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屆G20峰會由印度主辦,西方以為可以控制的「全球南方」聽話,要支持譴責俄國。在東盟峰會做不到的事,G20峰會也不能,G7無法控制G20就很明顯了。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連續第六年舉行亞洲環球學人計劃,旨在培育具國際影響力的環球領袖,致力於幫助未來領袖和決策者,以亞洲視野深入了解全球政策議題的獨特平台,促進學人建立和發展與亞洲各地的長期聯繫。

團結香港基金9月4日發表政策倡議報告,推出多項建議,將香港打造成國際教育樞紐,包括推動內地與香港更多資歷互認,提高非本地生收生上限等。

中三學生黃裕庭以「一帶一路.與我何干」比賽得奬者身份首次出國看世界,他對印尼的經濟增長感到驚訝,而這也值得青年深入評估和探討的新市場。

美歐只在玩「脫鉤」和「去風險」,只能是徒勞無功,尼克遜的預見,美國人視若無睹,自找的。

近年,「全球南方」國家儼如一股強勢力量,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佔一席位,影響力日益增加。張翠容和黃裕舜都認為,中國在和它們打交道時,需要多加解說,也要有人文關懷的心。

亞歐非一個世界島的開發,相信會是今後500年的大時代趨勢。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不是任何利益固化集團和少數精英階層的主觀意志可以阻擋的。

幾百年來,潮人漂洋過海到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哪裏有機會能生存發展,就到哪裏落地,融入當地社會,形成「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海外潮人與潮汕家鄉人口相近的獨特現象。

儘管在短期內仍會存在一些動盪,但我認為世界經濟繼續增長是很有可能的,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全球增長模式將會發生調整,經常以某種不連續的方式出現。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6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訪問中國的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會談,兩人之後出席簽字儀式。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早前接受廠商會會長史立德主持的網絡節目《友「 德 」傾 》訪問,分享他對香港經濟前景的看法,以及疫後香港增強發展動能的策略。

國務院港澳辦黨組最近在《光明日報》發表的長文,從港澳角度總結一國兩制的實踐,是闡釋北京對港澳政策趨同的重要文章。

東馬來西亞鐵路如果建成,將有利馬國東海岸地區的貨運到馬國第一大港巴生港,因而刺激馬來海岸之交通及發展。

潮汕人是一帶一路先行者和建設者,促進「貿易、金融、文化」正正是潮汕人的強項,因此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及香港汕頭社團總會於中大校園舉辦了一場「全球潮人與一帶一路學術政策國國際論壇」,以探討其貢獻。

英語世界的優勢正日漸縮少,人工智能科技也已發展到,令翻譯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難題。少量削減英文課時,改為學習其他知識技能,會是更有戰略眼光的教學方向。

幾個月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也提共建命運共同體。中國與老撾、柬埔寨、緬甸、巴基斯坦亦以命運共同體相許。中國的大國外交,不是如歐美的分而治之,而是以中國來連接世界各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進。

中國與中亞5國同意,在重點優先合作領域盡快成立部長級會晤機制,充分發揮各國外交部門作用,研究成立常設秘書處可行性,全方位推動中國─中亞合作機制建設。

2023年「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綜合能力比賽及頒奬典禮4月22日假座香港城市大學成功舉辦,今年參加學校數字破了歷屆記錄。

3月真是個不平凡的月份,在眾多事件中,無疑AUKUS協議及中俄會談最為重要。簡單來說,兩者都涉及深遠的地緣政治發展,對一個兩極世界(bipolar world)的成形及持續,有極巨大影響。

巴西總統府表示,盧拉將於周五(4月14日)在北京與習近平會面,訪華期間亦會與總理李強會面,將簽署多份雙邊協議。此行是盧拉3屆巴西總統任期內,3度對中國進行的國事訪問。

西方制度已無法產生優秀的領袖,英國2023年負增長已是板上釘釘;美國是對中國認知倒退,達到無知和歇斯底里狀態,只以為拼命增加軍費就會安全,還對罷工抗議無動於衷,中國只能做自己的事。

如果香港能夠在中央的支持下開拓更廣闊的國際經貿空間,不但能夠協助中央更有效地貫徹國家的國際經貿戰略,可以讓自己得以持續發展並借助發展來破解香港愈趨惡化的深層次經濟、社會和民生矛盾。

新形勢下,香港必須拓展美歐以外的市場和發展空間;而考慮的主要因素,已非單純經貿金融,而是要配合國家的外交和全球戰略。世界不一樣,從現在起,香港應該再認識世界,為自己找一個「稱職」的角色。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阿聯酋迪拜會見傳媒,總結中東之行。他表示,此行收穫良好,形容為友誼之旅、推廣香港優勢之旅及開拓商機之旅。

耕耘十載,基建狂魔落成多國項目,180多國和組織簽下200餘份合作文件,140國以中國為主要貿易夥伴、中歐班列增加至每年1.6萬列。

本港已開始進入RCEP組織的節奏,預期香港加入RCEP後,經濟增長潛力將進一步得到提速。作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緊扣的重要一環,加入RCEP,已處於東風着意的最好時機。

西方過去500年,靠的是傳教士、軍人和商人三者並行,殖民全球;如今傳播的卻是新自由主義,已經發展到荼靡,中國並未受落,西方充滿了焦慮和恐懼。人類虎年不好過,只有1%得利,兔年能改嗎?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3-01-11
專資會提出,今年外圍環境複雜多變、充滿挑戰,加上公共開支繁多,政府必須加以審慎理財,並就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建議。

中國的「一帶一路」外交政策旨在贏得世界不同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心,相互尊重並給予他們高度的外交重視。這從中國近期與菲律賓改善關係和加強與土庫曼的關係可見一斑。

印尼本由共產黨執政,其後遭到親西方軍人蘇哈托發動政變,當時整個社會反華情緒高漲。這場華人「冤獄」終於在美英兩國50年後的解密文件中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