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學院創校40周年,是孕育本地演藝人才的搖籃,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3個學系的領軍人物都是演藝學院校友,見證着學院和行業成長。
學生們經歷過實體課、停課和網課,才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學習階段。這些經驗都是十分特別,相信他們未來的道路依然漫長,必須繼續努力,不斷進步。
教育是一種信仰,是以學生為本,培育他們全人成長的良心事業。情義長存,儲存學生的長處,刪除學生的壞處,足矣。
闊別了3年的中六惜別日終於可以重臨,而且是在如此明媚的春天,誰人心中不是充滿着陽光?或許在成績方面你們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尖子,但你們的努力一定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去了英國的年輕朋友,千祈唔好騎牛搵馬,什麼工也做住先,因為一旦將自己推向低端行業,很難再向上爬。
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人們的工作機遇和模式亦取決於市場的變化。這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未來幾年勞工市場充滿變數。
東華學院學士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持續樂觀,平均月薪突破$31000,較2019年上升3.5%。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於2020年迎來20周年生日,當初從學校畢業的校友,從已經小有成就的學長、到剛剛步出學校的新鮮社會人,借此機會分享了他們在學校就讀的感受。
一些年輕人,特別是畢業生和在學的,都問筆者,是否還應該報考公務員,以及未來前景如何?在當前的經濟大環境下,公務員的穩定收入、前景和發展,絕對在未來三至五年,比起任何行業都來得好。
雖然政府以及個別社會團體都推出了一些計劃幫助就業,但因應應屆畢業生的特殊情況,浸大決定有需要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援,故此於4月份構思並推出了「SEED計劃」。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在全國人大會議中他會提出,幫助今屆的香港大學畢業生到內地或大灣區實習和就業,同時鼓勵香港青年學生多到內地,了解國家發展擴闊自己視野。看看譚耀宗怎講。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要做好怎樣把工作的重點,具體地予以精準定位。方向、道路選擇正確了,就會少走冤枉路,做起事來也就可以事半功倍。
大學聯校就業资料庫的數據顯示,3月份的職位空缺是3748個,比去年同期的7432個,大減一半。在僧多粥少之下,應屆畢業同學勢將面對求職逆境。要打贏這場求職戰,就得進退有道,採取「定向降準」的策略。
大學生的學習經歷,正在大幅度拓開,從課內到課外、校內到校外、本國到海外。這些變化,不知不覺地,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國際新常態。
校園生活,一直想念。校歌的一句,要作濁世清流。
由於優質本科教育的成本高昂及本土學生的經濟能力有限,因此不能成為產生經濟回報的投資,自資院校短期內也難自負盈虧。
我們從事教育的,偶爾會說家長「太怪獸」,令子女過於依賴,但有時我們也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每個父母都有「怪獸家長」的一刻,只要他們能適時放手,讓子女感受失敗,間中怪獸一次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