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政府希望推動ESG在本港發展,第一,要將ESG認證擴展至中小企和個人;第二,教育上要支持;第三,政府可資助企業一定金額或年期,幫助他們完成審核ESG報告。

社會最需要什麼樣的愛國者,不是虛假的愛國者;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員工? 不是阿諛奉承之輩,忠言通常逆耳,所以企業領導者固然需要有視野、有魄力,但也需要辨別誰才是企業真正的良才,絕非拍馬屁之流。

2022年DSE放榜,應屆考生生於憂患且與別不同,迎上多層衝擊。無論怎樣的結果,都已用心繪上了花開不落的美麗圖畫,永遠動人。

家長關心子女的未來,理所當然;這也是他們的天職所致,但是必須實事求是。

教材是教師教授學生的主要憑藉,是教師進行教學,從事教育工作的武器和依據,更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以啟迪思想,致力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重要工具。因此,教材內容的正確性和高素質決定一切。

根據2020年香港的貧窮情況報告,貧窮兒童人口一直有增無減,貧窮導致基層青少年成長欠缺社會資本,阻礙他們在向上流動的能力,形成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要了解基層年青人成長背景,釐清阻礙他們發展的因素,

廣州南沙的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將在今年9月開學。期望大灣區各地政府推動港人子弟學校的發展,香港教育局和考評局亦可探討DSE在內地發展的可能性,長遠提高其認受性。

今天的學校教育,概括性思維有它特殊的地位。近日接觸的很多學校,假如有特色,校長都有一套概括性的想法,除了校長自己堅信不疑,還把這些想法傳播到整所學校,甚至傳染到全校的學生。

香港今年春暖,四月的木棉已到了落花時節,在「受難」與「復活」之間結了果,「穀雨」之前,棉籽就散落地上。一年一度漫天飛絮的氣象揭幕了,一些遠方的故事蕩漾心頭。

教師在極為繁忙的教學生涯中抽出時間進修而導致疲累不堪,甚至影響教學素質,主因是兼顧教育政策和當中引致的行政工作令老師空間被擠壓。

既傳授知識,又培育靈性,對學生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如果認同「宗教自由」是文明社會標誌的話,那麼刻意營造校內單一信仰的師資環境,是否符合普世價值?

數位技術的突破使NFT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分割、不可篡改的特點,得以讓數位作品與實體藝術品並駕齊驅,開拓了新的投資機會甚至人文領域的發展。

立刻上網預約免費面談,無論移民的教育、置業、就業還是生活等等問題,都有專家一一為你解答。

家長對兒女的態度,簡單分為「木匠」與「園丁」。甚至延伸成木匠──工程師──園丁──建築師──牧羊人──放手,親愛的家長,你願意扮演哪種角色?這些,對教師來說,不也是很好的參考嗎?

沒有了操守議會,是否就代表教師的操守行為沒有了規範,沒有一個監察或制衡的機制?從教師教育的角度看,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作為老師,需要學會在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教育生活中提出問題、發現精采。好奇心會引領着我們,拓展對世界的認知,探索對教育的變革。

究竟學校如何透過教學去教授學生技術技能、人際交往能力和個性化和自定進度的學習?這篇文章會與大家探討。

人生有不同階段,勤勞不可盲目,需要考慮各階段當下自身的不足和發展需要,以恰當定出投入勤勞的程度,做到身心平衡的效果。

中國教育部2021年3月向包括雙語私立學校在內的學校發出指示,必須安排中國學生接受「全國統一的必修課程」。其實這種加強規管的措施,是針對過往10多年以來外國教育機構在內地開辦學校的失序現象。

然而,在科技融合的規劃上,各地目前比較普遍採用的STEM教育及創客教育,包括本地的情況,都有出現「技術主導」、「硬件為本」的偏差。

學校為着想豐盛學生在疫情下的校園生活,特意定期安排了一節多元學習節,希望幫助同學成長和讓同學們留一點校園的回憶。

社會上很流行一句話—彩色的人生。要生活得有色彩,就要用心抓住時間;心用在時間上、用在待人處事上,便能擁一個多彩多姿的人生。

設計思維是有系統地思考出創新的計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以需求者的需要為核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及合作,重新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再共建解決方案。

本港大專教育從上世紀90年代後飛躍發展,提升了市民的就業技能(也就是競爭力),但與提升智慧無必然關係。民智現在已跌到危險邊緣,過去兩年的社會現象就是個無情的警報。

這個政策宣布實施以來,包括在美國上市、規模最大的數個中國大陸教育培訓機構股價即時急速下跌,有的下跌超過90%。有些人估計這政策和中國生育政策有關。

這些「距離任務」是指由家長以好奇的態度向孩子發出提問並鼓勵孩子回答,孩子們可能很容易就回答到,但當他們表示有困難時, 家長可以調教一下提問的字眼、具體的程度、甚至提問的語氣。

世界大勢日新月異,教育亦要與時並進,這絕對無容置疑,更何況現行體制的諸多缺點,不勝枚舉,已確實為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何不乘着大亂後,社會氣氛稍為緩和的時機,來一次大刀闊斧的除弊革新呢?

新學年中小學開班情況和收生人數不升反跌,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轉折,原因眾說紛紜,有人歸咎於社會事件導致的移民潮,有人認為因疫情肆虐令跨境生卻步。

雙減政策宣布實施以來,包括在美國上市、中國大陸教育培訓機構規模最大的幾間企業股價即時急速下跌,有的下跌超過90%。有些人估計這政策和中國生育政策有關。

雖然占士邦生性風流的行為兒童不宜,但當年入場睇戲,往往有機會從故事劇情中惡補當時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