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個人主義

以利他為上、和合為本的善經濟理念
作者:何日生2024-12-09
我們深信東方思想中的利他與和合的價值觀,能夠在經濟生活上更能實現一個富足、平等與圓滿的幸福社會。
東方的整體生命觀
作者:何日生2024-11-28
個人主義的思維體系,讓資本主義極度追逐物質慾望的滿足。消弭個人主義的過度彰顯,才能消弭物質欲望無止境的滿足。
傳統西方社會中的個人
作者:何日生2024-11-26
個人應在何種框架下,才能夠成為真正幸福和完滿的個人?遵循何種模式與思想,才能讓生命找到根本源頭?
個人主義的歷史建構歷程
作者:何日生2024-11-22
海洋貿易促進城市的興起,使得新興城市中的商人和工匠逐漸擺脫過去佃農的角色,獲得人身自由和財富,教會和政府的控制也逐漸出現了制衡與抗爭的力量。
教育要改革
作者:陳文鴻2024-09-23
從最近的中產移民潮,可看到美國價值對香港社會凝聚力的破壞。大中小教育,乃至社會教育,都受害於由大眾媒體、教育等傳播的失去應有社會制約的美式價值思想。美國社會已陷於解體趨向,香港不能不有所反思。
遊英散記:擁抱差異.多元發展.全校行動──在個人主義社會中建立學生正面行為及價值
作者:江浩民2024-06-25
透過英國學校的示例,參加遊學團的準教師能思考如何應用當地優良的元素,融入香港的教學環境,更有助塑造教學理念,將來投入於價值觀教育。
視野是推動創新的一大動力
作者:古多迪2024-02-16
對很多人而言,轉變和創新不是什麼複雜深奧的概念,但當我們不斷深入鑽研,或許會發現這可以是一近乎深不可測的概念,而格林斯潘的一生就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
「修齊治平」與「功名利祿」
作者:程介明2023-12-15
由於經濟生產、消費模式的轉變,機構碎片化、工作個人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科技的猛進,只會加劇這種變化。那麼,個人與家國的關係,應該怎麼樣?又可以怎麼樣?
風雨如晦
作者:陳玉燕2023-10-17
近年每遇颱風暴雨前夕,總有不少人,包括學生愛於網上「集氣」,祈求風雨來襲,得享一天「風假」。要知趨吉避凶乃人之常情,這種幸災樂禍的心態有點倒行逆施,如變成一種習慣或態度,實是不妙。
「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
作者:潘文慧2023-06-01
「蛙化現象」是現今日本高中生票選為第一名的一個流行語,隨着蛙化現象熱潮,近日亦衍生了一些有關蛙化現象的歌曲和漫畫。到底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現象呢?
「少子化」是真的議題嗎?
作者:郭位2023-04-15
由於缺少規劃,空泛的少子化說法,無疑已成為兩岸三地的社會問題,不僅衝擊兩岸三地的高教,而且連鎖反應,波及英美,因為英美大學招收了海外學生,而兩岸中學畢業生對其教育產業攸關重要。
個人主義影響西方的經濟發展
作者:施永青2022-08-26
英國多個行業的工人罷工,他們為自己的利益發聲,站在個人主義的立場上沒有什麼不對;但在國家處境困難的時候做這樣的事情,會否令英國進一步失去競爭力,英國人難道不用擔心,將來會自食其果?
胡適護校園自由 女性平等入大學
作者:丁望2022-01-07
大學本應有校園自由、獨立思考空間,以孕育社會良知、培訓創新人才。胡適先後協助蔡元培、蔣夢麟,構築北京大學的校園自由,還開啟女性平等入學之門。
當前世界面對的危機與問題
作者:劉寧榮2021-12-14
全球化迅速連結世界,其實是各國開放和自信、平等與尊重的產物。我們如何開放國界,敞開心扉,學習新的東西,尊重不同的文明,平等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他者,在這樣一個衝突的時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現代婚姻何去何從?──從敦煌離婚文書說起
作者:施林海2021-11-14
香港地離婚能否好來好去,看來並不樂觀。一水之隔的內地,問題可能更加複雜。
缺乏仁愛的西方理念虛偽無恥
作者:施永青2021-07-07
西方人是在主導世界之後,才高談普世價值的。在進行掠奪的時候,自己是從不理會的。當西方人向全球殖民的時候,有尊重過原住民的私有產權嗎?
如何解決生育率不斷下降的問題
作者:施永青2021-05-17
要解決生育率下降,必須對個人主義的某些主張進行一定的壓抑,並把種族的延續視為每個人都要承擔的責任。
從共和黨力阻救市方案通過想起
作者:施永青2021-03-19
美國至今仍不願正視政黨政治所引發的負面作用,因為美國要壓制中國的一個重要藉口,就是中國沒有推行政黨政治。一旦美國承認自己的政制有問題,就很難再理直氣壯地強要中國非跟美國那套不可。
談克己 Self control
作者:陳家偉2021-02-24
今年2月17日年初六是四旬期的第一天,這禮儀的經文是提醒教友「你要悔改」。中外各家思想,都少不了這條教訓。
台灣問題需要重新檢討
作者:施永青2020-11-26
如果北京政府肯面對現實的話,不難看到,北京反覆向台灣推銷的一國兩制,在台灣民間已失去認受性。強推只會增加台灣民眾的反感。
疫情壓力下 西方只好學中國
作者:施永青2020-11-03
我相信,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西方的惡化,最終將逼使西方接受中國那套應對疫情的做法,亦即是迫西方放棄部分個人自由的概念,以引入部分以集體利益為重的做法。
從防疫效果看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作者:施永青2020-10-15
今次疫情對歐美國家所帶來的實際損失,金額可能接近這些國家一整年的GDP。歐美的一些政客,可能會因無法走出困局而發動仇外戰爭。發展下去,人類可能又要演悲劇,此之所以,我們不應對防疫工作掉以輕心。
文化價值觀︰「群」與「己」
作者:程介明2020-10-02
所謂「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可以有不同的闡釋。甚至同樣的現象,可以在字面上有相反的闡釋。
中西方文明的差異何在?
作者:施永青2020-09-11
我認為,中西方文明的主要差異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差異。中華文明,以社會的整體利益為重,個人為此必須作出一定的犧牲。而西方文明的基礎是個人主義。西方的個人權利只容征服者擁有,被征服者只能做奴隸。
個別化學習
作者:程介明2019-10-04
社會正在全面而迅速走向碎片化,與上一代比較,年輕一代的職業觀、成功感、幸福觀,會很不一樣。他們對於工作職位,不如上一代那麼重視;也就是說,他們愈來愈個人化、個別化、個性化。
紀念五四百年 探索啟蒙運動
作者:丁望2019-05-24
100年前的五四運動(下稱「五四」),是波瀾壯闊的社會運動、文化運動。它的光環,在於以科學、民主為主調的思想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