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才

新加坡
作者:陳文鴻2022-07-15
中美交惡之後,中國與新加坡的關係亦可能轉變。中國不得不防新加坡在今後會進一步跟從美國對付中國。而東盟正超越歐盟成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東南亞對中國的重要性提高。在這個變局中,香港要與新加坡競爭了。
政務司司長的四大任務
作者:胡恩威2022-07-15
香港長久以來對於教育和文化藝術只花錢在活動,而不花錢在培養香港人,這正正是2019年動亂爆發的一個原因。大家不知道香港的文化價值,從而有很多怨氣累積。
以8項KPI定創科藍圖 接軌內地
作者:黃錦輝2022-07-14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訂KPI時,當局必須具備靈活性,不宜太死板,切忌把個別KPI獨立處理,引致政務成效顧此失彼。
應對人才外流
作者:李志強2022-07-08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入境限制,人才不易從外地調動補充,尚幸5月開始放寬外國人入境,希望可以稍為紓緩來港人才的需求。我們愈延遲對外開放,愈影響經濟復甦,也愈令人才流向其他疫後開放較快的地區。
陳茂波:港人要有「底線思維」迎接不同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的發展要放在國家整體策略格局來看:「大灣區是我們進入內地市場的切入點,而大灣區的中心點便是北部都會區。我們要善用走廊的優勢。」
預視未來:新視野未來教育
作者:林泳施2022-06-21
STEM教育的重點是探索精神,探索是從不斷嘗試及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育美麗之處在於能擁抱「嘗試」及「失敗」,期望我們的教育能與學生及家長攜手,共同探索未來,擁抱未知!
《南沙方案》證明了霍英東的遠見卓識
作者:盧兆興2022-06-20
霍英東對南沙的設想最終成為了現實。他對南沙的看法,在經濟現代化和粵港澳一體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
改變,才是贏的契機
作者:潘燊昌2022-06-08
年輕人應該對「改變」感到高興,因為如果沒有改變,那些工作經驗豐富或居高位的人,將永遠都是贏家。
校企合作教育創造三贏
作者:段崇智2022-05-26
校企合作教育能提升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解決本地人才短缺問題,並降低青年失業率,起着穩定社會及提高經濟生產力的效用,為大學生、僱主及社會創造三贏局面,是為本港長遠發展注入動力的良方妙策。
劉兆佳:掌握輿情分析內外形勢 必須重設中策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05
劉兆佳教授認為,縱觀海內外,每個政府都應該有自己的政策研究機構,來協助政府從宏觀、長遠的戰略角度來分析問題。尤其當今香港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國家發展態勢瞬息萬變,香港內部亦面臨許多挑戰。
支持港校內地辦學 培養人才為港所用
作者:阮紀宏2022-04-27
香港機構在內地辦學,是香港教育問題的邊緣議題,在與內地關係問題中,也未必能夠排在較前位置。但這個目前尚算「超前」的做法,不但在培訓人才方面有所建樹,還可以為內地港人重新尋回「香港根」。
容永祺X黃偉雄:領導團隊須並肩同行、敢於分享
領導者須放手讓跟隨者去發揮,這樣年輕人才會有成功感。至於哪時需要強政勵治或無為而治,是因時制宜、因人而異的。
最受歡迎的老師
作者:湯文亮2022-03-08
老實說,到新加坡打工的外籍人士好似遊牧民族,總有一日,新加坡政府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或者其他地方有更好的待遇,那些人便會離開,「全世界最受出國工作僱員喜歡的地方」的銜頭不攞也罷。
谷愛凌所創造的價值
作者:雷鼎鳴2022-02-11
西方傳媒及政客一直都在千方百計謊言盡出的抹黑中國,但一位聰明絕頂的學霸、金牌得主、時尚寵兒,卻甘願回歸中國國籍,這與惡意抹黑中國的宣傳是如此相衝突,西方媒體能不手忙腳亂,苦思如何變陣嗎?
未來就是現在:「香港製造」生物科技
作者:鄧希煒2022-02-07
新冠疫情下,本港研發及生產的疫苗及其他抗疫產品,證明「香港製造」仍有實力及品牌價值。縱使本港在生物科技上有所優勢,但仍遇到不少障礙,首要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港人「制度自信」2.0
作者:羅祥國2022-01-18
如果單靠成立委員會、喊口號和大量撥款,而未能以全面和科學化的政策研究作為制訂和執行的基礎,對香港經濟幫助是不大的。政府的投入,其長遠經濟效益可能是有疑問的。
牛津大學訪問學人之見聞:卓越領導者之訪談
作者:王偉倫2022-01-10
筆者與多位卓越領導者的訪談中,發覺他們很着緊他們的歷史使命,清晰他們要建立什麼,不建立什麼,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追求卓越途中,亦不會漠視下屬的需要及感受。
金磚四國20年來的變化
作者:張建雄2021-12-27
中國人口增長減,但已經三孩政策和增加育兒假期,不會一點作用都沒有,反而出國留學生減少是會的,外國文憑發得太濫,不吃香也活該!
德政激揚 麟遊鳳翔──十四五告喻.灣區共富裕
作者:陳鳳翔2021-12-21
社區上絕大多數的全體基層民眾若能被悉心照顧,授之以漁,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妥善安排和處理、提供暢通向上流動通道、有能力者回饋社會再分配等,這一切將促進和諧社會的眾志成城,把我們的地區建設得更美好。
中小學課程必須徹底改革
作者:劉鴻輝2021-10-26
世界大勢日新月異,教育亦要與時並進,這絕對無容置疑,更何況現行體制的諸多缺點,不勝枚舉,已確實為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何不乘着大亂後,社會氣氛稍為緩和的時機,來一次大刀闊斧的除弊革新呢?
術數名家文相濡:如何善用《易經》的體(系統)、用(管理)令企業適應新時代轉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16
當下世界的經濟生態運轉極快,新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人才的分類愈來愈多卻模糊。術數名家文相濡繼續談企業管理議題,利用《易經》的兩大要素:體、用,提升企業在新時代中運籌帷幄的能力。
人才的天下
作者:李志強2021-08-19
從賽場到職場,身懷各式本領的巾幗高手,以及英雄好漢,各自滙流到世上能用武之地,可謂無遠弗屆,因為人才的天下,是平的。
彭泓基:從中華智慧剖析香港的內憂外患 文化衝突、黨爭誤政、人才凋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27
香港近年面對內憂外患。中華智慧管理學院院長彭泓基教授,用中華智慧剖析香港當前的困局,提出解困之道。一起聽聽彭教授分享。
林鄭月娥籲港青到海南實習 享受椰林樹影海南雞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1
特首在海南出席博鰲論壇時表示,「香港是海南的重要外資來源地,我們不難找到在香港和海南都有業務的企業為青年提供就業機會。我希望很快見到香港青年到海南實習、就業、創業,享受椰林樹影和港人喜愛的海南雞飯!」
海納百川
作者:陳文鴻2021-04-12
香港是移民社會,從來發展都靠人才,但不是依靠原有人才,而是海納百川。
香港第三次經濟轉型,還等什麼?
作者:鄧希煒2020-10-08
筆者認為,繼1960年代本地經濟轉型至製造業為主導,及1990年代再轉型至金融地產物流等服務業後,必須進行第三次經濟轉型,切勿重蹈2003年沙士後的覆轍,靠旅遊及地產帶動復甦,錯失良機。
職場中的四類人才
作者:李志強2020-09-16
大家心目中的人才,差別可以很大。關鍵問題是,不同組織具備哪些,或缺少哪些人才,很多老總都說不清楚。
身體力行 承傳使命——專訪余達之孫女余皓媛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05
余皓媛承傳了祖父余達之的善舉,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為兒童及青少年爭取權益,對社會及工商業界,付出莫大的貢獻。她希望年輕人保持正面樂觀的心態,努力尋求新知識,亦可多參與社會服務,身體力行,讓一代影響一代。
香港教育:為孩子的未來,預備好再走上崎嶇的改革道路沒有?
作者:曾家洛2020-08-27
自2000年提出教育改革後,香港至今仍然未有引進適切國際大勢、應對未來變化的新教育內涵,以至再度審視現今課程、教學法和評估方式。這一狀況着實令人擔憂。長此以往,香港人的競爭優勢將會日漸衰落。
不想做老師了,我可以選擇離開嗎?
不想做老師了,就是這樣,再正常不過了!我們不能以某些一輩子堅守教育事業的楷模教師標準,來界定所有的教師都應該像他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