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大權在握,要避免成為「冷氣軍師」,他的策略是「多聽多講」。他深明智慧在民間,上任即花了不少時間和社福界溝通,但真正難題卻是下一步,「手上有數十個意見,但最後只能做一個決定。」
房屋供應短缺,房價不斷攀升,表面上是可開發土地供應緩慢、發展項目審批過程冗長和建築成本持續上升所致。然而,房屋對於某些群體是一項投資工具,既得利益者包括大量已經擁有物業資產的家庭、個人及機構投資者。
我們同為大千世界裏的芸芸眾生,亦是多元社會裏鮮活跳動的思想和生命。勿讓偏見蒙蔽了我們清澈的雙眼,勿讓流言侵蝕我們善良的本心。
年輕人的期望,本來就與成年人對他們的期待有所不同,社會應多了解年輕人的需求,盡可能向他們提供更多適切的幫助。當然,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幫助年輕人實現每一個願望、每一個夢想,學會面對痛苦,才能真正成長。
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以實體形式進行的兒童發展配對基金「聖誕頌歌節」於12月24日圓滿結束,大會籌得接近200萬港元,為下一代能夠健康成長出一分力。
兒童發展配對基金「聖誕頌歌節」12月11日正式開鑼,並於12月17日(周六) 舉行亮點活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高度讚揚配對基金的貢獻,為扶助下一代努力不懈,即使遇上新冠疫情,亦沒有停下腳步。
一年一度的兒童發展配對基金「聖誕頌歌節」將於12月11日(周日)正式開鑼。這次聖誕頌歌節是3年前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次再度全面以現場實地頌歌表演形式進行。
彭定中博士認為,現代人與人之間十分疏離,人與自然割裂,導致社會氣氛不和諧。中華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心態,可匡補現代文明的缺失,繼而進一步解構及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師友計劃」能解決跨代貧窮,是因為友師可以擴闊基層青少年的視野和圈子。若進一步能協助他們組織一個可以互相扶持、一起成長的團體,也有更多的鼓勵和幫助,凝聚起來的脫貧力量就會更大。
筆者希望共創明Teen計劃在試驗階段後,能將計劃恆常化和擴大受惠對象,持續地扶持學生至成年為止。政府宜對受助的學生作長期的追蹤、跟進和研究,檢視在扶貧方面的成效,這樣才能發揮計劃最大的優勢和作用。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周一(8月23日)宣布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協助弱勢基層初中生,扶持他們的生活、學習及個人發展。他又表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正制訂《青年發展藍圖》,政府也會繼續加強與青年溝通。
知道我們欠缺什麼人才時,方能制訂恰當的教育、培訓及吸引人才的政策。適逢本屆政府開局之年,正是制訂中、長期人口政策的大好時機。
筆者相信,鼓勵學生有興趣者進一步學習AI,是擺脫跨代貧窮其中一條有效途徑,正如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21世紀的21堂課》一書中所說:擁有資料的人,就擁有未來。
在香港這個人均GDP 4萬多美元、政府財政儲備高達9000多億的富裕社會,這些孩子連基本生活都缺乏保障,居住環境惡劣,正常學習受影響,他們與其他同齡人相比,很難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根據2020年香港的貧窮情況報告,貧窮兒童人口一直有增無減,貧窮導致基層青少年成長欠缺社會資本,阻礙他們在向上流動的能力,形成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要了解基層年青人成長背景,釐清阻礙他們發展的因素,
筆者相信,社會上有不少像百仁基金這樣的慈善機構和有心人士,願意出錢出力,配合政府為解決跨代貧窮問題、為建設公平繁榮社會而共同努力。
在疫情的陰霾下,新政府應如何部署?新政府面對這短期衝擊 ,以及多年來積累的結構性問題,實在是千頭萬緒。作者特別在提升香港競爭力方面,提出以下3項建議。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CDIA)將於寒假安排約30名基層高中學生,參加「Y-WE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按其興趣和潛能,安排他們走出課堂到不同職場進行工作體驗,為期一周至兩個月,裝備職場軟實力。
政府通過各樣社會政策有效地將兒童貧窮率降低至18.2%,然而香港兒童的貧困率仍然很高,約5個小童中有一個生於貧窮家庭,在起跑點就落後於他人。
2006年諾獎得主尤努斯對生於文盲家庭的大學畢業生說:「 向你們的母親學習吧,忘掉學校那一套,重拾與生俱來的營生本能──想出生意點子來,讓我們當你的生意夥伴。」
香港的基礎教育,對數學能力的基礎培訓已很足夠,大家閱讀分析報告時,只要理智地多想幾次,便不會被誤導!
我寧願接受社會上存在着一定的貧富差異,也不想社會失去努力工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