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賀錦麗都曾擁有一套為期4年且相當連貫持續的對華政策。若然當選,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很可能比第一屆政府時更加激進;賀錦麗將在人權領域採取對華更強硬的立場。
美國大選正在舉行,特朗普因槍擊事件支持度上升,7月21日拜登宣布退選。若特朗普執政上台,國際局勢將有哪些變化呢?對華政策呢?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若特朗普執政,或許俄烏能止干戈。
除了考慮一群後輩的的利益,還要冒上公務機被解放軍攔截的尷尬風險,所以佩洛西不敢大張旗鼓公開行程。但會不會在未來幾天竄訪台灣?會。
想當年,我這個芝加哥學派訓練出來的學生,就是質疑貨幣政策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更不相信政府大灑金錢可以挽救長遠低迷的經濟。至於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個別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中國的構想,是繼續以二戰後的國際體系作為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基礎。事實卻是,傳統國際體系正走向終結,美國必會加快主導成立不同合作聯盟,並把中俄排除在外。
日韓在軍事領域的政策調整,將給東北亞和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局勢增加更多複雜因素。拜登的日韓之行大有深意,美國的印太戰略並沒有因俄烏衝突而停滯,中國周邊外交環境面臨新的嚴峻考驗。
林行止認為,港澳辦擴大編制,最終目的如果不是要令香港更受國際財經界歡迎,北京的香港策略便算不上成功。
美國對華政策特點將是戰略競爭和戰略耐性,以及合作和遏制的混合。在台灣問題上,戰略模糊的特徵依然存在,但中美表面的和平共處之下,卻是軍事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不穩定性。
以實力計,美國至今仍在多方面領先全球甚遠。為了蒼生,為了中華民族,我認為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實在毋須「只爭朝夕」。讓美國多稱霸100年又如何?
在美國的民情未改變之前,不管誰上台做總統,他們都必須採取敵視中國的立場,否則他根本沒有機會當選。所以,我認為拜登一樣會採取反華的基本立場,大方向不會變,只是在具體的做法上會有調整。
筆者設計了一個座標式概念圖,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美國對華政策的本質。
拜登宣誓之後,一切大局已定,就算有乜冬瓜豆腐,特朗普都唔可以做總統,如果在宣誓之前拜登bye bye ,特朗普可能會繼續做總統。
政治上特朗普雖然可保住影響力,但以實際成績計,他的「戰果」並不亮麗,有些甚至是言過其實,中美貿易戰是其中一例。
這次基辛格被解僱,而不是讓自然規律令他主動退下來,反映了特朗普總統關於「抽乾華盛頓沼澤」的決心。
中美關係能否修復?除了看拜登的對華政策外,還要看中國對外的「進取」政策會否調整?
特朗普以「美國第一」的意識形態確立了對華鬥爭的戰略理據。拜登未必有像特朗普做大動作的能耐,但由於對華政策重新定位已經基本完成,他蕭規曹隨並不太難。
美國朝野兩黨,早已有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共識,共和、民主兩黨的對華政策,均是以壓迫為主,差別只是輕重緩急不同。中共19屆五中全會,相信正是針對美國的對華戰略作了討論,定下戰略,有所部署。
美國總統大選揭開戰幔,無論特朗普或拜登勝選,如何處理中美關係備受關注,美國之音走訪多位專家,分析下任總統究竟應該視中國為競爭者、對手還是敵人?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扭盡六壬「美國優先」,「股市優先」,務求令股市節節上升;外交上則展開貿易戰,實施單邊主義及圍堵中國。如果特朗普順利連任,他的第二任任期對華政策只會比第一任有過之而無不及。
香港人看美國大選,只是旁觀者吃花生的議論,雖然觀點紛陳,但對選舉結果毫無影響。然而據筆者觀察,朋友圈中很多人對今屆美國總統選舉十分「肉緊」而且投入。
拜登尚未發表任何系統或全面的講話,就中國問題闡明自己的立場,這對他成為候選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在面對特朗普對華的強硬政策下,團結西方盟友會是拜登總統大選對華政策的選項之一嗎?
選情不利的特朗普,有極大誘因利用指責中國擴散病毒、打壓新疆維吾爾人和通過《港區國安法》等行為,轉移選民視線,從而放過他對處理疫情和國內示威浪潮的無能,讓他以團結國民齊心抗中的姿態,擊敗民主黨的拜登。
蓬佩奧是有備而來,宣示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不再是由尼克遜和基辛格訂立的「緊密交往」,但也不是回到中美建交前的「圍堵」,而是建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堅持美國價及與自由世界聯手,抗衡中共。
美國從一開始根本是打着貿易戰之名,為的是扭轉過去幾十年的對華政策,因為當年建交,美國所願見到中國的演變並無發生,不單止沒有融入西方社會,反而要做大做強,另起爐灶,挑戰地球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