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疫情遲早會過去,人們已開始熱烈地討論,究竟快將出現的復蘇,會是一場什麼形式的復蘇?

蛻變計劃財政獨立,並非由政府資助,為涉案青少年提供政治中立和去政治化的專業輔導和支持, 幫助他們重拾希望,也為高度撕裂的社會重建團結。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認為特首《施政報告》講的是長遠規劃,市民可以即時受惠的項目不多,市民不見得對報告感到興奮。

疫情的打擊和國際局勢的變幻令香港傳統的經濟社會受到極大衝擊,如何轉型成為了新的問題。然而現時香港社會欲轉型還面臨太多阻礙,不知將何去何從。

在中國飛速發展的今天,愈來愈多的香港年輕人有機會在內地城市尋求發展機會。中國良好的創業及創新的氛圍使得香港人可以透過這些機會完善自我、獲取新的知識,更能拓寬眼界、培養全球視野。

「經典閱讀」與「後疫情時代思考和成長」作為大賽主題,提倡參與者回顧經典,用心體會文字經歲月沉澱的力量;立足當下,發出冷靜與獨立的聲音。

在香港,尤其是年輕一代中,電子煙的興起正成為棘手的醫療問題,其危害性被嚴重低估。疫情當前,要減少其對身體健康的傷害,就要從根源上拒絕電子煙。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為新畢業的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就業安排。特首刻意想吸引年輕人返內地擴闊自己的工作經驗,對年輕人的職業前途,應有極大的好處。

透過正確的網路教育,將不良資訊排除,再輔以系統化訓練、自我管理方法的實踐,我們有信心可以協助年輕人擺脫「沉迷」,合理分配時間於遊戲上,並在遊戲及訓練中習得現實生活上所需要的各種技能。

回憶當年的日子。中大醫學院的消化及肝科創立於1985年,直到沈祖堯教授於1991年從加拿大回港後,才把它打造成為今天蜚聲國際、顯赫有名的團隊。究竟這個傳奇故事的成功原因是什麼?

借用「知·明·喜·行·慣」這簡單易明的五步曲,以優良服務為例,談談員工培訓的層層演進。

「鏡中的我」提出三個我:我認為別人眼中的「自己」、我想像中對這個「自己」的看法,及這種根據別人眼中的「自己」而產生的感覺。你看到嗎?

佛陀講人生是苦,主要是指心靈上的痛苦。這種痛苦與辛苦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未來幾個月的香港,疫情未過,對於學生而言,繼續是人生一個大挑戰,關注他們的精神和情緒健康,是教育界急需着手處理的問題,社會各界亦需參與其中。

近年不少老師和學生質疑自己的國族身份,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校長就此提出「五國」理論。他認為香港教育素質與國民教育關係緊密,面對鄰國教育產業漸趨發達,我們不進則退,需要完善五個國民教育範疇。

我遇到有些年輕人,他們也口口聲聲說會獨立思考,但他們的生活範圍狹窄,不是在家裏,就是在學校。

我想提醒香港的年輕人,世界的形勢正出現根本性的轉變,「去全球化」對香港這種外向型的經濟傷害最大。

來自中國也許是TikTok的原罪,但它的頭等大罪是把臉書這美國科網公司的龍頭打到落花流水、面目無光。

本文嚴肅地檢討抗爭運動的相關原則和策略,讓正義的行動得以問責規管,無愧初心,繼而珍惜民氣,沉澱民粹的躁動,迴避道德的黑點,保護踐行公義的種子隊。

現在經濟下行的趨勢會不會令每戶平均住戶人數繼續變多呢?每戶平均住戶人數會不會由2.8升上2.9甚至3呢?如果是這樣,會影響房價。

香港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失業率可能長期高企。讓年輕人出外闖一闖,既可以減輕香港的就業壓力,亦可以讓年輕人見一下世面,了解一下真實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香港的年輕人既不喜歡返大陸工作,又不認同獅子山精神,他們留在香港還可以靠什麼活下去呢?

香港的經濟,之前之所以發展得這樣好,是因為香港在中國經濟外循環的過程中找到了角色:中西方要交往,香港就可以搭橋引路。

香港人憑着獅子山精神,拼出一條繁榮之路,成功之路,也建立了香港式優越感。21世紀已經20年了,香港鄰居的人口大變化。

香港的青年出現這種反叛精神,有很多政治,歷史,社會,教育等因素。從術數的角度,這是與香港的風水環境,時間元運等因素有關。

目前,這個世界急劇變化,充滿機會。如果不重新檢視目前的制度和課程,我們會窒礙學童的學習,減少他們的投入,讓他們毫無準備地面對將來。當一個極待解決的世界性事件出現時,學校可以怎樣回應呢?

香港經歷了很多不同的大事,由新冠肺炎疫情到《國安法》實施,再到暑假疫情第三波爆發,影響着大家的生活,形成很多新常態。面對這些變化,香港青年又如何應對?

香港社會突然冒出了一股民粹主義思潮,把社會上的種種不幸,都歸咎於無良商人,尤其是地產商。他們為地產商扣了一頂帽子,稱之為地產霸權。

章魚放不下幾個海底的珊瑚礁,於是伸出了八隻長長的手臂,牢牢地纏住珊瑚礁。此時,牠發覺自己動彈不得,於是訴說自己已陷入絕境,痛苦不堪。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會,商機處處,夏利里拉·喬治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夏大衛說,很多人都想來港創業投資,香港有一個健全的法律體制,提供一個安全的營商環境,所以香港的成功機會多,鼓勵年輕人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