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5:36:0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普京

俄羅斯再發核威脅,是要來真的?
作者:趙靈敏2024-09-24
全世界都在揪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會不會在被逼到牆角或者面臨戰敗前景的情況下,鋌而走險使用核武器,把全世界拖入核戰爭的泥潭。
普京頂着國際通緝令訪問蒙古,蒙古為何不敢拒絕?
作者:趙靈敏2024-09-11
國際刑事法院對於成員國並沒有什麼強制力,蒙古未必願意趟俄羅斯的渾水,只不過俄羅斯挑了它來演這齣戲,它不敢拒絕,只能無奈配合,這算是俄羅斯的一次外交勝利,是其在關鍵時刻絕處逢生能力的體現。
張翠容:烏克蘭兵力不足 為何還要涉足非洲戰場? 普京發動強勁宣傳攻勢 澤連斯基難爭取全球南方支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30
正當澤連斯基在過去兩年多窮於應付俄羅斯的入侵,作戰人員和武器都愈見不足的情況下,為何仍要抽調人力物力介入另一個大陸某些非洲國家的內戰?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的分析。
陳文鴻教授:庫爾斯克之役是俄烏戰爭轉捩點? 戰爭拖垮北約經濟 歐盟對美國愈發不滿會造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8
烏軍突襲庫爾斯克,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目的只是打垮俄羅斯。不過,烏克蘭戰爭基本因素不變,對歐盟國家的考驗愈來愈大,有機會對美國「造反」。
烏軍突襲俄領土 順得哥情「得」嫂意?
作者:黃錦輝2024-08-27
若然烏軍優勢能持續至11月美國大選的話,澤連斯基這局通買策略,既可「順得哥情」(共和黨特朗普),亦沒有「失嫂意」(民主黨賀錦麗),兩邊都討好。
北溪管道是烏克蘭人炸的?俄羅斯不接受 默克爾遭質疑!
作者:趙靈敏2024-08-22
在紛紛擾擾的關於北溪管道爆炸原因的分析中,《華爾街日報》提供了一種新的說法,但是由於缺乏可以拿到枱面上公開的人證和書面證據,北溪管道被炸的真相依然是羅生門事件,各說各話。
突襲後如何
作者:陳文鴻2024-08-19
庫爾斯克突襲是美國總統換屆的一個插曲,真正目的如何,難以判定,但至少這證明美國攻俄已無紅線可守,俄羅斯再沒有幻想的餘地。中國在旁觀看,應吸取教訓,早作相應的規劃。
內憂外患與特朗普回朝下的歐洲
作者:袁彌昌2024-07-18
時移世易,今天歐洲不只是內憂外患,它更成為了中、美、俄戰略上的最後一塊拼圖,志在必得:美國的傳統地緣戰略核心固然是連結歐洲,力阻歐洲落入歐亞大陸陸權勢力(即俄羅斯/蘇聯和中國)之手。
存在性風險正在疊加 人類必輸給恐龍
作者:譚新強2024-07-15
人類正面臨四大存在性風險:地緣政治失控、全球碳排失控導致氣候變化、疫情失控,以及 AI 超越人類智慧。這些風險並非單一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複雜問題。
美國總統的影響力
作者:王弼2024-07-05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人們對於總統人選的討論此起彼落,極右和左派支持者互相爭辯。然而,總統的影響力,真的如人們預期中的高嗎?
美國總統的影響力
作者:王弼2024-07-05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人們對於總統人選的討論此起彼落,極右和左派支持者互相爭辯。然而,總統的影響力,真的如人們預期中的高嗎?
陳文鴻教授:美國聘僱傭兵赴烏克蘭變相出兵 普京如何應對? 拜登協助以色列對付強敵 美軍能否雙線作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3
美國最近秘密派遣僱傭兵參戰烏克蘭,全球戰爭或即爆發?美國與烏克蘭簽訂的雙邊安全協議,以及俄羅斯在這此行動有何反應?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有何看法。
西方政治邁向極右 對中國非好事
作者:譚新強2024-07-03
今年是歷史上最多選舉的一年,每個地區有各自不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狀况,而受到一些全球因素影響,例如難民問題,和氣候變化亦是多國的重要政治議題。
俄羅斯與北韓防禦條約的地緣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4-06-24
俄羅斯和北韓之間的軍事聯盟,將阻礙中國作為烏克蘭衝突的潛在和平締造者,以及在南北韓關係中充當潛在調解人的角色。
陳文鴻:北約為何無力扭轉俄烏戰場劣勢? 普京怎樣以戰止戰 供應伊朗武器打垮以色列 抗衡美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0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為免戰爭破壞,德國等歐盟各國不會輕易言戰,美國便不能坐享漁人之利。若中東再敗,美國難以再主導烏克蘭戰爭,歐盟必轉為和談和休戰。
中美之間會否爆發熱戰?
作者:關品方2024-06-14
現時由一艘核潛艇和3艘巡洋艦組成的俄羅斯海軍編隊已經抵達古巴,號稱「友好訪問」,意圖不言而喻。歷史上的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的陰影已靜悄悄重新浮現。至於中國會不會被拖下水?
普京一回國,就改變了心意
作者:趙靈敏2024-05-29
歸根到底,中俄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俄羅斯的利益並不等同於中國的利益,作為夥伴關係中目前佔據主動的一方,中國有了更大的選擇權,應該以自己的利益為先。
何志平:普京再訪華 中俄是否鐵桿兄弟? 列強三足鼎立 是中歐俄還是美歐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2
普京訪華,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中俄關係和美俄關係會有怎樣的變化?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中國在美國重重圍堵的過程當中,需要歐洲作為夥伴聯手對抗美國霸權,而不是美歐俄的統一反華戰線。
總理遭槍擊,帶出斯洛伐克的前世今生
作者:張翠容2024-05-21
有趣的是,斯洛伐克這個成員和匈牙利一樣,在歐盟眼中也是名「壞孩子」,遠歐盟而親普京,對美國亦極盡批判之能事,即使兩國也是北約成員國。
普京訪華與習近平會談 雙方強調合作互利共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6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16日)抵達北京訪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歡迎儀式,並與普京舉行小範圍會談。
普京訪華,後拜登時代俄美關係能否迎來春天?國際棋局的中歐俄亦或美歐俄?
作者:何志平2024-05-16
近些年,美國拜登政府對俄羅斯發起毀滅性制裁,俄羅斯只能被迫走向了中國。和中國的種種合作,也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利益選擇。
紹伊古失勢,還是更上一層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3
紹伊古今後命運如何,現在不能簡單地以「明升暗降,日薄西山」形容,因為普京仍然將他留在政府核心。
俄羅斯勝利日「縮水」閱兵 普京褒揚中國抗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0
今年勝利日閱兵,莫斯科紅場下起雪來,又正值俄烏戰事正酣之際,不禁令人想起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紅場的閱兵。當時也是下着雪。歷史往往何其相似,但又不會簡單重覆。
中法元首同倡奧運期間 全球停火止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7
法新社報道認為,習近平對法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中法歐三方基本上是「各說各話」,《環球時報》的社評就強調中國輸出機會而非風險,尋求合作而非對抗。
普京與泛斯拉夫主義
作者:王耀宗2024-04-17
毋庸諱言,普京的價值觀體系,正是這一俄羅斯傳統的反映──其辦公桌上擺有彼得大帝的人像,可知他的政治雄心;對烏克蘭志在必得,也反映其泛斯拉夫主義核心理念。
趙靈敏:北約全力軍援烏克蘭令普京岌岌可危? 歷史上蘇俄戰事失利後都出現政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6
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張翠容:特務出身的普京對音樂廳恐襲全不知情? 以色列早知哈馬斯突襲 故意引蛇出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5
俄羅斯音樂廳遭恐襲致百多人喪生,究竟真相是什麼?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質疑,作為特務頭子出身的普京,事前竟然全不知情?跟哈馬斯突襲中以色列的角色也有關係?
許楨:普京連任成功後將面臨什麼內外挑戰?俄烏兄弟相殘 北約國家漁人得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7
俄羅斯總統普京高票連任,成功後將面臨什麼內外挑戰?俄烏戰爭陷入泥淖,北約國家將會漁人得利? 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許楨的分析。
普京高票連任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俄烏現場出現3個變化
作者:趙靈敏2024-03-31
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陳文鴻:俄羅斯音樂廳遭恐襲 美國為何知情不報? 普京誓言報復 俄烏戰事更趨慘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7
俄羅斯莫斯科近郊音樂廳遭受恐襲,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認為,美國顯然事前知情但不報,意圖打擊俄羅斯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