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靠風氣,只喜睇波不喜踢波的國度很難成為足球強國。只要有風氣有傳統有訓練,小國也能出強隊。
中國推出一帶一路成為公共產品,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在E8發展,G7困難重重,日後30年很難過,不調息心態,接受更廣闊的世界, 就無以為繼了。
美國的國家主義者,已認定人口增長戰線是一條美國較有把握戰勝中國的戰線。故此,他們正準備在這方面作多一些部署。其中他們較為着力的一個範疇,就是要減少來自墮胎的人口損失。
雖然美國很多只是估計,但八九不離十,中國追上來了,美國更焦慮!
北京官方「開放二孩」政策實施沒有多久,突然又來「三孩政策」。許多人表示,生二孩都感到吃力,哪能生三孩?富有階層則歡迎放寬生育限額。
北京剛公布的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現出生率持續下降,2020年生育數約1200萬,為近幾年新低點。生育意欲低,關乎婚嫁成本、養育成本、教育成本太高,不少「月光族」難成家立室,不想生娃,也無力養娃。
中國的崛起由1822至2020年,人口增加了10億,而過去40年得到暫安,教育制度改善,產生了4億中學程度的工人,1.6億的本科以上的知識分子,文盲由95%減至5%。
現在經濟下行的趨勢會不會令每戶平均住戶人數繼續變多呢?每戶平均住戶人數會不會由2.8升上2.9甚至3呢?如果是這樣,會影響房價。
根據2020年中統計,居港人口7509200人,少了約1萬人,是近20年來首次出現下跌。到底今年上半年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印度比中國佳,美國一早已經用印度做生產商而非中國,仲搞到中國有世界工廠這個不雅名稱。
考慮了內地人口因素的急遽變化,香港人口的頂峰也許會早於2043年出現,最高人口會低於原來預計的822萬,隨後的下降速度也比統計署的推算更快。
「一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恆」,城市的繁榮是需要經營的;如果管理不善,就會拾級而落,中外歷史上皆累見不鮮。
既然人工島不是關乎香港存亡的必需物,就完全沒有理由把香港政府的全部財政儲備押注在這場只輸不贏的世紀大賭博。
社會高齡化、人口減少、供養比率上升,是否必定要大量輸入人口?日本用的是另一種辦法。
中國正努力解決一項艱鉅的難題,那就是如何用境內不到十分之一的農地,餵養幾乎佔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同時還要針對人民正在改變的飲食喜好做出調整。
遠赴異邦重新創業,艱苦不為人知,要由零開始與當地人打交道,說服他們撥地建廠房,而訓練員工亦要花上巨大的心血,不是一般打拼多年的廠商所樂於面對。
華人人口比率下降的同時,馬來人人口反而比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