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創新科技

段崇智:中大力拓創新科技 研究成果用於社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3
「我們在生物醫學、人工智能、機械人方面成果優秀,中大在創科上有成績,可以將科研成果推廣到社會造福人群。」
從《創業時代》看創業遇到的困難
作者:雷鼎鳴2018-11-27
最近看了一套內地的連續劇,叫《創業時代》,覺得很有意思。我要看的是它的主綫如何能反映創業者曾遇過些什麼困難。
段崇智:中大創新課程 應對未來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9-03
創新科技是近年的熱門話題,因此中大去年增設創業作為副修科,佔約20個學分,學習如何實踐知識投入創業當中。
科技戰
作者:陳景祥2018-07-19
形勢比人強,在科技領域上內地要靠美國,就只能讓步,接受美方開出的條件。那麼,當前的貿易戰又如何?中美之間的貿易到底是誰靠誰?
銀行金融虛似實時實也虛
作者:陸觀豪2018-06-19
銀行無虛實之分,服務方式則可虛實兼行。若政府擬借道虛擬銀行拆解小存戶小商戶困惑,無異掩耳盜鈴,捨本逐末。他朝歷史重演,難道又還原監管?
利之所在創科必興
作者:陳景祥2018-05-24
政府的投資有帶頭作用,起碼可以展示堅決發展創新科技的決心;然而企業不動起來,政府的科研投資只會停留在實驗室或大學的學術研究,未必可以落地成為經濟發展動力。
新情勢下香港出路與教育現場
作者:黃冬柏2018-03-19
站在教育現場的前線人員,可有意識到我們在培養着未來香港的棟樑呢?配合政府規劃和政策,落實在課堂教學,是否本來就是我們責任之一?
財政預算案:積極有為 敢於創新
作者:陳文鴻2018-03-12
今次財政預算案一改過去守財的陋弊,有頗多積極因素,特別對創科投入較大,有助擺脫殖民地時代小政府、忽視科研與經濟發展的陋習。
創科開支佔三分一 政府有心協力推進
作者:黃錦輝2018-03-06
筆者認為預算案只是針對基建投資並不足夠,政府應該盡快制定香港「再工業化」的策略,包括明確的「關鍵成效指標」。
陳明銶:香港不會失去國際城市的光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0-26
香港人不要自卑,要做國際華人城市。
政務官能以創新科技解決交通堵塞問題嗎?
作者:陳文鴻2017-10-16
施政報告反映出政務官們不懂科技創新,只是東抄西襲,把一些建議或別人的經驗彙集而成。
智慧城市三寶:藍圖、標準、數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7-02
在亞洲四小龍之中,香港是唯一未有由政府推出的智慧城市藍圖,期望政府能夠認真理解民間的需要。
新經濟中的科學與博雅教育
作者:王于漸2017-06-28
新經濟中的工人必需通曉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原理,以利終身學習。
創新科技是場大考
作者:胡舒立2017-06-05
能否踏上新科技新產業新市場的浪潮,是中國面臨的又一次大考。
張善政:商業帶動台灣新創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25
活力要靠有效率的政府和充滿希望的年輕人。
徐立之推動香港中學文憑課程改革
作者:文灼非2017-03-31
但到了中學,學生似乎失去了繼續發揮創意的空間,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德國柏林——海外投資的新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23
德國首都柏林的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德國平均水準,究竟柏林有什麼魅力,能吸引到投資者的青睞呢?
梁伯韜:香港須與內地合作發展金融科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2
現時香港缺乏一個頂層設計,政府財金官員在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上缺乏領導思維。
青年創業家論香港創新環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31
對青年人工資被大財團壓低的問題,岑棓琛指出,其實不用和大財團爭逐,大家都可自己創業,發展自己的事業。
文効忠教授:香港機場背後的經濟效益達58%GDP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19
估計至2033年,亞太區將有13,000輛新飛機,佔業務37%,歐美則分別只佔20多%。
致力提供開放而靈活的優質高等教育 助青年學生各盡其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30
大學的成型或者成名需要積累、沉澱,除了科研成績的積累,還要有人文方面的積累,形成自己的性格。
專訪王于漸:創新不一定要搞Apps搞科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29
綜觀當前世界的新創巨頭如FB、阿里巴巴等,其市場價值來自它們持有用戶資料的潛在商業價值。
馮孝忠:香港有老本可吃 惟沒多少新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27
我們太依賴第三產業,知道發展這些產業都是好事,但是香港能否再工業化?這需要很大的決心、氣力。
專訪楊偉雄局長:盼創科發展聚焦三個領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6-14
楊偉雄指,發展創新科技最重要的兩個元素,是標準和平台,若兩方面均有優勢,則無往而不利。
專訪徐立之:發展創科需要生態圈(eco-)而非經濟圈(econ)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6-13
賺錢太容易,錢搵錢比技術容易很多。不過這種模式難以長久,因為投資有盡頭,始終要靠新的產品。
陳繁昌校長:香港大學生為何受外國企業歡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12-24
表面上香港的學術成就相當不錯,但是我們必須反思,於學術方面香港是否當真擔當着領導全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