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現在陷入困境,到底是沿着20條逐步「解封」,跟世界接軌?還是以硬着陸方式,堅持收緊防疫政策,不惜任何代價維持一個偏低的感染數字?
經過3年的疫情打擊,加上全球政經環境大變,疫情過後,更大的震盪也許才剛開始。而全球產業鏈重組、美歐全力「去中國化」,都動搖了我們過去對政經世局的認知。在這個大時代,政府的領導能力特別重要。
在一球兩制的情況下,如何跟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的人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人家是怎麼想的。互相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走進對方的世界裏去理解,然後互相學習找到最佳方案。
梁卓偉認為,香港未來抗疫前路將會面臨兩個選擇:「動態清零」或「走向風土病」,從醫學角度看,兩個選項最終都會「殊途同歸」。
第5波疫情肆虐,長者安居協會一線通團隊堅守崗位,24小時無間斷為長者提供多項及時支援及關顧服務。自上周起已陸續向高齡獨居用戶作快速病徵篩查及發送血氧儀,希望降低長者在家中死亡數字。
本港新增20082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7966宗經核酸檢測確診,12116宗是快速檢測陽性。政府宣布,已更新新冠疫苗的接種安排,18至59歲的人士,接種兩劑新冠疫苗滿3個月,便可接種第3劑疫苗。
政府只顧眼前的問題,終日忙於救火,不足以面對危機、回應市民的期望,更難言爭取民眾支持。而失去民心的過程,可以來得很急速。
本港新增15789宗經核酸檢測新冠病毒確診個案,11858宗是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有逾66.18萬宗確診。確診個案每日雖有小小波幅,但無明顯向下趨勢。
第5波疫情持續,本港新增31008宗新冠病毒確診,第5波疫情累計有超過45萬8900宗確診。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全國政協港澳聯組會議時指出,當前香港疫情仍在上升期,控制疫情是首要任務。
本港新增8674宗確診,周二(22日)有7900多宗呈報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已有153人死亡,90名死者是院舍院友。為加快追踪檢測密切接觸者,周三起確診者須提供同住家人資料,以利後續追蹤。
對於當下有人倡導在香港「與病毒共存」,盧寵茂特別強調,Omicron絕對不是流感那麼簡單,他說提出「與病毒共存」的說法,其實是與病毒共到黃泉,「病毒是不會跟你共存的,它只會帶你到黃泉」。
今次林鄭誤打誤撞,搵到抗疫的最佳方法,大多數市民都是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竹篙灣。
新加坡政府提出要與疫情並存的策略,不無道理,也是經過深入的考量才公布的,絕對不是「放棄清零」這麼簡單。
不是永遠不會與病毒共存,只是在現時環境之下,香港毋須孤注一擲,暫時不適宜與病毒共存。
如果中央屬意林鄭月娥做特首的話,最好在年底前就容許與香港通關,作為對特首工作的肯定。這樣不但可以為她助選,亦可以為她的第二任政績提供一個穩固的基礎。
醫管局延長臨床前線醫護人員退休年齡至65歲,但不會影響編制內人員的晉升。同時,設立副顧問護師職級,希望透過優化的晉升階梯,吸引現職護士留任。
近期香港發現的外來個案,很多都是接種過疫苗的。美國雖已有一半人接種過疫苗,但近日的新增個案,仍重返每日10萬宗以上。
賁卦擺到明, 善於自我表揚者必下神壇,還是修德吧,人民性命最重要!
以前我曾教過陳先生測字學法則,想不到陳先生活學活用,把測字學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香港人應有心理準備,北京仍會在一定的時間裏,繼續以「清零」作為防疫政策的目標,香港對外的交往仍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是否接種疫苗是個人選擇,只要大家明白當中的效益與風險就沒有問題,但是被標題黨或假新聞影響繼而做錯決定則是另一回事了。
政府下一步要考慮,曾經接種疫苗的人即使歸納入親密接觸者,亦不需要隔離,因為最大公約數可以證明他們確診的機會很低。
有了快速測試,其他很多活動都應該可以放寬,例如:戲院、美容院、健身中心和跳舞場地等處所,都可以規定所有人進場前接受快速測試的條件下重開。
政府周一(15日)宣布擴大優先接種疫苗群組,多間接種中心未來10多天預約已額滿。另外,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兩名職員確診新型肺炎,目前總領館已停止運作,是首次有外國領事館因出現確診個案須強制檢疫。
為了防範新冠病毒傳播,各國都採取嚴格的出入境管控措施;如果所有國家都採取嚴格的入境政策保護國民,是否意味着全球化的終結?筆者認為這不是結束,而是一種形式上更安全、更穩定的全球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