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19:27:1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香港

林行止:為國家利益治港者須知 新聞自由凌駕政經自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1
林行止認為,港澳辦擴大編制,最終目的如果不是要令香港更受國際財經界歡迎,北京的香港策略便算不上成功。
美國脫下口罩 香港追求「清零」
作者:曾國平2021-05-26
疫情無比輕微的香港,正陷入一個「不放寬不打針」的奇怪均衡。奇怪之處,是身處疫情比香港嚴重得多的美國,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竟開始比香港正常。
對打疫苗出事的正確統計認識
作者:莊太量2021-05-07
香港相對安全,700多萬人口中有200多宗死亡個案。乍看之下,打針後的死亡機率似乎更高,但大家務必辨明死亡中哪些與疫苗有關,哪些沒有,而當前數據顯示前者比率並非特別高。
深圳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對香港和澳門的直接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1-05-03
面對深圳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香港和澳門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香港和澳門都必須為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和充分準備,相互協調確保雙贏,而城市之間的競爭,將促進未來10年大灣區的經濟進步。
倒影 Reflection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5-01
樓台倒影入池塘 (唐 | 高駢)
流光迅影香港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2
1947年,20歲的李福志隻身從新加坡來到香港,生前寂寂無名的他,2015年卻意外因半世紀前的攝影作品,讓香港記住了他。
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
作者:張建雄2021-04-19
香港近日好談粵港澳大灣區,那只是粵語世界, 但從香港看世界的日子已過去了。
影響香港半世紀的積極不干預經濟哲學
作者:鄧希煒2021-04-14
要做到經濟有效轉型,政府決策者及市民必先重新審視「積極不干預」理念,是否依然適合現時香港的經濟形勢;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是否可以找到更理想的平衡。
「過分美麗」的季節性調整
作者:曾國平2021-04-14
香港統計處似乎不會因應疫情對數據作特別處理。若然如此,我們就要留意去年經濟特別差的時刻,今年同期季節性調整後的數據將會「過分美麗」。
香港反送中抗爭突出世界新聞攝影展 Hong Kong Protests Prominent at World Press Photo Exhibition after being Nixed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4-01
世界新聞攝影大賽展覽最後一刻被浸會大學取消。香港反送中抗爭的5張照片獲第一獎,備受關注。 現移師金鐘統一中心5樓 theDesk 展示,​​至4月10日。
羨慕妒忌恨的金融城市排名
作者:張建雄2021-03-29
2021年可能是香港脫苦海之年,上海當然亦要力保, 但十大金融城市中國佔四位,非同小可。
為香港把脈
作者:馮文正2021-03-29
香港在得道多助下,會繼續發展得好,我們要感謝前人,在今天也要努力去做我們下一代會感謝我們的工作。
從治澳「新澳門人」背景 探「新港人」治港模式
作者:尹瑞麟2021-03-24
如果我們相信「一國兩制」的初衷是制度間互相學習和展示北京對治理國際大都市的能力,無論被冠以「完善」或「倒退」之名,「港版國安法」的客觀效果是大幅引入中央的直接管治。
從混亂到有序:是彌補「兩個香港」之間鴻溝的時候
作者:謝祖墀2021-03-23
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驚人,顯示出其政府和企業(無論是大企業或小企業、國營或私營企業)間複雜和有技巧的協同發展機制。
拜登任內首場中美會談有何啟示
作者:王永平2021-03-22
雖然中美會談雙方意見分歧嚴重,但認為此次會談有用,並承諾保持溝通。換句話說,儘管開場氣氛惡劣,中美會保持鬥而不破的關係。
淺談暢詠時代曲──國語時代曲在香港和台灣
作者:馮應標2021-03-14
國語時代曲誕生在1920年代的上海,30年代起風靡全國,解放後移師香港,造就50至70年代長達廿多年的璀璨第二春;70年代間又催生了在台灣的第三春。
蘭花攻略之珠寶蘭護養
作者:朱劍虹2021-03-10
珠寶蘭(Jewel Orchids)並非一個植物分類學中的一個屬,乃泛指葉片上有美麗斑紋的小型地生蘭。
迷霧罩香港 Dense Fog Shrouds Hong Kong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3-06
天欲惱人消幾許 只教和霧年雲山 (宋 | 楊萬里)
光與影 Light and Shadow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3-03
人生光影若湍流(宋/黄庚)
中共建黨百周年倒計時 催迫「處理時限」
作者:阮紀宏2021-03-03
中共建黨百周年只是一個契機,或者說不能再拖延處理的理由,為解決定下時間表,可能會帶來一些疾風暴雨式的變化,但暴風雨後見彩虹,早來不是更好嗎?
LaMy Dragonfly 設計師毛巾洋溢香港風 Designer Towels Brimming with Hong Kong Style by LaMy Dragonfly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2-26
香港的意大利設計師服裝精品店LaMy Dragonfly的Annalisa和Lella,展示新系列毛巾和茶巾,特色有Keith Macgregor拍攝的本地街頭影像,設計散發著濃烈的道地香港風味。
教育新一代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
作者:麥嘉晉2021-02-25
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的道路上走到了分水嶺,究竟我們是在構建一個環環相扣的可持續發展城市?還是只在以科技重複重點產業提升的老路?
香港與台灣抗疫一周年 相同疫情下的不同情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1
2020年1月21日及23日台灣及香港分別發現第一宗新冠肺炎案例,整整一年過去,台灣及香港卻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兩地政府及民眾在抗疫、防疫上有何異同?台灣有什麼是香港可以借鑑參考的?
從中共經驗看紫荊黨的背景及性質
作者:程翔2020-12-15
作者認為,紫荊黨是中共「嫡系」,是一個在中共香港工委領導下、帶有政黨性質的公開的親中共的「群眾組織」,其目的就是為中共的全面接管香港的政權機構和非政權機構作好準備。
解讀拜登對海峽兩岸三地政策
作者:盧兆興2020-12-14
拜登上任後,美國政府可能對中國採取一種圍堵和接觸相結合的政策。而多邊主義將成為中美之間的共同點,並可能相互參與,對話和討論。
專訪香港演藝學院校長華道賢教授:八載香港情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08
華道賢教授擔任演藝學院校長八年,將於本月底退休,開展人生另一階段。由澳洲來到香港的他,極其看重本地獨特的文化特色,並將科技融入教學,促進多元文化共融。
治安報告的感想
作者:張建雄2020-12-07
GALLOP治安排名新鮮出爐,香港受社運影響排名劇跌,東亞總體安全過歐洲、美國等地。
中國內地是香港年輕人的大舞台
作者:謝祖墀2020-12-04
在中國飛速發展的今天,愈來愈多的香港年輕人有機會在內地城市尋求發展機會。中國良好的創業及創新的氛圍使得香港人可以透過這些機會完善自我、獲取新的知識,更能拓寬眼界、培養全球視野。
學校創新的 “Why, What & How”
作者:鄒秉恩2020-12-04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若不勇於冒險創新,學校一定會被環境所制,無法追求卓越。雖然學校變革未必可於短期內取得任何進展,但因它觸動人的思想範式轉移,也會影響整間學校文化的全新改變。
倫滬港台20年變化
作者:張建雄2020-12-03
20年來,世界局勢風雲變幻,倫敦、上海、香港、台灣的經濟發展水平此消彼長,俱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