮起了紅燈──即使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習近平眼中可能也是不值一顧。
陳志武教授:世界二極化 香港難享百分百兩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8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從國際金融投資峰會談起:共同富裕道路怎樣走?
作者:關品方2022-11-05
我們在強調國際金融要創新發展,香港金融產業和虛擬資產市場要不停頓地往前走的同時,亦要了解到過去一段時期過度積極地不干預資本剝削的缺失,同時要照顧到社會基層民眾今後對改善民生方面的熱切期待。
李家超:香港已重返國際舞台中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4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指出,香港的機遇無限,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香港一直的固有優勢多不勝數。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
大灣區青年基金大抽獎公布 大獎獨得中山105平方米精裝修住宅單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27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於今年4月至9月隆重推出「灣區新活新里程」大抽獎活動,以支持香港青年於大灣區發展,建立新生活,開拓新里程。
給年輕人的懶人包:對二十大的深層解讀
作者:關品方2022-10-27
話語權的爭奪是一個長期的重要工作,關鍵在對歷史和時事的正確陳述。二十大的內容十分充實豐富,指明了今後25年的發展方向。期望特區政府結合香港的實際,及時用所謂「懶人包」 的方法,引導港人深刻認識其重要性
二十大報告促創科重人才 目標明確
作者:黃錦輝2022-10-24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計劃周詳,當中創新科技相關的政策緊貼二十大報告的發展方針,如此的規劃必然有助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施政報告》的成效,還看特區政府未來5年的努力。
中共二十大閉幕選出新一批中委 李克強等4人不連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22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表示,各項議程已經全部完成,在全體代表共同努力下,大會取得圓滿成功,達到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明確方向、鼓舞鬥志的目的,形容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
把握國際數據港優勢
作者:車品覺2022-10-19
值得慶幸的是,上年香港金管局開始推動商業數據通,如果香港在這方面停滯不前的話,一方面可能無緣與龐大的國內數據市場接軌,更可能失去成為國際數據樞紐的機會。
深入了解二十大報告 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除了背靠祖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扮演好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角色尤其重要,香港亦要加強自身優勢,推出更多吸引外資及凝聚人才政策。
中共二十大今早開幕 習近平闡述「兩步走」建國方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6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周日(16日)早上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大台節目逐個講
作者:張宗永2022-10-11
香港曾經是華人文化的出口地,今天的政治環境,創作人往往投鼠忌器甚至杯弓蛇影,如何承傳,確考功夫。
陳茂波:港未來機遇比挑戰大 較星國具規模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9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日(10月9日)於網誌撰文指出,香港的未來機遇比挑戰大,一直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毋須妄自菲薄,也不用迴避不足。
火花何必悅目 亮點自有瞄頭
作者:郭一鳴2022-10-07
江玉歡議員對盧寵茂局長的質疑,或許正如湯家驊所指欠缺理據,或許在言詞語氣上有些過火,但卻讓市民看到愛國者治港下,立法對行政發揮監察制衡作用的一面。
習近平: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金正恩賀電:續寫兩國友好新篇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1
習近平近日表示,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扎實推進製造強國建設;又要要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國慶日舉行升旗儀式 李家超:一國兩制提供最佳制度保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1
今日是國慶日,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正經歷由治及興的關鍵期,大家都應該為這個共同家園充滿信心。
營建香港為一流國際教育之都 融入國家發展
作者:鄧家豪2022-09-29
教育不是經濟的附庸,也不應被動地貢獻國家發展。相反,應視教育為經濟的推手之一,處於說好中國故事的第一線,肩負溝通文化的責任,乃締結我國與他國新一代合作共贏的搖籃。
理解一國兩制的官方詮釋
作者:盧兆興2022-09-26
如果一國兩制模式的設計和實施不僅有利於港澳台,也有利於不同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人民和平共處,那麼它的進一步完善,更寬容和更大膽的實施,或許是未來幾年,一國兩制在港澳台地區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曾鈺成:英國為一國兩制實踐埋下很多地雷?港人戀殖意識形態為何不易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0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中英關係與香港發展息息相關。英國不甘心於香港回歸中國,對香港有什麼影響?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香港教育的定位:中國軟實力反攻西方的橋頭堡
作者:陳奕偉2022-09-20
香港教育可以使香港青少年在這個夾縫中,利用從西方學習得到的新知識,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再透過西化的中華傳統文化,向西方作出中國軟實力的反攻。
專資會16周年誌慶 林定國:香港規劃須考慮國家利益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樂見專資會一直積極為青年,以及年輕的專業人員創造平台及網絡,致力提供交流和培訓機會,鼓勵香港專業人士積極投入香港發展。
陳茂波 : 香港可藉參與大灣區建設 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7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在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事業中,香港是先行者、擔當重要而獨特的角色,不但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也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經濟地位。
原來是莊子:中央治港新論
作者:袁彌昌2022-09-07
2019至2020年的風波令北京意識到香港已非「為我所用」,而是「為外國所用」,因而以「我認為怎麼做最好」為出發點,重新制訂香港的制度與政策。結果就在期望香港可以幫國家一把的時候,卻發現香港快不成了。
劉兆佳:「化解去殖民化」取得佳績,但遠未完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5
中央、特區政府、愛國力量乃至廣大香港市民都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務求把一切阻礙一國兩制實踐的因素制止於萌芽階段,讓一國兩制能夠行穩致遠。
香港「逆向隔離」安排及其對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09-05
港府提出的逆向隔離安排是實行一國兩制具有一定程度創新性突破的示範,而挑戰在於廣東、深圳和香港方面如何在許多技術細節上達成共識,這些細節在全球和地區內可能有望進入疫情的最後階段時必須解決。
悼念陳莊勤律師
作者:何漢權2022-09-01
重頭翻閱陳莊勤律師的政論文章,歷久彌新,當更了解民主是什麼,民主之路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要如何往前走。在此,悼念莊勤的同時,祈願他的家人節哀。
一國兩制指示與戰略俱備 只欠香港行動
作者:袁彌昌2022-08-23
中概股需從美國退市,不少中概股計劃由美國轉到香港上市,或把在港第二上市地位轉為雙重主要上市,北京禁不起失去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習主席對香港「一國兩制」的論述 對完善《基本法》的啟示
作者:劉兆佳2022-08-19
現行《基本法》在2047年之前可能因應需要,並按照習主席7月1日所說的談話指引進行修訂,以更有利於一國兩制的全面和準確實踐,及有助香港的繁榮穩定、國家安全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台海危局 香港還有角色嗎?
作者:陳景祥2022-08-16
回歸之初,台灣陸委會希望香港可以在兩岸交流中發揮重要中介作用;但到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後,台灣就不斷攻擊一國兩制。到香港在2019年發生反修例風波,蔡英文政府更看準機會,稱一國兩制「徹底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