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經的「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以及曹雪芹的《好了歌》在心頭浮現。想起有位朋友說,「我的一生,從來不留東西,即是一路向前走,一路向後扔!」看似無情,卻讓自己活得輕鬆瀟灑。

本社即將舉辦「紅樓非夢讌」,重現文學經典巨著《紅樓夢》中描述或提及到的點心、菜式,甜食、飲料。由中國飲食文化大師、香港紅樓夢學會會員尹達剛師傅呈獻。一起聽聽他和溫愛詩中醫博士對談,構思養生盛宴的想法。

筆者前述《紅樓夢》人名「玉」蘊深意,唯有「紅玉」是個例外,為什麼?

生在現代,我們比起那怕是王侯貴族之家的女性,也已經有了更多廣闊的平台和權利。我特別希望,女性能夠承受自我的力量給自己很多很多愛,為自己掙很多很多錢,而不是依靠任何其他的人。

妙玉基於氣質、才華所形成的孤癖性格,最終「無瑕白玉遭泥陷」,是生活的最大諷刺。多了妙玉一個角色,一個大家族頹敗的過程或許更見真切。

數中國文學史上附驥尾的「寄生族」,首先讓筆者想起的是戰國時的宋玉,他所附的是屈原的「驥尾」,兩人的作品被稱為《楚辭》;沒有屈原的文學,應該就沒有宋玉的文學。宋玉「寄生」於屈原,往往屈宋並稱,名垂千古。

由石頭鑄鍊成寶玉,而這寶玉由賈寶玉的出生帶同下凡,經歷人生世相,是《紅樓夢》故事的原始根據。這段來歷和僧、道相間,可見作者安排情節的構思方式。

林黛玉寫了很多詩──不止是泛泛的作品,還有在《紅樓夢》中被視為很重要的名作,例如《葬花詞》(第27回)和《秋窗風雨夕》(第45回)。

探春的精明與才幹,決然無法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儘管我們可以有保留地讚賞她這個想做男人的封建末世的女人的夢、英雄的夢。

探春從她家族的種種矛盾和危機中感到時代的停滯、沉重和腐朽。她想振奮起來,「才自精明志自高」!

「平兒」這個名字,揣摩作家的意圖,或如前人所說:「鳳姐行事太過,賴平兒以平之。」

美,毀滅了;詩,毀滅了;但藉助《紅樓夢》不朽的藝術光輝,美與詩又是永存的。

人們常說:永久的都城不是羅馬,而是愛情。

「在妙玉身上,像在寶玉、黛玉身上一樣,是有幾分曹雪芹自己不屈服於社會現實的影子的。」

蔡元培先生從事《紅樓夢》疏證的十餘年間,正是「排滿」之聲四起,民族主義激情高漲之時,這種時代氛圍,對於曾投身反清革命的蔡氏顯然有深刻影響。

我告訴你,林黛玉是孫悟空變的!你還不信?你細想想,他們倆是不是都還沒成年就沒了父母?他們倆是不是都是本領高強?基本上遇不到什麼對手?

「雪芹先生」小照和《幽篁圖》手卷的存在,甚至保存到了今日,理由當然很簡單,就是有人很想留名後世,除文學作品以外,還希冀指望圖像、名人題詠等。

金庸武俠小說在當代當時得令,眾口交譽,作者居然擔憂一段時日以後被冷待,是過份謙卑還是太乏自信?

為了進一步表達自己的志向,在曹霑名字外,他就特意給自己起了個雪芹的號,意思是自己願做一棵山鄉的芹。

一個偉大的作家,活到40之齡便因貧病去世,連妻兒也無法照顧,最後只留下一部未完成的曠世鉅著啟迪後世。相比於世間富厚逸樂的行屍走肉盈街累巷,這是不是莫大的諷刺?

哪一個名稱是《紅樓夢》最真確的稱呼?我個人認為,糾纏幾個或虛或實的名字,本身就沒什麼大意義。

《紅樓夢》把18世紀乾隆盛世時的林林總總寫得栩栩如生,鉅細無遺,有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亦刻劃了儒釋道三種人生態度之間入世和出世的衝突、辯證、和解。

曹雪芹反封建、反落後,《紅樓夢》對人物行事為人的描劃令社會意識推進何止百年。可惜一部偉大小說無法完成,後幾十回又被僵化思想拉回,原地踏步,足供喟嘆。

結合雅俗並存的文辭、寬容的胸襟和嚴謹的架構來書寫屬於一個民族的時代和故事,更是一個民族的心理投射。

這些社會百態若沒有透過小說去濃縮,人一生哪有那麼多時間去體驗?

紅塵猶如幻夢一場,情再動人,也敵不過無常,總歸是畢竟空,不可得。

幸而屈原沒有兒子,否則結局不知又會如何了。

張愛玲極不喜歡後40回,她曾說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到80回沒有寫完。而我感到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120回全本《紅樓夢》。

尋找《紅樓夢》裏的大觀園的原址,有人認定是北京恭王府,也有人斷定是南京江南織造府的花園,還有點名袁枚的隨園,但很可能大觀園只存在曹雪芹的心中,是他的「心園」,他創造的人間「太虛幻境」。

19世紀以前,放眼世界各國的小說,似乎還沒有一部能超越過《紅樓夢》,即使在21世紀,在我閱讀的範圍內,要我選擇五本世界最傑出的小說,我一定會包括《紅樓夢》,可能還列在很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