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父母的期盼。不過,政途險惡,性情仁厚的讀書人或者別有懷抱。
讀書,讀什麼書?讀經典還是讀時尚,讀硬的還是讀軟的,讀雅的還是讀俗的,專家各有說法。除此之外,還牽涉到不同的學科。我的建議是,讀文學書。為什麼?因為沒用。
生得五子,何致如此?淵明好酒,或是禍因,今人所謂「酒精兒」也。古人不察,以為天運。
鍾嶸《詩品》論曰:「豈直為田家語耶?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陶淵明之隱之逸,乃政治環境使然,假如不是亂世,不是改朝換代,他又怎會隱忍於廬山腳下當一農民?
我們讀陶詩,初看到他的質樸枯淡,但愈讀愈久時,便覺詩中的內涵豐實飽滿,嚼之不盡,味之彌香。
植物是值得人類學習的:它們大都正直、向上、向善。多年來有人愛梅花、有人愛紅棉、有人詠竹,記情託志,也很有意思。寒梅傲雪、夏堇耐熱,各有千秋,相得益彰,我向兩者致敬!
Johnny說:「人到中年,喜歡過沒有那麼大壓力的生活,按照自己的節奏過日子,該是最好的了。」
唐宋詩詞出色無數,作品既是對大自然四季的唱頌,亦多有反諷,空間與聯想都無限。
可以風大雨大,不可以無方向。可以一無所有,不可以無志氣。可以寂寞孤獨,不可以無情趣。可以處身紅塵,不可以無品味。
陶淵明是一個好人,有良知,有原則,還富有同情心,有人道主義精神。他自己窮,「禍」及妻兒,不去說了。陶淵明沒有因自己是「老細」而「擺款」,反而要兒子推己及人,不要虐待別人的兒子。
無論誰的女兒,眾目睽睽,遇上走光不幸,都應為她難過,能遮掩即遮掩,原因也很單純:此亦人子也。或有人說,示威兵荒馬亂,同理心太奢侈。
看遠,才能胸懷廣闊。看透,才能豁達大度。看淡,才能逍遙自在。
詩人的失落,是建築於有所求;無求,就不會有失落了。
幸而屈原沒有兒子,否則結局不知又會如何了。
陶淵明是古代士大夫的一個精神家園,通過他我體察到古代許多士大夫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