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

重遊故地——憶與香港淵源
作者:鄒至莊2019-06-13
與一般中國大陸的城市對比,除了上海以外,香港的生活環境都比較舒服。我想在香港居住的居民,在香港住慣了,不會願意往美國或其它國家居住。筆者在美國住慣了,十分喜歡回到香港訪問,但是不會願意回到香港居住。
中美「新冷戰」:香港的挑戰及機遇
作者:宋恩榮2019-06-04
面對貿易戰,中國的損失遠多於美國;不過中國承受痛楚的能力也遠高於美國,況且特朗普要面對選舉,中國則擅長持久戰;一旦貿易戰擴持日久,對特朗普的選舉將有不利影響。
「香港工作假期」計劃:潛在的人才來源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20
海外青年隻身來港工作及/或修讀,無疑是對這城市感興趣,若當局能制訂適切的支援措施和便利的出入境政策,或能吸引他們留港發展。
港青對北上大灣區發展轉趨積極
作者:宋恩榮2019-05-17
北上發展是個人意願,由社會經濟因素決定,不得不經過事業前景、工資水平、生活環境等實際考慮才會付諸實行,但是在大灣區自由流動這種生活模式,對願意開拓其他機會的市民而言無疑是多一個向外闖的選擇。
內地新書探討香港2047前景及大灣區路向抉擇
作者:尹瑞麟2019-05-13
張思平認為,在經濟內地化的同時,香港也逐步向內地的體制和政策靠攏,甚至在政治領域,可能以消除「港獨」為理由,對基本法確定的中央和香港的特殊政治體制和政治安排做出一些重大調整。
五四運動,關香港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04
今日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日,回顧在「五四」和新文化運動影響下的香港往事,無疑是別具意義。
經濟學家有問題?
作者:胡孟青2019-03-21
經濟學家預測失效及滯後,例子隨手可拈。以去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為例,分析界大部分僅按以往中美貿易額計算潛在經濟影響,結果錯得很,事關完全沒有考慮到政治博弈因素。
當代中國出版事業展望
作者:周佳榮2019-02-26
時至今日,香港在印刷技術方面仍居世界先進位置,但要保持這種優勢,不能掉以輕心。
醫療效率與公平用錢也買不到
作者:朱雲漢2018-12-06
一個社會的預期壽命,反映社會進步綜合條件。從不同地區,比較其人均醫療支出和平均壽命,發現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比想像中還致命。
度量中國40年變化的坐標
作者:鄭永年2018-11-15
中國共產黨其實不是西方理解意義上的政黨。從結構上說,黨權就是組織化的皇權。以前的皇帝是個人,是家庭,現在的黨是一個組織。
香港為什麼一定要填海
填海造陸的成本很高,不過相比其他選項,考慮到時間成本、成功可能性,填海也許是個好選擇。
香港第二大非華裔族群──南亞人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24
根據2016年的人口普查,香港735萬人口中,有58.4萬屬非華裔,佔香港總人口8%。香港的南亞人達80,028,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和斯里蘭卡。
從萬家燈火到一盞孤燈
作者:廖書蘭2018-09-20
我的生活曾經非常的忙碌,忙着照顧孩子忙着服侍丈夫, 我的家就是我的全部世界。人生走到現在,原來就是自己一個人。
傅秉常日記是近代中國史料寶庫
作者:黃振威2018-09-20
論者一般甚少談到傅秉常與香港的種種關係,而這一部分卻是傅秉常研究的重要一環。本書嘗試根據各種原始資料,填補這一缺門。
明年台灣一定多事,香港也一定多事
作者:劉迺強2018-08-28
我看過不少有關台灣戰略重要性的文章,很遺憾,這些文章,絕大部分都是台灣的視角,有些屁股還坐在美國這一邊。
讓世界停留在一九八四
作者:編輯精選2018-08-12
從那些帶意識流的故事中,我們彷彿看到一個遊魂在香港一天的出行,那僧人可以是個平常人肉眼看不出的天使或靈魂,帶着《尤利西斯》或至少是《酒徒》式的浪蕩體驗。
一國兩制是平等關係,還是兩制以一國為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10
我們應該要清楚,世界都變很那麼快,怎麼可能說不變呢?如果留着50年不變的概念,會有誤解嗎?我相信會有很大的誤解,1997年至2047年完全不變,這不是一個事實。
談中央對港政策三個階段
作者:王永平2018-08-08
2047年時開始便是中央對港政策的第三個階段,至於屆時香港實行甚麼制度,港人的權利、自由是否與內地同胞看齊等,到今天仍然沒有一個權威說法。
胡國雄:永遠的10號球王
作者:編輯精選2018-08-08
胡國雄曾四奪「香港足球先生」,效力精工14年間,為球隊奪得超過40個獎項,並連續七年奪得頂級聯賽冠軍,這個紀錄至今仍未有球隊能夠打破。
王賡武:從新加坡看香港大學如何維持國際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06
香港政府從來就沒有對高教大學有所干預,一點也沒有,這是幾十年的傳統。我在港大的時候,從沒有試過政府要求我們做什麼,完全是由我們自由的發揮,完全是靠學者自己的經歷、精神、學術興趣。
馬傑偉:移民未必找到「小確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04
馬傑偉樂觀地認為:「每一代人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標準可能要彈性點。全世界都面對年輕人難買樓的問題,紐約、倫敦亦然,但我相信思想上的talent,最困難時有解決方法,都是逼出來的。」
唯獨你是不可取替
作者:曾國平2018-07-28
當內地十年前出現問題奶粉,十年後再有問題疫苗,就算其間香港佔中國GDP的比例一跌再跌,香港仍然是內地家長的避險首選,就像你仍是我的首選。
不朽中國魂與《無名碑》
作者:楊興安2018-07-28
楊衢雲百年祭後,事跡漸為人認識,得到熱誠的關注。香港的傳媒也表現出或濃或淡的興趣,但一般市民還未認識這位早年在香港長育,學兼中西的傑出人物。
《射鵰》六十年仍未解開的啞謎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26
《射鵰英雄傳》面世多年後都沒有人看穿故事真正主人。金庸在新版內再給大家提示,由張十五直接說出一個宋朝奸臣太監名「梁師成」,與蔡京、童貫、王黼、李彥、朱勔被當時人合稱「六賊」。
林鄭月娥會為香港提出願景嗎?
作者:褚簡寧2018-07-06
反政府遊行的低參與率可能意味着人們已經死心,不再相信他們的聲音能改變什麼。當人們在實現政治變革方面失去希望時,他們的放棄並不是政府的勝利。
胡舒立:世界未來須寄望全球化,香港是戰略發展橋頭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9
中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在國有企業的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改革等領域,涉險灘啃骨頭,實現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才有出路;香港有實力謀求自身的新發展,為國家開放作出卓越貢獻。
陳德霖:堅定向前,共贏共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2
和海外其他商貿和金融中心相比,香港有三個獨特、不可模仿、不可複製的優勢。香港會不負國家和港人的期望,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與內地共贏共享。
香港需要學習宏觀視野
作者:呂大樂2018-06-11
香港人不習慣以「砌模型」當作規劃,不會視沙盤為發展藍圖,但卻需要學習擁有一種宏觀的視野,更主動地構思香港發展,更自覺超越原來的地方空間。
前路茫茫的香港青年 滴答作響的計時炸彈
作者:褚簡寧2018-06-08
今天年輕的一代,將是香港未來的棟樑,他們會是納稅人、學者、商人、公務員、專業人士,以至普羅市民。如果社會各界的市民不承認他們是中國人,那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着什麼?
香港要1000萬人口?
作者:陳景祥2018-06-07
社會高齡化、人口減少、供養比率上升,是否必定要大量輸入人口?日本用的是另一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