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修養,不單可以使你將技術充分理解,還可以令你高瞻遠矚,清楚準確的評價自己和評價別人。
無論是古代或現代,管理不能只靠制度、利益、手段、武力……管領之難,在於修己,先能以身作則,才能以德服人。
《論語》和詩格律是腹有詩書問答比賽兩大主題,何文匯教授表示,前者代表修身之道,後者則代表為學之道。通過比賽學生可以學習到孔門四科其中兩大範疇,獲益良多。
芥川龍之介筆下有兩篇小說,「蜘蛛之絲」雖富有高度的寫作技巧,卻被牽入抄襲的疑雲;至於「阿富的貞操」,名字有點怪,也惹來很多討論。
我在學術界能有今天的一點成就,要感謝的至少有5、6位人士,羅教授無疑是其中一位,而且是排在很前的一位。無論如何,我對他生前為我而做的一切,只有無盡的感激。
近年,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在香港大行其道,有許多學校都大力推動,成為學校周年計劃的關注事項(Major concern),更有不少學校定為三年計劃,積極發展學校的正向文化。
「聖上」並非「聖人」,「君主」並非「君子」,這些不言而喻的道理比「白馬非馬」淺近得多。如果嚴謹地閱讀文本,可以肯定孔子所說的君子,絕對不是現實上位居至尊的君主。
經常有人推崇大學的人文教育,本意為何?要維持大學問,學生需要什麼特質?
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無疑非常重要。本文續舉列三篇古文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孔子認為君子要能莊重沉穩、認真學習,還要慎於交友,結交志向相同的朋友互相砥勵。如果犯了過錯,要勇於改過,這樣才能成為容止莊重、學問有成的君子。
「寧當真小人,不當偽君子」是個絕對非儒家的觀念,兩者都當不得,小人不分真假,只要「行險以徼幸」,追求所不當得而得者,就是小人行徑,外表溫良恭儉讓,也是沒用的。
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校長會的成員有來自幼稚園、小學、中學和特殊學校的校長,大家都希望把「仁愛」的品德能從小做起,承傳薪火,把人類高尚的和神聖的精神傳揚下去。
聖嚴法師指出「是非要溫柔」:如果人太過多情就須要講理,但是要「安世界」就必須「安心」。
在《還可以更努力:周俊吉的幸福哲學》一書中,細述周俊吉的立志、理念、社區營造、實質關懷、走向國際。這本書值得大家細讀。
總惦記着回報。這樣的人,很不靠譜。
如果淡淡的交往,下輩子還能很好的繼續的。
何順文望主流企業未來更多與 NGO、社企和 B 型企業合作,推動更多創新項目,應對更多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