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8 2025 01:24:3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人權

陳鳳翔博士: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被控反人類 為何是一場早有預謀政治綁架? 美國怎樣從中作梗 成為另一個顏色革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7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被控反人類,為何是一場早有預謀的政治綁架? 美國怎樣從中作梗,成為另一個顏色革命?聽聽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博士為何這麼說。
漫談中國《刑事訴訟法》第四次修改
作者:劉玫2025-02-12
中國刑事訴訟領域長期存在分散立法問題,公、檢、法機關各自出台的司法解釋和規定,實際上將《刑事訴訟法》解構並架空,造成諸多弊病。為終結「以規代法」的局面,需要對既有規範體系展開法典化操作。
關志健:稱職的社工願為他人幸福着想
作者:張灼祥2024-08-15
關志健該是十分喜歡他的工作,他傳來一張在辦公室的照片,牆上掛有冰心的話:「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那該是他的人生信念吧。明白這道理的志健,每天該會快快樂樂上班去。
西方對香港十多年來政治變遷的偏頗敘事
作者:劉兆佳2024-05-17
西方各界對香港過去十多年來的偏頗敘事對香港不會有實質影響,反而讓更多香港居民對西方的偽善和雙標有更確切和深刻的認識,更意識到國際局勢的兇險和更警惕西方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英起訴3人違國安 涉港府駐倫敦職員 劉兆佳恐釀外交風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4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指出,間諜罪是嚴重指控,要看英國當局有何確實證據,認為事件有可能演變成中英外交風波。
閻學通教授:美國邊談人權邊授武援以色列 暴露偽善真面目? 中俄關係何去何從? 中美關係難以緩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3
國際關係理論學者、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帶你深入探討逆全球化的現象,從烏克蘭到加沙,透視衝突背後的經濟安全與西方國家偽善政策。
逆全球化風潮下 閻學通教授:國際政治秩序倒退 經濟走向科技競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3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表示,目前逆全球化風潮或將延續10至20年,國際秩序大致呈去中心化狀態,西方社會將被自由主義和民粹主義之爭所困。
習拜外交重新接觸與重新定位中美緊張關係
作者:盧兆興2024-04-08
習拜電話會談內容主要是重申雙方眾所周知的立場,但為隨後其他官員就貿易和軍事事務的討論鋪平了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拜電話外交不僅是雙方重新接觸的嘗試,也是雙方就貿易爭端和軍事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討論預熱。
分析王毅訪問紐西蘭與澳洲之行
作者:盧兆興2024-03-25
顯然,王毅此訪可以達到加強兩國對話、溝通與合作的目的,但由於深刻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分歧,這種成功似乎遇到了進一步突破的巨大障礙。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 李家超:香港可無後顧之憂 全力拚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3
李家超表示,《條例》生效後,香港特區的國家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讓香港可以無後顧之憂,輕裝上陣。特區政府會繼續帶領香港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共同創造更璀璨、更豐盛的未來。
從移送盧旺達方案 看西方雙重標準
作者:關品方2023-12-15
英國自詡尊重人權,有其本國的法律《英國人權法》,同時也受到《歐洲人權公約》的限制,但在國家利益面前,決定將這些政治和經濟難民想方設法急急送走唯恐不及,充分反映英國所謂尊重人權的雙重標準。
阿爾巴尼斯訪華晤習近平 帶來什麼正面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7
值得注意的是,澳方曾表示,阿爾巴尼斯這次訪華是紀念前總理惠特拉姆訪華50周年。工黨政府上台,總理阿爾巴尼斯作風比較務實,儘管仍然需要向美國「表忠」,但中澳關係確實是有向好的變化。
在囚人士獲諾貝爾和平獎 伊朗斥偏見及出於政治動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07
評審委員會決定,2023 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穆罕默迪,以表彰她反對伊朗婦女受壓迫的鬥爭,以及為促進所有人的人權和自由而進行的鬥爭。伊朗外交部則表示,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帶有偏見及出於政治動機。
聯兒跑2023──把握機會,為兒童喜跑
作者:陳晴2023-10-05
健康是最基本的人權,不論年齡、亦無分背景。跑動起來,守護你和身邊人的健康和福祉,也讓生活更多彩和富有意義、為有需要的小朋友送上快樂與祝福。
「夜繽紛」怕頂唔住深圳既「港客優惠」
作者:崔少明2023-09-21
月來港人北上是內民南下的兩倍之多。言下之意,是為港消費疲弱的主因(當然還有抗疫3年後,港人生活習慣改變:不愛夜遊;中產外移、報復性外遊……)。港的「夜繽紛」看來會不敵深的「港客優惠」。
勿讓香港淪為恐襲目標
作者:崔少明2023-08-19
近周處於政治風尖的中大校長,被發現愛妻主持的中大醫學研究中心或涉貪。但不怕說,我只看過標題。我真正有興趣的,是兩個港人沒有興趣的問題。
國家安全權力 美總統可以「隻手遮天」
作者:阮紀宏2023-01-05
讓我們看看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權力,或許會對香港特首在國安權力的看法,有所改觀。
聖誕前夕世界盃如何打消費戰?
作者:艾雲豪2022-10-27
今年的世界盃「搬龍門」,為今年的運動日曆提出了一些獨特的問題:當最大的單項體育賽事與傳統上最旺的聖誕節前夕的購物潮擦肩而過時,企業將如何適應?
擬改變目中無人 末代元首未了情
作者:丁望2022-09-16
蘇聯最後總統戈爾巴喬夫的9月葬禮,遠不及國葬級隆重,但有許多人並未忘記他,他的改革思維曾有過廣泛影響,最令人關注的是「社會主義人道化」。他想改變「目中無人」的弊端,卻阻力重重。
霍詠強:聯合國新疆人權評估淪為政治打手?選舉臨近 美國政治極化思想如何令選民互相踐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8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香港回歸以來,受到反對派及外部勢力的蠱惑,一步步走向泛政治化。但無論左右派,意識形態凌駕理智肯定會出問題。最近國際社會發生的兩宗事件,均說明了政治化的可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政治化的禍害:人權專員成標題黨、總統也要罵街
作者:霍詠強2022-09-07
香港回歸以來,受到反對派及外部勢力的蠱惑,一步步走向泛政治化。但無論左右派,意識形態凌駕理智肯定會出問題。最近國際社會發生的兩宗事件,均說明了政治化的可怕。
重要的國民教育時刻
作者:何漢權2022-08-29
教師要按事實向學生解說,國際政治的風雲色變,美英列強與日本的橫蠻,挾台灣而害中國統一的劣行。佩洛西竄訪台灣,這是重要的國民教育時刻,是大是大非,價值教育的堅持。
同聽童聲
作者:陳晴2022-06-25
論及如何排解心中的壓力,UNICEF的調查顯示,有83%的受訪青少年認為最佳方法是向他人傾訴。作為下一代的照顧者和領路人,我們身負他們的信任,有責任去了解和關心他們心中的憂慮。
同聽童聲
作者:陳晴2022-06-25
論及如何排解心中的壓力,UNICEF的調查顯示,有83%的受訪青少年認為最佳方法是向他人傾訴。作為下一代的照顧者和領路人,我們身負他們的信任,有責任去了解和關心他們心中的憂慮。
為什麼民選政客無法代表民意?
作者:霍詠強2022-05-31
選舉民主的關鍵缺失在於政客,過度慣於尋找各種失敗的理由,但這是沒有意義的。所有事情的發展關鍵,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個人前途,是基於事實的發展情況。
野心常用正義包裝
作者:劉銳紹2022-03-01
普京這次遇到的反彈,也許超出他的估計。最近,他還下令核武部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無論只是恫嚇策略,還是真的啟動,都只會增加自己的壓力和危機。
北京冬奧的餘音
作者:劉銳紹2022-02-23
此次中國在冬奧取得佳績,外界討論最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外援」,包括被稱為「入籍兵」的「萬人迷」谷愛凌。我想,他們也許有一些幫助,但因為外援而得出「中國冬運實力不濟」的結論,則大可不必。
熱和平:中美關係的範式正在形成嗎?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2-01-17
與其說中美關係的現狀是一場新冷戰,不如說是一種「熱和平」──中美關係互動的強度以激烈的言語指責對方為標誌,但也以不斷升溫的貿易、投資和旅遊為標誌。
美國全球基建計劃的夢幻
作者:張建雄2021-11-29
美國要國外基建計劃成功,只有聯同中國企業實施才可能不會超出預算,這就是現實。
與習近平視像會談 拜登籲設「護欄」防中美衝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6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11月16日)上午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約3個小時的視像會議。雙方就新冠疫情溯源、貿易和競爭規則、印太地區和台灣等問題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