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創新

創新風險高  保險業界須護航
作者:黃錦輝2018-06-06
保險業界對促進創新産業起了關鍵性作用。保險產品的設計要與時並進,覆蓋較高風險的創新産品及服務。
「舉國體制」倒逼「自主創新」:無成事小、肇禍事大
作者:洪清田2018-06-05
創新的最大敵人是權威主義、文化哲學意識形態和官僚體制。認真倒逼中國自主創新,可能(像中世紀文藝復興)倒逼單元文化生命及其專制權威體制,撼動中國調整/改造/放棄「集個體主義」。
創新與大學教育
作者:段崇智2018-05-31
中大自創校以來,一直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獨特定位,四個創新的特點正正與中大的創校使命不謀而合。
「再工業化」打造「香港製造」創科品牌
作者:黃錦輝2018-05-17
筆者希望在政府積極推動創新及科技策略之下,香港可以加快經濟轉型步伐,由傳統的服務型經濟成功過渡至創新型經濟模式。
獲獎無數,創意無限(上)──眾志成城,得獎不停
作者:編輯精選2018-05-14
2017年,水務署機電科的 「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榮獲 「隊伍獎(內部支援服務)」的金獎及特别嘉許(創新意念)獎,而「將軍澳海水泵房次氯酸鈉投放系統」則得到 「隊伍獎(內部支援服務)」的優異獎 。
學校文化如何影響學校運作
作者:朱啟榮2018-05-09
文化影響着學校的各個方面。文化可能影響教師在教員休息室的閒談、哪一類的教學法受到重視,如何看待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共同承諾。
中國古代的創新思維「聖」
作者:曹鴻輝2018-04-12
古代天然的大環境無常之變是不可抗力,人類仍然可以憑着智慧及創意應變而生存下來,現代社會所面對大環境無常之變只是人為的,人類更應該容易用智慧及創意來面對,這便是新思維的重要。
STEM的政策與支援
作者:林桂光2018-03-31
因學校傳統文化都是習慣各自為政,但單打獨鬥的教育創新非常吃力,也和信息時代鼓勵共創、分享的精神不符。
分秒必爭的學校教育
作者:何漢權2018-03-30
分秒必爭的國際競爭形勢,各國的教育發展就要分秒必爭,以應付洶湧的未來,成王敗寇。
從不太乖到雜學校
作者:海星2018-02-10
不太乖教育節的成功,讓家長教師反思,並且接納孩子可以不太乖。雜學讓學習不再停留在只有四面牆的教室,可以是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杜瑞祥:中國新經濟倫理與環球管理及創新
作者:編輯精選2018-01-26
杜瑞祥博士認為,台灣不繼續承認九二共識,意味着中國將以一國三制作平衡。他指,在中國當前的領導管理生態中,革新顯然不是選擇,而是必須。
杜瑞祥:全球策略重理論實踐
作者:編輯精選2018-01-25
杜瑞祥博士說:「小時候,我常聽家父說他參與過的會議。那時我年僅四五歲,卻一直想成為商業顧問,也雄心勃勃想當教授,同時又想加入軍隊!今天,我如願以償,實現童年時多個理想。」
智慧城市發展 公開數據尤其重要
作者:黃錦輝2018-01-11
開放數據是智慧城市發展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可以促使普羅市民了解發展進度,也可以讓有創意之士開發更多優化城市資源的應用系統,加快智慧城市的發展步伐。
張翔:領導管理與港大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08
張翔教授與港大校友見面時,提到港大要與本地社群連結,發揮社會影響力,也要向多方爭取資源拓展研究項目,以此回應時代和大學教與學面臨的挑戰。
五年規劃 一帶一路機遇
作者:陳鳳翔2018-01-04
回歸另一個十年,隨著國際環境的轉變,香港和東南亞新興市場的經濟繼續反覆,另一個金融風暴日漸靠近。
燈火代替煙花匯演 既創新亦環保
作者:黃錦輝2018-01-04
廣州利用一千多架無人飛機燈火匯演,砌出不同的閃亮圖案,創新又環保。反觀香港慶祝盛事仍然採用煙花匯演,既污染環境,又反映出香港創科文化落後。
智慧城市的笑話
作者:陳文鴻2018-01-01
特區政府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不但後知後覺,而且不少是抄襲內地城市早已實行的措施,反映出香港的落後。
提早推出智慧城市藍圖 創科局明智之舉
作者:黃錦輝2017-12-29
智慧城市發展是環球使命,相比之下,香港的發展步伐明顯落後,因此政府提早推出《藍圖》是明智之舉。
音樂無邊 二胡悠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19
霍老師受訪時說:「二胡是否推廣、普及了便是好?不,音樂得講內容。我常問自己,要繼續將二胡跟爵士等樂種融合嗎?我想發掘二胡特性,同時創造能代表這個時代的音樂。」
弟子不為為子弟 德藝俱傳傳藝德——專訪粵劇名伶阮兆輝(二之一)
作者:馮珍今2017-12-06
香港粵劇名伶阮兆輝七歲已入行,早就享有「神童」的美譽,踏足演藝界多年,如今已成為粵劇的「萬能大老倌」,他不但能演活生、淨、丑等行當,亦能編、能導,而且還鍥而不捨地為粵劇播種,從事各種推廣、傳承的工作。
理大創校八十載 全城參與開放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1-30
理大將於12月2日和3日舉辦開放日,慶祝理大80周年校慶。市民除了看到理大科研成果外,公眾更可參與活動,感受理大校園氣氛。
施琦:活用大數據 推動旅遊產業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6-20
面對變化,年輕才敢於遠行。
除了諾基亞,你還應該知道的芬蘭
作者:趙靈敏2017-05-11
在全世界普遍推崇精英教育的大背景下,芬蘭卻強調教育的無差別化。
科技延續花牌風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8
有謂「古老當時興」,潮流永遠是去而復返。數十年前的傳統花牌,注入了新元素,又一次煥發時代魅力。
季瑞華:期待區域鏈新秩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6
季瑞華認為,透過區域鏈去創造的並不是一個平台,而是生態圈。
陳繁昌:香港有能力研發下一個 Google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3
陳校長指,香港有很多優勢不熟其他地方,如谷歌搜索引擎這類技術,香港是應該有能力研發的。
創新,就是要創造全新的遊戲規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2-19
你可能會有點意外的——我沒有用手提電話的習慣、我不用 Facebook,我會用 Twitter,但不常在線。我想看見真實的人類,真實的需要。清潔的食水、健康的飲食、安全的居所、健康的身體、能源的應用⋯⋯
GoGoVan創辦人:靠創新衝出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11-07
「大家都對Gogovan這個電司客貨車的App有一個初步認識。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如何找到這個機會,去建立這個平台。」
羅祥國:評香港回歸以來的產業政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8-03
曾蔭權推出「六大產業」時,社會上未見市民熱烈討論;到了梁振英宣布結束「教育、醫療」兩大產業時,大眾又似乎毫無異議。若是制訂政策時,以由下而上方式實行,則各項政策必有既定民意支撑,即使政府換了班子,亦不敢貿然煞停上任決策,如此一來,政策可持續性自有保證。
譚國華:創新與企業成功的8個方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7-20
我們發現了另外的規律,開創了新的管理學科,叫做生意學。綜觀各行各業,企業要成功只有八種方法——有人說有第九種,叫作離婚,很多人一離婚就有錢了,但這不是創業或創新的方法,所以我們不計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