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繁毅醫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解除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時間恰當,但他強調現時不代表疫情完結,需要繼續監察會否再有新變種病毒出現。

香港大部分中小企的業務,由2月起已大受疫情加收緊限聚令雙重打擊,周轉困難下,結業壓力大增,生死存亡已急如星火。

周永新教授認為,市民所以對政府的管治能力改觀,並不在於表面的混亂,而是看不到政府有團隊精神。政府的管治能力如江河日下,而市民的互助也因政策的失誤發揮不出來。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相信,在歷屆特區政府建立的良好基礎下,新政府管治團隊將全速做好後疫情時代的民生經濟康復工作,帶領香港抓住機遇,重新出發。

第5波疫情持續回落,新增794宗確診個案,較昨日946宗減少152宗。不過,再有41宗死亡個案。周六是復活節假期第2日,不少市民到西九文化區遊玩,有年輕人被警員以違反限聚令票控。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04-09
抗疫關乎大眾市民的生命健康,亦關乎大家能否回復正常生活及社交,絕非一人之事,專資會會長潘燊昌呼籲全港市民響應政府號召,一連3日每天自我快測,並盡量留家抗疫,眾志成城團結抗疫。

全日制的小學運作模式已經超過20年,在這20年世界一直在變,因此學界也是時候走出框框,探討更多的可能性。

第5波疫情肆虐,長者安居協會一線通團隊堅守崗位,24小時無間斷為長者提供多項及時支援及關顧服務。自上周起已陸續向高齡獨居用戶作快速病徵篩查及發送血氧儀,希望降低長者在家中死亡數字。

香港醫療系統崩潰,直接導致收治大混亂。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段時間新冠確診逝世的病患,無論他們的過世主因是否因為新冠,但收治能力弱、搶救能力不足,醫療系統責任無可推卸。

內地援港抗疫專家肯定本港近期抗疫措施,為減死亡、減重症、優先照顧長者的「三減三重一優先」策略打下基礎,但現時每日仍有約200宗死亡病例,長者住院比例高,接種疫苗比率不足,因此不能鬆懈。

縱使第5波疫情很快緩和,因疫情曾引致的情緒困擾或已破裂的關係也不會輕易消失,不論成人或孩子,都需要更關注自己及親友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強的抗逆措施。

政府只顧眼前的問題,終日忙於救火,不足以面對危機、回應市民的期望,更難言爭取民眾支持。而失去民心的過程,可以來得很急速。

本港新增15789宗經核酸檢測新冠病毒確診個案,11858宗是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有逾66.18萬宗確診。確診個案每日雖有小小波幅,但無明顯向下趨勢。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今天發出一封公開信及短片,感謝大學前線員工、醫學研究和專業人員及中大醫院全體員工為抗疫所作出的貢獻。

本港新增經核酸檢測確診新冠病毒個案24390宗,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個案則有7012宗。第5波疫情以來,本港累積個案超過60400宗。過去一周,以觀塘區佔最多確診個案。

本港今日新增25991宗經核酸檢測確診的個案,至於快速檢測呈陽性市民的登記平台,則再收到32766宗呈報,另外再多291名患者離世。港大醫學院模型預計,幾天後將出現疫情拐點,單日新增個案將逐漸下降。

本港新增1161宗確診,再創疫情新高。其中8宗是輸入個案,其餘都是本地病例。另外,目前有約800宗初步陽性個案。

第5波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新年過後馬上出現團舞群組。疫苗專家黃利寶博士認為,香港無法承受放寬政策,與病毒共存。他又分析為何疫情比之前更難控制,以及機場採樣出了哪些問題,萬勿錯過!

第5波疫情海嘯式來襲,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措手不及。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處理今次疫情需要有智慧,不能全學外國,不能照搬內地,要因地制宜走最適合本地的抗疫路。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本港今日新增33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當中28宗為輸入性個案、5宗為輸入相關個案。另外,多名高官議員疑於同一場合上接觸初步確診者,須檢測或隔離。

廣州、深圳、香港是一水之隔,廣州有疫,深圳未必可免,香港亦深受威脅。這說明疫病變異不斷帶來新的威脅,也突顯病毒的韌性和愈來愈嚴重的傳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