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6:00:5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北部都會區

梁兆基:香港要與大灣區經濟融合 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補足勞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他建議,香港可以泛城化,即整個香港城市化,才能將經濟能力覆蓋大灣區,促進港深以至大灣區產業合作。
滕錦光:港深建立統一機制,攜手進行科研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他表示香港若能與深圳建立統一的機制,香港與深圳便可更好地進行科研合作。
建議政府廣納建言,群策群力建立宜居宜業都會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周一(11月29日)舉行,第二場論壇以「宜居宜業的都會區」為題。一眾嘉賓不約而同提出要建設有人氣與活力的都會區,符合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念。
凌嘉勤:掌握維港及北部都會區區域優勢 建構港深一小時通勤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規劃署前署長、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指出北部都會區獨特的景觀將是城鄉高度融合,將構建港深一小時通勤圈,香港將形成「雙都會」發展架構。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舉行 鍾偉強博士:創科要成為香港經濟增長新引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11月29日(周一)假中環四季酒店舉行,署理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鍾偉強博士在致辭時表示有政府三個重點落實科研、融資、生產,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黃錦輝教授:北部都會區有什麼創科新機遇?如何解決跨境數據、法律、人才、技術等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6
北部都會區成為未來香港經濟新動力。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北部都會區有許多創科新機遇,但前提要解決跨境數據、法律、人才、技術等問題。我們可不可以利用香港的大學在內地分校的網絡來解決?
蔡洪濱教授:北部都會區將成香港的浦東新區嗎?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22
北部都會區首先要明確產業發展的定位。新界北要建設成為香港的國際創科新城,這個定位必須清晰明確。鄉村建設、環境保護、緩解住房問題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圍繞其核心定位規劃。
珍貴的中華遺產──新界祖堂地
作者:廖書蘭2021-11-18
中國的祖堂地和祠堂的根,就只有在香港新界尋獲,由於歷史特殊的時空,「它」天然的被保護着,且持續傳承至今完好無損!
丁屋政策合憲 但必須尋找終極方案
作者:孫明揚2021-11-10
明眼人都看得到始終土地有限,難以無止境應付需求。可以說,未來鄉村擴展區數目完全沒有增加的機會,所以政府及鄉議局必須解決鄉村發展區有限的問題。
土地不能僅夠 還得有閒餘
作者:施永青2021-11-09
政府叫地產商賣樓時不要叫價這麼高,自己卻不肯降地價,是否自相矛盾?
周永新:本屆政府民生改善力度 令市民失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8
政府為什麼不可以同時提出因時制宜的短期「招數」?過渡性房屋不是因時制宜的短期「招數」嗎?其實,市民關心的,並不是什麼徹底或短期措施,最重要是他們的住屋困難能盡快得到解決。
智能燈柱欠奉 港怎發展智慧城市?
作者:黃錦輝2021-11-04
在香港已回歸「一國兩制」正軌的局面下,估計普羅大眾會更有理性和耐性,聆聽政府的信息,並了解其推行的創新科技和服務之相關資訊,消除疑惑,因此政府應重新推動智能燈柱的工作。
黃錦輝教授:北部都會區如何去中心化?香港未來發展格局:南金融、中工業、北創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2
北部都會區如何幫助香港發展去中心化?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香港經濟將會走向多元化,不同區域可以集中不同產業,形成南金融、中工業、北創科的發展格局。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發展新思維】發展北部都會區,擴大香港宜居城市範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25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二場論壇探討「發展新思維」,三位論者均認為,香港需要改變思維,勿將北部都會區比擬為一般的新市鎮,要借鑑國際都會經驗,建造港深聯合都會區。
《施政報告》:雖然遲起步,但走對了路
作者:馮文正2021-10-20
細看立法會的研究報告,本港推行STEM教育,浮現的問題很多。人才培訓不足,科技產業及產出收益,最後都是空談,令港人再一次失望。
北都發展可助推智慧城市
作者:黃錦輝2021-10-19
筆者深信香港的「北創科,南金融」,再加上北都智慧城市的策略布局,將會為本地未來的經濟帶來無限商機。
港大建築學院教授鄒廣榮:政府不怕盡力造地 改善人均居住面積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18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是近期政府少有貼地的長遠策略,而且必然可以實現,不會永遠停留在願景階段。問題是如何有效率地落實?
新界北九運大旺
作者:蔣匡文2021-10-15
未來20年香港北區的CBD新市中心,宜建在東鐵之側,有路直南通到新界環迴公路,此為龍脈之正位,以此中心規劃,會比港島更興旺。
三大角度 看《施政報告》創科藍圖
作者:黃錦輝2021-10-15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具前膽性,為香港的創科發展,特別是為建設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繪製了一份長遠發展藍圖,各界無必要帶有色眼鏡解讀這份頗高分的「好功課」。
城市與鄉郊很難兩全其美
作者:施永青2021-10-13
政府若是無法在理論層面,向市民解釋好城市發展與鄉郊保育之間的從屬關係,而是虛言兩者的結合與並存,那香港今後的發展一樣會阻力重重。
二次回歸論:新加坡經驗的移植與套用
作者:袁彌昌2021-10-12
在「愛國者治港」的號召下,所有人只管融入大灣區,但對外方面卻是一片空白,且沒有人負責平衡兩者,這可是香港前途的一大隱憂。
北部都會區的教育部署
作者:曹啟樂2021-10-12
一個未來有250萬人口生活的龐大社區,需要新開設多少間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呢? 如果政府仍然沿用舊思維去規劃基礎教育,又是否能夠滿足北部都會區的需要?
房協主席陳家樂:以家為本 建設跨代宜居的房屋及社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11
房協主席陳家樂周六(10月9日)在香港電台《香港家書》節目表示,房協會配合政府北部發展區的清拆行動,興建專用安置屋邨,以加快收地。除此以外,目前亦正規劃和興建25個房屋項目,是10年來新高。
推「北都」宏圖 利國際創科中心建設
作者:黃錦輝2021-10-11
政府估計北部都會區建設需要20年才竣工,其中單是洪水橋連接深圳前海也需要7年之久。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香港創科發展絕對不容停下來,筆者建議政府可先摘下《施政報告》中的「低垂果實」。
改善港人居住條件要循序漸進
作者:何濼生2021-10-11
筆者當然認同特區政府應改善港人居住條件。但一下子建造大量樓宇,若重挫樓價,其實反而會窒礙「換樓住好啲」的運作。
黃錦輝教授:解讀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創科大戰略 港深高科技合作邁向新里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11
《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建立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為我們解讀林鄭提出的大戰略,「兩地三圈」概念有助創科發展,相信香港和深圳的高科技合作將會邁向新里程。
專訪林鄭月娥:發揮港深所長國家之需 擴大口岸經濟協同效益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09
特首林鄭月娥在第五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不少規劃大計,同時也着手處理舊有社會問題。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表示,公屋會蓋得更快,之後分配給輪候冊的市民,並且即將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保障房屋供應。
專訪林鄭月娥:「雙城三圈」突破行政界線  強強聯手發揮「港深所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09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今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不少措施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指出,政治環境改變令政府可以做到更多工作,整合不同策略發展北區;但同時也必須改善管治效能才能應付。
對北部都會區的憧憬
作者:郭一鳴2021-10-08
「北部都會區」方案落成之日,屆時香港將徹底改變南市北郊、中環單一經濟火車頭的傳統發展模式,形成維港都市區和北部都會區雙翼齊飛的新格局,這樣的願景的確令人憧憬。
人性化社區發展之典範
作者:胡孟青2021-10-07
太古集團近日在中環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行展覽,紀念在香港發展150周年,回顧及展望集團與香港社區的互動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