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1:38:0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俄烏戰爭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04
美國境內上空出現氣球,被華府懷疑用作中國間碟用途,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因而宣布押後訪華行程。中國外交部表示,飛艇屬民用性質,對事件表示遺憾,將確保雙方持續溝通。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01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在即,國務院透露擬與中方討論俄烏戰及雙邊談判的事宜。外交部發言人重申,中方願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礎上,與美方開展溝通合作,這次會否為中美關係帶來曙光?
俄烏戰爭 不戰不和
作者:陳文鴻2023-01-31
除非用軍事獨裁統治,反戰和談和重建烏克蘭國家的政治趨向是無可抑制的。這或許是歐洲或歐盟與以至烏克蘭的最佳結局。不戰不和讓時間把矛盾對立逐步改變。
21世紀公共管治乃危機管治
作者:張炳良2023-01-28
新冠病毒帶來的不只是一場公共衛生安全上的災難,更是一系列對經濟商貿、就業民生、教育文化…..的連鎖衝擊,打擊面之大,前所未見。從公共管治的角度言,「危機」已成為新常態。
最寒冷的冬天
作者:郭一鳴2023-01-28
真正的北方的冬天,是「高天滾滾寒流急」,是生機沉寂萬物肅殺,是失去活力的蟄伏,是對溫暖的春天的漫長等待。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26
俄烏戰爭將進入第2年,美德兩國近日相繼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交戰雙方均沒有速勝的把握,又難以坐下來談判,還不斷向戰場投放新式武器,俄烏戰爭何時才能看到盡頭?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
作者:劉寧榮2023-01-22
2023年是一個完美的風暴還是會出現緩慢的復甦呢?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去年的不利因素依然會在2023年影響大家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但正因為太多壞消息,只有零星的好消息都有可能刺激市場上行。
虎年臘月的回顧
作者:張建雄2023-01-22
西方過去500年,靠的是傳教士、軍人和商人三者並行,殖民全球;如今傳播的卻是新自由主義,已經發展到荼靡,中國並未受落,西方充滿了焦慮和恐懼。人類虎年不好過,只有1%得利,兔年能改嗎?
台海局勢是俄烏戰爭翻版?
作者:陳景祥2023-01-20
大陸一直反對外力介入台灣,但美國及其盟友對台售武、加緊圍堵中國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這種對着幹的形勢,最終可能會重蹈俄烏戰爭覆轍,台海終於難逃一戰!
通脹中的政治立場
作者:曾國平2023-01-17
政治真的無處不在,連計算通脹都可以滲入偏見!無奈的是只看新聞標題的人居多,能察覺這種小手腳的絕無僅有,輿論民情就是這樣被暗中推動了。
陳啟宗:中美博弈沒有贏家 也可能沒有輸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14
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表示,百多年來,香港都是一個外向型的城市經濟體,不是大陸型經濟體,如果香港人不知道全球大變局會往哪個方向走,可能有什麼後果,就可能將自己錯誤定位。
新年回想:恐懼與希望
作者:劉寧榮2023-01-04
在風雲變幻的世界裏,如果我們有一線希望,我們都應該將所有的機會讓位於和平,競爭絕不意味着衝突與對抗,不應該是冷戰,更不應該是熱戰。2023年來了!帶着無法擺脫的恐懼,但總算隱隱約約聽到希望的腳步聲!
黃錦輝:2023年全球將面對什麼危機?美國不斷打壓中國可以得逞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03
過去一年國際關係動盪多。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認為,俄烏戰爭將繼續是全球風險所在,國際合作氛圍將被多極衝突取代。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話說中國來年大勢
作者:雷鼎鳴2023-01-01
中國對外恢復通關是重要的一步。或許在開始階段,中國的企業家仍要修補或重建對外的商貿關係,但當今世界太需要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中國的貿易額總會持續向上。
2022年失血會多少?
作者:張建雄2022-12-29
2022年GDP本來可以破100萬億美元記錄,如今只望自4.6%腰斬至2.3%,「G3」美、歐、日只得1.9%,中國的5.5%亦有點難,誰也料不到俄國盧布成為年度最強貨幣,股市亦回頭。
2022年灼見國際十大新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9
隨着三年疫情過去,各國迎來開放的新氣象,希望新一年政治回穩,經濟加快復甦。經歷了這許多不平凡事件,本社特別選出「2022年十大國際新聞」,讓我們一同回顧如此跌宕起伏的一年!
石油戰
作者:陳文鴻2022-12-29
石油、天然氣的供應武器化後,反而使俄羅斯可以用作外交工具──友好國家折扣供應石油。美國企業不會跟隨,便只能靠政治控制G7國家來佔據它們的市場。
國族主義高漲 世局危機四伏
作者:王耀宗2022-12-19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逾9個月,數以千萬計烏克蘭人正面臨一個嚴寒而沒有暖氣的冬天。戰事未見停下來的跡象。世界正處於一個國族主義亢奮的年代,亦是危機四伏的年代。
習近平在沙特唱好中阿關係 美關注石油是否人民幣結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08
12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進行國事訪問。七大工業國(G7)對俄羅斯石油定下每桶60美元價格上限,習近平此時到訪原油供應國沙特阿拉伯,備受外界關注。
習近平在沙特唱好中阿關係 美關注石油是否人民幣結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08
12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進行國事訪問。七大工業國(G7)對俄羅斯石油定下每桶60美元價格上限,習近平此時到訪原油供應國沙特阿拉伯,備受外界關注。
世界變
作者:陳景祥2022-11-25
全球地緣政治和安全問題的「不可預測」,已成為新常態?
烏戰轉機
作者:陳文鴻2022-11-23
G20峰會前習近平與拜登長談,其後中國外長王毅主持的兩國會談,相信是為烏克蘭談判布下基礎。美國要靠中國說服俄羅斯,中國也想介入平息戰端,使歐洲重回和平發展的方向。
陶傑:烏克蘭戰爭進入最後階段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11
軍餉糧水不足,武器是70年代的舊貨,俄軍向自己的指揮官咆哮,而烏克蘭軍隊進迫赫爾松,在東部廣挖戰壕,坐鎮莫斯科的普京似乎完全不知道前線之山窮水盡。
陳志武教授:世界二極化 香港難享百分百兩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8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俄羅斯給中國的啟示
作者:張宗永2022-11-01
筆者個人是不支持北京武力攻台的,因為付出代價會是中國人民,得益者可能是美國。
俄烏戰爭無論勝負 歐盟都是輸家
作者:黃錦輝2022-10-26
打和對歐盟而言是傷害最小的結局。就此,歐盟必須盡早游說美國勒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離場,這樣俄烏戰爭才會慢慢地無疾而終,和局收場。
價值教育要永遠長青
作者:何漢權2022-10-21
世道正向或逆向,公民素質上升或沉淪。為期兩年的「價值教育──老師培訓課程」提出內在、外在的價值教育的研習,能否被重視,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
黃錦輝教授:俄烏戰爭俄羅斯的三個可能結局 美國會叫烏克蘭收手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21
俄烏戰爭持續,美國及歐盟多個國家對俄實施經濟制裁,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歐盟必定成為大輸家,若俄羅斯戰敗,甚至可能解體。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儲局前主席伯南克等3人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2
2022年度諾貝爾獎的經濟學獎得主揭曉,得獎者包括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戴蒙德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教授迪布維格,以表揚3人在「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
誰把世界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
作者:霍詠強2022-10-11
到底是誰吹起「核末日」的號角?是誰把世界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是怎樣的勢力製造了這次危機?美國政府本身對這種轉變有沒有充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