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公民

學校社區攜手推動4R精神健康  關懷學生心理福祉
作者:江浩民2024-12-13
社會與學校互相補足,相得益彰,能令生命與價值觀教育推行得更理想,筆者期望更多學校能仿傚,培育學生們成為有愛、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也讓更廣泛的家庭,以至整個社會受惠。
香港法治教育有什麼教學策略?
作者:梁淑瑜2023-02-09
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人皆認同,現階段問題是如何設定共同目標,期望從學校這個主群體出發,一步步將法治教育擴大至各個不同機關、企業、組織團體等領域。
曾鈺成:公民權和基本人權有什麼分別?參政投票權為何限於公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19
《基本法》與港人息息相關,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大家講解當中有趣的故事,加強大眾對《基本法》的認知。今集續談一國兩制如何保障永久性居民的權利與自由,而當中又有什麼限制。
以教育的根本配合大灣區的發展
作者:翁美茵2021-11-26
下一波改革浪潮已經再現,「變」是常態,但望決策當局在變之先要慎思,在普及推展之先要試行。百花齊放可見其美,但也見其長遠代價,基礎教育必須還原「基本步」,不要令孩子再透不過氣來。
這是香港教育覺醒年代的浪尖
作者:李美嫦2021-10-14
社會暴動近月來似乎平靜下來,教育中人嘗試走出殖民時代教育的迷宮陷阱,稍作喘息的同時,可能都有以下幾種教育有關的覺醒。
新通識如何往前走
作者:何濼生2021-04-10
什麼是真正的人權?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正義?在新通識課程中都應認真探討。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人權和正義並致力捍衛之,顯然也是「公民」應擔當的責任。
香港教育中所呈現對身份認同的不同光譜和取向
作者:曾家洛2021-03-25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自古以來」的,而是外向型、複合型,且多元複雜的。在「新香港」下,這些觀點和討論會否繼續延續下去?還是會定於一尊呢?對於往後香港的身份認同培育,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國民教育,重新出發
作者:蔡國光2021-02-17
回歸20多年,政治衝突、社會矛盾越發激烈,整體社會需要重建新秩序,各項體制變革需要改革魄力與充分承擔,學校體制既需要發揮釜底抽薪的角色,也需要重整課程與教學的急需。
回歸後反對國民教育,目的不過是為了反中國
作者:陳文鴻2020-05-17
在不少中學裏,讓學生去評論回歸利弊頗普遍。回歸後反對國民教育,目的不過是為了反中國、反社會教育!
全球民主指數 香港再降2位
作者:丁望2019-02-15
自由、民主,是社會走向文明之路的重要標誌。選舉權,既是個人的自由權,又是民眾監察執政者的政治資源,是社會走向民主之路的要素。
「權衡」與中國政治
作者:鄭永年2018-04-17
在中國文化中,「權力」的合法性更多地來自於「權力」的使用方法,即「權衡」,而不是來自權力的社會或者精英基礎。
鬼門關打鞦韆 劉霞渴望自由
作者:丁望2017-07-28
但願官方拍板者有一絲惻隱之心,給劉霞一條活路。
周保松:我們非如此不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7-27
當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實踐這項權利時,我們就不再是政治上的異鄉人,而是國家的主人,並以平等的身份去推動社會的道德進步。就此而言,要求正義的權利,是自由主義政治道德觀的起點。但個體為甚麼擁有這項權利,因而使得政治必須要講道德?如果要講的話,那個道德的觀點的實質內容又是甚麼?
李鉅威:中國崛起不代表香港沒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1-12
隨着內地迅速發展,不少人擔心香港金融地位今非昔比。「中港問題是一場正和遊戲,大陸的崛起不等於香港的沒落,上海的振興亦不等於香港的終結。當年紐約經濟蓬勃的時候,倫敦更趨厲害,依舊保持世界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