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都在揪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會不會在被逼到牆角或者面臨戰敗前景的情況下,鋌而走險使用核武器,把全世界拖入核戰爭的泥潭。

國際刑事法院對於成員國並沒有什麼強制力,蒙古未必願意趟俄羅斯的渾水,只不過俄羅斯挑了它來演這齣戲,它不敢拒絕,只能無奈配合,這算是俄羅斯的一次外交勝利,是其在關鍵時刻絕處逢生能力的體現。

正當澤連斯基在過去兩年多窮於應付俄羅斯的入侵,作戰人員和武器都愈見不足的情況下,為何仍要抽調人力物力介入另一個大陸某些非洲國家的內戰?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的分析。

烏軍突襲庫爾斯克,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目的只是打垮俄羅斯。不過,烏克蘭戰爭基本因素不變,對歐盟國家的考驗愈來愈大,有機會對美國「造反」。

若然烏軍優勢能持續至11月美國大選的話,澤連斯基這局通買策略,既可「順得哥情」(共和黨特朗普),亦沒有「失嫂意」(民主黨賀錦麗),兩邊都討好。

在紛紛擾擾的關於北溪管道爆炸原因的分析中,《華爾街日報》提供了一種新的說法,但是由於缺乏可以拿到枱面上公開的人證和書面證據,北溪管道被炸的真相依然是羅生門事件,各說各話。

庫爾斯克突襲是美國總統換屆的一個插曲,真正目的如何,難以判定,但至少這證明美國攻俄已無紅線可守,俄羅斯再沒有幻想的餘地。中國在旁觀看,應吸取教訓,早作相應的規劃。

時移世易,今天歐洲不只是內憂外患,它更成為了中、美、俄戰略上的最後一塊拼圖,志在必得:美國的傳統地緣戰略核心固然是連結歐洲,力阻歐洲落入歐亞大陸陸權勢力(即俄羅斯/蘇聯和中國)之手。

人類正面臨四大存在性風險:地緣政治失控、全球碳排失控導致氣候變化、疫情失控,以及 AI 超越人類智慧。這些風險並非單一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複雜問題。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人們對於總統人選的討論此起彼落,極右和左派支持者互相爭辯。然而,總統的影響力,真的如人們預期中的高嗎?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人們對於總統人選的討論此起彼落,極右和左派支持者互相爭辯。然而,總統的影響力,真的如人們預期中的高嗎?

美國最近秘密派遣僱傭兵參戰烏克蘭,全球戰爭或即爆發?美國與烏克蘭簽訂的雙邊安全協議,以及俄羅斯在這此行動有何反應?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有何看法。

今年是歷史上最多選舉的一年,每個地區有各自不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况,而受到一些全球因素影響,例如難民問題,和氣候變化亦是多國的重要政治議題。

俄羅斯和北韓之間的軍事聯盟,將阻礙中國作為烏克蘭衝突的潛在和平締造者,以及在南北韓關係中充當潛在調解人的角色。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為免戰爭破壞,德國等歐盟各國不會輕易言戰,美國便不能坐享漁人之利。若中東再敗,美國難以再主導烏克蘭戰爭,歐盟必轉為和談和休戰。

現時由一艘核潛艇和3艘巡洋艦組成的俄羅斯海軍編隊已經抵達古巴,號稱「友好訪問」,意圖不言而喻。歷史上的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的陰影已靜悄悄重新浮現。至於中國會不會被拖下水?

歸根到底,中俄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俄羅斯的利益並不等同於中國的利益,作為夥伴關係中目前佔據主動的一方,中國有了更大的選擇權,應該以自己的利益為先。

普京訪華,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中俄關係和美俄關係會有怎樣的變化?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中國在美國重重圍堵的過程當中,需要歐洲作為夥伴聯手對抗美國霸權,而不是美歐俄的統一反華戰線。

有趣的是,斯洛伐克這個成員和匈牙利一樣,在歐盟眼中也是名「壞孩子」,遠歐盟而親普京,對美國亦極盡批判之能事,即使兩國也是北約成員國。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16日)抵達北京訪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歡迎儀式,並與普京舉行小範圍會談。

近些年,美國拜登政府對俄羅斯發起毀滅性制裁,俄羅斯只能被迫走向了中國。和中國的種種合作,也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利益選擇。

紹伊古今後命運如何,現在不能簡單地以「明升暗降,日薄西山」形容,因為普京仍然將他留在政府核心。

今年勝利日閱兵,莫斯科紅場下起雪來,又正值俄烏戰事正酣之際,不禁令人想起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紅場的閱兵。當時也是下着雪。歷史往往何其相似,但又不會簡單重覆。

法新社報道認為,習近平對法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中法歐三方基本上是「各說各話」,《環球時報》的社評就強調中國輸出機會而非風險,尋求合作而非對抗。

毋庸諱言,普京的價值觀體系,正是這一俄羅斯傳統的反映──其辦公桌上擺有彼得大帝的人像,可知他的政治雄心;對烏克蘭志在必得,也反映其泛斯拉夫主義核心理念。

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俄羅斯音樂廳遭恐襲致百多人喪生,究竟真相是什麼?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質疑,作為特務頭子出身的普京,事前竟然全不知情?跟哈馬斯突襲中以色列的角色也有關係?

俄羅斯總統普京高票連任,成功後將面臨什麼內外挑戰?俄烏戰爭陷入泥淖,北約國家將會漁人得利? 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許楨的分析。

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俄羅斯莫斯科近郊音樂廳遭受恐襲,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認為,美國顯然事前知情但不報,意圖打擊俄羅斯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