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平常的日子,所有公共服務行業都是對市民提供不同必須服務,非常讚賞。但我是個飲食行從業員,對於行業投資者必須在颱風高掛時都指令員工務必上崗,有反感及不接受。
只有經營者才知道什麼人值得去搶,政府只需要「畫隻龜」,盡快放行便可以,千祈唔好為了一個本地三流人才而放棄一個一流人才,咁樣做,只會令香港愈撈愈霉,香港人才反而會被其他地方搶走。
出外吃飯,不是吃裝修,更不應吃租金,也不應該奢求奴隸式服務,但吃飯時的周邊環境,絕對影響這一餐是否是安樂飯。
本港疫情趨緩,政府宣布本周四起放寬部分防疫措施,已接種疫苗並符合相關規定,食肆、健身中心、相關聚會人數上限鬆綁,本港經濟活動可望進一步復甦。
搞完一場大龍鳳,結果限時消費不會大幅增加短期消費,限商戶消費只會令市民將消費券用於原本的消費項目,「嚴查套現」更只是得啖笑。
特區政府以「疫苗氣泡」為基礎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其中一個目的,是為吸引市民盡快接種疫苗。
政府為了打擊部分市民的不合法行為,除了要求顧客必須使用「安心出行」影響食肆生意外,食肆要求所有員工完成接種疫苗則是製造內部矛盾,新措施可謂問題多多。
我做學徒時,一般伙頭將軍都歡迎我們投懷送抱,但有個別大將軍先來給你黑面說不,可是我們都知道是假面,快快走去買杯咖啡、奶茶,或重本些送他一包香煙,肯定會讓我們埋鑊。
從年宵市場翻生一事上,政府應該明白,最嚴謹的防疫措施有時也需要考慮市民是否認為合理,以及對業界以至經濟的影響。
政府進一步放寬措施,9月4日起生效。健身中心及按摩院等將有條件重開,放寬晚市堂食的時間至晚上10時,2人限聚令、佩戴口罩規例繼續生效。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防疫措施將於8月28日放寬,晚市堂食可延長至晚上9時,戲院、美容院,以及較少身體接觸的戶外運動場所可以重開。
面對時而嚴格、時而寬鬆的防疫政策,又有幾多食肆會願意下注?這些大大小小的要求,當然都會增加飲食業的經營成本,結果埋單的都是飲食業自己,短期內都不會再得到政府慢幾拍的補貼。
城大傳染病建模小組發現,第三波疫情的爆發,與獲豁免強制隔離的入境感染者有關,而香港在6月19日後放寬了社交距離措施,加劇情況惡化。
香港大學微生物講座教授袁國勇警告,重開堂食必須有針對性措施阻止交叉感染,否則可能會出現超級傳播。袁教授建議實行「外賣堂食」和考慮開放學校大堂給市民用膳。
也許政府的邏輯,非普通市民可以理解。飲食業不明不白成了防疫抗疫的犧牲品,只能大嘆倒霉了。
食肆全日禁堂食規定實施第二日,政府宣布,餐飲業7月31日起可恢復日間堂食,時間為早上5時至傍晚6時前,限制最多一枱兩人,入座人數最多為座位數目的一半。
袁國勇教授認為,忽略豁免檢疫人士進入香港,是引至疫情再度爆發的原因之一,故要控制街市、超市、食肆和交通工具四個傳播病毒高危地方,堵截病毒傳播,相信疫情很快受控。
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許樹昌教授指出,病毒潛伏時間較沙士長、病徵亦因人而異,市民未必察覺到社區的隱形傳播鏈,可見未來仍不斷有零星、不明源頭個案出現,不論疫情緩和與否,市民外出必須時刻戴口罩。
港府今(30日)宣布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並於7月3日至16日實施,包括放寬酒吧/酒館内顧客人數由一半增至八成,在公眾地方進行群組聚集的人數限制維持50人等。
當香港發生新冠疫情,不少商人趁機改革,希望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所以,疫情雖然破壞但亦救了香港。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政府有條件考慮放寬防疫措施,包括重新檢視「限聚令」。他透露,政府將會全民派發可重用口罩。
特首林鄭月娥4月21日早上公布,原定4月23日午夜到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措施,包括限聚令等,將延長14日。
蔡耀昌接受訪問時強調,自己沒有違背民主黨立場,堅持人權和自由,強調不應處事以立場先行。
很明顯,今次香港的零售業之所以會急轉直下,並非全是經濟因素使然,而是受到政治運動下的強行扭曲。香港人不是不想消費,並不是無力消費,而是被政治運動攬炒到無法消費。
外界有很多獻計,為市道回復正常花盡心思,其實減租、補助或刺激消費運動之外,最直接而又有效的,是政府及各持份者做好本分,真心真意恢復市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