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毒品的監控嚴格,製造芬太尼只會作醫療用途。特朗普將美國毒品問題甩畀中國,可能是日後話中國嚴格控制芬太尼生產而取消關稅,間接話中國以往的確有生產芬太尼,的確是高招,且看中央政府點拆解。

澤連斯基訪美與特朗普會談破裂。美國提議以聯合開採烏克蘭礦產交換軍援及促成停火,但澤連斯基不滿特朗普與普京友好及將其排除在停火談判外,憤而離席。國際社會反應不一,歐洲多國同情澤連斯基,但作者認為澤連斯基缺乏籌碼,難扭轉敗局。

特朗普對盟國濫徵關稅,爆發反美浪潮自食其果? 歐洲加強國防應對俄軍事威脅,歐股反而獲益?一起聽聽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博士的分析。

特朗普之所以會決定放棄澤連斯基,並非出於什麼政治信念,而是烏克蘭已勝利無望。美國剛在阿富汗打敗仗,極之不想讓世人看到烏克蘭在美國支持下一樣會打敗仗。在特朗普心目中,美國可以背信棄義,但決不可以示人以弱。

關焯照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很多時都是舉棋不定,特朗普1.0的關稅原是針對中國內地,但卻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大重要貿易夥伴先行攬炒。他笑說政策的不確定性未知會否造就「東升」,但「西降」卻大有可能。

中國有什麼實力,無懼美國濫徵關稅? 北京常助美化解問題,特朗普為何恩將仇報?一起聽聽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歐盟領導為何堅決支持烏克蘭,不惜與美國反面? 特朗普要退出火線,美國霸權主義將由擴張轉為收縮?一起聽聽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烏克蘭局勢怎樣挑動美俄中歐洲複雜關係? 特朗普為何指摘澤連斯基挑起世界大戰?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特朗普跟澤連斯基鬧翻,萬斯是罪魁禍首? 為何美烏礦產協議只是紙上談兵,永遠無法落實?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趙靈敏的分析。

澤連斯基訪美與特朗普會面,看似融洽卻突爆爭執。爭議點在於美國藉機取得烏克蘭稀土礦產,但對烏克蘭戰後安全保障卻隻字未提。現在看來,美歐俄的局勢,及俄烏戰局的後續仍有不少變數。

美國對烏克蘭的礦藏其實早有預謀?在全球能源轉型與科技競爭的背景下,高端資源對未來產業的發展舉足輕重,關鍵礦產已成為國家安全與經濟競爭的核心要素。

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多國斡旋希望促成和談,資深媒體人張翠容認為,美國卻在烏克蘭背後力推繼續打下去。在和平與戰事之間,特朗普與美國過去的總統一樣,撰擇了戰爭背後的財富。

小學生會透過網絡的視頻,了解國際新聞,但相較成人,他們更關注影片是否有趣。也許,網絡上這些充滿娛樂性的大人物的視頻和事件,將會成為小學生對國際新聞、國際政治的啟蒙教材。

特朗普個人喜好飄忽,令美國外交路線更難臆測?美俄均為能源供應大國,與俄復交對美原油貿易是雙刃劍?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博士的分析。

俄烏戰爭恐將落幕,澤倫斯基或遭美國拋棄。歐洲力求體面退出,烏克蘭命運堪憂。顏色革命後果自負,香港曾有盲從者,今成笑柄。特朗普趁火打劫,歐洲損失慘重,應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宜永久中立並割地求和。美國應聚焦國內問題,勿擾亞太。

白宮會談破裂!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激烈爭吵,烏克蘭代表團被逐。礦產協議未簽,美烏關係生變。歐洲聲援烏克蘭,反思對美依賴,尋求自主防衛。

為何特朗普不惜得罪歐洲盟友? 澤連斯基最有可能落得哪八種下場?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儘管特朗普經常胡來及語不驚人死不休,美國確實也到了一個必須改變其一貫二戰後角色的時候。與此同時,二戰後或冷戰後的世界秩序亦面臨重大變遷,我們可能將迎來一個「後單極霸權時代」。

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多國斡旋希望促成和談,但美國卻在烏克蘭背後力推繼續打下去。在和平與戰事之間,特朗普與美國過去的總統一樣,撰擇了戰爭背後的財富。戰爭時,美國武器可以大傾銷;戰爭後,重建項目是塊大肥肉。

澤連斯基必須向烏克蘭0560 人民謝罪,他錯信了美國,接受美國的指使與俄羅斯鬧翻,但現時美國卻打退堂鼓,不理烏克蘭死活。烏克蘭除了選擇投降外,已沒有其他選擇。

特朗普總統上任滿月,勤政簽署百餘項行政命令,褒貶不一。美國內多數民眾支持其「美國優先」政策,但國際社會對其霸凌行徑多有批評。特朗普聯手魯比奧、馬斯克大力推行其理念,顛覆國際秩序,引發市場恐慌。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歐洲危機峰會達成一些共識,包括允許建立歐洲軍,但在敲定細節前,歐洲起碼派遣維和部隊。

俄烏戰爭終局已定,美國下一步將全力對付中國? 中俄關係有什麼潛在矛盾?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如果說支持人權和民主是美國二戰後外交政策的基石,那麼美國新政府試圖利用商業交易來推動其外交路線,就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巨大轉變。

特朗普意圖併吞加拿大、格陵蘭,無視昔日歐洲殖民史,如今欲以關稅脅迫歐盟臣服。此舉如同昔日帝國主義,與美傳統外交決裂,恐將世界帶回19世紀強權政治。

土耳其為何要跟沙特競爭 做俄烏之間的和平使者? 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各有所好? 一起聽聽資深戰地記者張翠容的分析。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表示,特朗普上任之後差不多每天都有新招,出人意料。不過,這樣做逐漸會被國際適應,其震撼力會逐步遞減。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馬斯克奉特朗普之命整頓美國政府機構,以AI科技快速審計,裁撤冗員,打擊貪腐,矛頭直指CIA、FBI、USAID及國防部等。此舉被視為針對傳統精英、軍工複合體及深層政府的報復,亦反映科技巨企與軍工集團的權力轉移。雖提兩人政策高效率,但手段激進,成敗有待觀察。

特朗普就職一個月 動作多多惹盟友反感? 美國欲從俄烏戰爭取得什麼好處? 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特朗普喊話要讓加拿大成美國第51州,引發加國反美浪潮。作者以自身在加拿大13年經驗分析,認為特朗普慣用談判技巧:誇大問題、煽動對立、爭取小勝、誇大戰果。加拿大併入美國可能性低,因歷史、文化及制度差異,多數加國民眾傾向維持獨立。即使特朗普施壓,改變現狀可能性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