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5:41:5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日本

衛生清潔與創匯能力
作者:何漢權2024-07-05
日本民間長久以來有着環境衛生優良傳統和生活習慣,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到訪,日人的外匯由此湧入了頗多。從創匯念及文化交往,中日兩國民眾與文化互動生生不息,願珍惜兩國人民的民間情義,再築和平友誼深交之路。
長壽也是問題多多
作者:張建雄2024-06-27
美、日都是問題,瑞士也為中立的問題而煩惱。難怪這麼多人去新加坡!
盧兆興:中日韓簽自貿協定 挑戰美國在東北亞影響力?堅持務實主義 三國如何推動平壤走上經濟自由化道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6
中日韓領導人舉行會議,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經濟實用主義佔主導地位。儘管中國、日本和南韓的政治立場和利益不同,但這次峰會是富有成果的、有益和有建設性的。
許楨:民進黨急獨無前途? 國民黨親統或式微? 台灣有沒有冒起第三黨勢力的土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4
台灣立法院改革掀起爭議,會否癱瘓賴清德政府施政?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制衡總統權力合乎常理,而立法權責混亂更須正本清源。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福建號航母下水之啟示
作者:張建雄2024-06-13
美國造船業早已外判,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230倍。有事發生,美國可以徵用日、韓的的造船力量,但世事難料,中日韓峰會已經重啟,美國政客睡不着啊!
中日韓領導人峰會的經濟實用主義
作者:盧兆興2024-06-03
這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經濟實用主義佔主導地位。儘管中國、日本和南韓的政治立場和利益不同,但這次峰會是富有成果的、有益和有建設性的,因為三國都關注深化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必要性。
從「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說 看日本統治階級的墮落
作者:鄭永年2024-05-31
如果各種內部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日本大概率會成為一個不戰自敗的國家。 玩外交不僅難以復興日本,反而因為和鄰居關係的惡化,促成日本內部情況的進一步惡化。
日本是「站起來」還是「倒下去」了?
作者:鄭永年2024-05-30
日本學者提出來的「雁行模式」很形象地描述了日本和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至少是經濟關係。 這一理論認為,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之後作為「領頭雁」,日本一直領導亞洲經濟體創造經濟奇跡。
許楨:當年北約炸毀南斯拉夫中國使館,促成中塞鐵血友誼? 猶太復國派反對拜登 特朗普勝券在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5
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中國須走務實外交,如撐弱國對抗美英,但不反歐,亦不應高調為俄羅斯站台。至於美國大選目前情況如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防範美國破壞銀行體制步日本後塵? 北京如何再分配財富 解決經濟隱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9
中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的金融資產。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國內制度能防止外資騎劫銀行體制,唯未能解決社會階級分化的問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亞太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增加
作者:盧兆興2024-04-15
美國、菲律賓、日本和美國其他盟友的聯合軍演,以及這些國家簽訂最新的安全協定,已經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已引起中國的不安和不舒服的反應。
日本半導體「強勢回歸」 引發4個時代之問
作者:尹瑞麟2024-03-22
在今次中美博弈,韓國最後投向美日,看來是認定合作的將來性,與日本一樣,非感情用事。依此路向,亞洲會否走入一個不包括香港的新四小龍(韓、日、台、星)時代?香港現行的創科道路,是否實際可行?
2023年各國GDP出爐:德國超過日本 中美差距擴大
作者:趙靈敏2024-03-13
事實上,目前來看,經濟實力仍然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而這個世界上不懈努力,奮起直追的國家不在少數,我們還是要有緊迫感。
看看千年老二的現實
作者:張建雄2024-03-07
2023年G7其實甚慘,英國也是第三季-0.4%,第四季-0.6%而進入「技術性衰退」,反而俄國GDP成長了3.6%, 千年老二也不好當。
雷鼎鳴:西方為何喜歡誇大中國債務問題? 實際欠債有多大? 哪些才是全球最高欠債率國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5
西方傳媒常常報道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挑戰,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就認為,按世界標準,中國並非高欠債率國家,而且借貸制度依然穩健。
周永新:港人愛遊日 原因何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6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周永新榮休教授在報章撰文說,日本社會發展走在香港之前;日本人經歷過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港人參考。
城大調查:逾六成人認為核廢水不利健康 過半數支持港府啟動進口管制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20
香港城市大學調查香港市民對日本福島核電廠排放核廢水的相關風險、赴日旅遊等問題。超過五成受訪者支持香港政府啟動進口管制措施;超過七成受訪者支持政府實施輻射監測措施。
垃圾收費
作者:項明生2024-02-17
香港的做法是冇教育,冇搞強制分類回收,只是政府用行政手段賣垃圾袋以及貼紙,收垃圾費,不明白這樣本末倒置可以真的源頭減少垃圾?
美斯缺場惹失望 暴露問題須反省
作者:黃錦輝2024-02-14
事實上,美斯在香港故意避免曝光的行為,在傳媒鏡頭之下表露無遺。且看賽後上台領獎一幕,美斯作為隊長,竟然站在最後排,甚至被前排的高大球員蓋過了身影。無論怎樣,他未在香港出場是不爭的事實,做生意要講誠信。
陳文鴻教授:中央如何汲取日本失敗教訓 對付美國挑起金融戰?怎樣嚴防各種金融手段掠奪中國、香港資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01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對付美國發動的金融戰,不可能用美國教科書教授的方法來應付。最適合參考的經驗,應是日本失敗的例子。
日本地震揭露的秘密
作者:張建雄2024-01-25
地震重災區的人口老化率株洲市51%,輪島是45%,可謂滿街都是老人。「退而不休」是福氣,還是無奈?年輕人躺平,對金錢,地位和婚姻都不感興趣,老年人當權,是幸事?
潘樂德:2024審判年為何強國會盛極而衰?世界劇變 中美將持續對抗?必須注意哪四個月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23
即將踏入甲辰龍年,術數名家潘樂德從《皇極經世》看龍年國際大勢。他表示,龍年有利於執行與落實政策。中美鬥爭成常態,而日本的動態須特別注意。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天災人禍──泡發龍躉魚皮
作者:李文基2024-01-13
愛出外旅遊的港人要多多了解危急關頭,學懂安穩情緒,聽從吩咐,方為逃生逃生之術。今回在90秒逃離爆炸機艙,全機內人安然無事,幸甚。
今年日本當黑?
作者:崔少明2024-01-12
新年第一天本州島北岸的石川縣能登半島大地震,達7.6級,地震死亡84人。至於羽田跑道對撞,死亡的5人全部來自當時停在跑道上準備起飛的運輸機(隸屬海上保安廳,相當於日本海警),準備飛去石川縣救災。
中日韓民間關係的現狀
作者:張建雄2024-01-08
日韓人是怎樣看中國這個古代的盟主呢?顯然洗腦200年,沒有讀中日韓歷史,是大問題。
日本東盟峰會致力強化「安全合作」 岸田:區內繁榮只能建基於和平穩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8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當前我們正處於歷史轉折點,以法治為基礎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面臨嚴峻挑戰。」他並補充,東盟10個成員國的經濟繁榮「只有在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得到保護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日韓的價值觀外交失靈
作者:張建雄2023-12-18
「價值觀外交」完全失敗,日韓均是如此,完全只知道捧美,而不知「全球南方」早已轉向,不以美國意志為先。
雷鼎鳴:美國早年打壓日俄手段對中國有什麼啟示?對華制裁打壓愈強 愈適得其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7
11月習拜會後美國執意與中國競爭的態度並未改變。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國打壓別國科技早有前科,可供中國參考。他又認為制裁中國只會造成反效果。
從日本招募幼教人員到澳洲工作實錄
作者:余錦明2023-11-30
除香港的幼師招募活動以外,筆者曾先後跑到多個地區嘗試招募幼教人員,當中以日本的招募活動至為成功。筆者希望藉本文分享在日本進行招募活動期間的經歷和見聞。
中國大城市人均GDP將超日本
作者:張建雄2023-11-27
人民幣雖然也對美元貶值,但大城市已起來,若用PPP計算,應該已超過日本,這又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