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在道德上與智力上皆不如男人的次等人,不只是電影編劇的「想當然」,擁有第一流腦袋的男人也往往心同此理。醫學上對女性的偏見同樣根深柢固,這哪是科學,是性別歧視。
戀屍癖(Necrophilia),定義為對屍體表現愛戀或性吸引的現象。這個情況歷史悠久,在埃及、希臘、中國、中世紀歐洲等古籍裏都有記載。
回顧整個2020年,世上天災人禍不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承受、經歷了許多巨變,本社特別選出「2020年十大國際新聞」,一同回想共同經歷的不平凡的一年!
剛在美國網球公開賽封后,贏得個人第三項大滿貫賽事冠軍的日本球手大坂直美,在本屆各場比賽戴上印有黑人受害者名字的口罩,為爭取黑人權益運動發聲。她的行動贏得廣大球迷及民眾的尊敬。
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浪潮高漲,不同政見人士衝突加劇。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名男子在示威衝突中遭槍擊身亡,獲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留言願他安息,並發文稱波特蘭市長是蠢蛋,應馬上召喚國民警衛軍到波特蘭。
據美國媒體Daily Beast報道,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警方早前公布一段錄影視頻,一名非洲裔男子男子去年12月遭警察涉嫌暴力執法致死,死前亦曾呼叫「我不能呼吸」。
人是信號動物,總會造出新符號,彼此識別,黨同伐異。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這樣。
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市場競爭可以減少歧視,因為歧視某程度上是會增加成本的;同時,常識亦告訴我們,圍爐取暖會助長偏見,因為假新聞某程度上可以增加尋找真相的難度和成本。
美國總統上周六在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舉行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為連任舉行首場競選造勢大會。他在集會批評部分BLM運動示威者是精神失常的左翼暴民,甚至迫害任何不回應訴求的人士。
據統計美國警察每年射殺數百人,當中黑人被殺機率是白人的三倍,為何弗洛伊德之死,會觸發美國如此大規模的示威衝擊,勾起黑人對白人的新仇舊恨怒火中燒?
最近幾年的種族議題及與「政治正確」有關的事件,已可讓我們一窺民粹主義對美國的影響。
反種族歧視示威浪潮席捲全美,西雅圖的國會山社區示威者採取極端行動,在警察撤離一個轄區後,民眾佔領10個街區成立「自治區」。總統特朗普斥示威民眾是「恐怖分子」,要求市長和州長採取行動,否則他將會介入。
席捲全美的反對種族歧視抗議仍未平息,更掀起去除主張蓄奴的南方邦聯有關紀念物的風潮,美國軍方也考慮把以南方邦聯將領命名的美軍基地改名。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留言,強調軍事基地不考慮改名。
德州南方衛理公會大學一位白人考古學副教授麥考伊日前在twitter留言,憶述他曾涉嫌使用偽鈔被捕,但結局與遭警員壓頸致死的非裔黑人弗洛伊德有天壤之別,結果這則詮釋「白人特權」的推文吸引了200萬點讚。
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推動「去邦聯化」。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式禁止在公共場合展示南方邦聯軍旗(南北戰爭時期南軍的軍旗),理由是南方邦聯軍旗常被極端種族主義者及暴力團體所採用,對美國及陸戰隊都沒有好處。
美國抗議種族歧視的示威活動席捲全國,加上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一項調查發現,八成受訪美國選民認為,目前美國的情況已「失控」。但總統特朗普認為周末在華盛頓舉行的示威人數少於預期,下令國民警衛軍撤出首都。
特朗普形容弗洛伊德之死是一場悲劇。對於去年的示威中一名清潔工被磚頭擊中死亡,林鄭深表哀悼。但她有沒有對學生周梓樂在警方清場行動中神秘死亡而感到悲傷?沒有。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0-06-03
5月25日,黑人佐治·弗洛伊德在美國明尼阿波利市被壓在白人警官的膝蓋下,被戴上手銬時被打死,警官被控過失殺人罪。對弗洛伊德之死的怒潮激起了全美的抗議活動,呼籲結束警察暴力,抗議蔓延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