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8周年,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閱兵,儘管這次閱兵沒有像往年一樣展示新型的坦克,但觀察家認為,與烏克蘭的戰爭打了一年之後,俄羅斯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3月真是個不平凡的月份,在眾多事件中,無疑AUKUS協議及中俄會談最為重要。簡單來說,兩者都涉及深遠的地緣政治發展,對一個兩極世界(bipolar world)的成形及持續,有極巨大影響。

當前不聽美國指令又有力量且敢於與美國抗衡的,只有中國、俄羅斯與伊朗。美國沒法操縱這3國,過往的陽謀陰謀都不奏效,而且促成3國對美國由懼怕變為仇視。

除非用軍事獨裁統治,反戰和談和重建烏克蘭國家的政治趨向是無可抑制的。這或許是歐洲或歐盟與以至烏克蘭的最佳結局。不戰不和讓時間把矛盾對立逐步改變。

真正的北方的冬天,是「高天滾滾寒流急」,是生機沉寂萬物肅殺,是失去活力的蟄伏,是對溫暖的春天的漫長等待。

俄烏戰爭將進入第2年,美德兩國近日相繼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交戰雙方均沒有速勝的把握,又難以坐下來談判,還不斷向戰場投放新式武器,俄烏戰爭何時才能看到盡頭?

術數名家文相濡為讀者剖析2023年世界各地運程,他表示歐洲通脹加劇導致中基層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未來一年或會面臨反政府潮。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卡塔爾世界盃已開幕一周,多隊奪冠熱門球隊在分組比賽中失利,令球迷們跌破眼鏡。但分組賽的表現能否預測最終成績?

中非合作論壇羅括了53個非洲國家,覆蓋全非洲,中國在非洲應該可以在政治合作方面有更大的發展。與各國一起去除歐美殘餘的殖民主義勢力。

俄烏戰爭持續,美國及歐盟多個國家對俄實施經濟制裁,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歐盟必定成為大輸家,若俄羅斯戰敗,甚至可能解體。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北溪油管出事,中國輸入能源如何防範變數?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一旦中美鬧翻,能源供應國家未必幫中國,需要加以防範。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現時尚未有證據可以指控這是誰幹的「好事」,只能靠分析誰可以從中獲益去推論誰的嫌疑較大。

已經成型了,上合組織會有更多成員。2022年至2023年輪席主席是印度,莫迪自有選擇在哪處發揮更有利,「一帶一路」將會更暢通。

俄羅斯幅員廣闊,經濟可以透過內循環而存活一段時間。一時沒有SWIFT系統可用,礙不了事。另一方面,俄羅斯的一些出口卻是其他國家所必需的。

俄烏戰爭後,普京支持率維持在80至90%之間,歐洲領導人一個個下台,英國、意大利只是開始,誰更慘?俄羅斯人堅忍卓絕,歐洲人嬌生慣養,差太遠。

俄烏戰爭已打4個月,歐美向烏克蘭源源不斷地提供武器與彈藥,但庫存將盡。歐洲的耐心有限,如果澤倫斯基不做讓步,他們可能會選擇放棄烏克蘭。

國際政局上有一個有趣的觀察,便是愈靠近戰場的國家,對俄烏戰爭的取態愈謹慎。時事評論員霍詠強為我們分析保加利亞、立陶宛的態度,為何難以揣摸她們的態度?

從烏克蘭澤連斯基罔顧烏克蘭變成戰爭地獄、仍然要威脅血洗頓巴斯來向俄羅斯單挑,到立陶宛和保加利亞的反應,令人想到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這個時代的主戰與主和選擇和影響,變得更難以揣摸。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舉行,據報是次峰會的一項內容是要討論如何設定俄羅斯石油上限價。現實是自從俄烏開戰以來,國際油價已比開戰前升高了一倍有多。俄羅斯根本不愁自己的油會沒有人要。

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援並非毫無保留,西方除了不肯出兵參戰外,在武器方面亦有很多保留。而俄羅斯的策略是圍而不攻,隔絕烏克蘭守軍的對外聯繫,直到彈盡糧絕,士氣低落,唯有投降,逐步消耗烏克蘭無法補充的兵源。

俄羅斯顯然是借烏克蘭之戰改變東歐的安全局面,是重建冷戰造成又一次的歐洲分裂,抑或是在美俄衝突中歐洲宣布中立?烏克蘭之戰歷史意義重大而深遠!

若有人認為俄國只是軍事強國,而不是經濟強國,是錯誤的,加上綜合國力是財力、軍力、文化力量和組織能力的組合,俄國力量可以和歐洲三強較量, 絕不會吃虧。

立陶宛與歐盟堅持不是對加里寧格勒全面陸路封鎖,掩飾此舉的政治與軍事意義,無非是藉以欺騙俄國,得寸進尺也進行戰爭的準備,削弱加里寧格勒作為俄羅斯飛地堡壘作用。俄羅斯會怎樣反應呢?

第聶伯河流過的烏克蘭,戰火紛飛,一片片廢墟,一群群難民,一陣陣孩童的哭嚎聲,構成一幅幅俄侵烏戰爭畫面。烏克蘭人的苦難,令人戚戚然。

拜登的「癡呆」與「口誤」,原來是另類的心理武器。美國的敵人正在籌劃「超限戰」,拜登這個「老人牌」、疑似間歇性故障的機械傀儡,有如在麥田上樹立的一個稻草人,對於烏鴉,又何嘗不是超限戰的一種?

烏克蘭當局揚言要將19世紀俄羅斯文學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的名著《戰爭與和平》從課本中移除,遭到網民留言「洗版」,抨擊當局封殺行為「愚蠢」,令人聯想起電影《偷書賊》的橋段。

除非歐美將俄羅斯重新納入SWIFT系統,並且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唔會將任何國家踢出SWIFT系統。否則,將會有很多新系統出現,SWIFT時日無多。

俄烏衝突必然催生世界新秩序,美國人無法阻止「盟友追求外交獨立」,亦無法應付「對手的不受約束」。

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傳言導致全球糧食危機。時事評論員霍詠強剖析糧食危機製造了一宗「半真半假」的新聞,背後又有什麼西方古文明情意結的不堪歷史,以致因戰爭而衍生的假態度?

北約稱俄羅斯是「幾十年來歐洲和大西洋面臨的最嚴峻的威脅」,並於東部加強部署軍隊,成員國亦增加國防開支計劃。因此「歡迎」芬蘭和瑞典的加入申請,對俄羅斯形成戰略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