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一名14歲男孩迷上電視劇《權力的遊戲》角色龍母,在去年經聊天程式創造出一名虛擬女性,之後產生深厚感情,不再接觸現實世界的同學朋友,還因與「她」談到孤獨的情況,被「朋友」引導男孩走向自殺之路。
友人因為誤闖誤區,跟媳婦吵得不可開交,甚至要媳婦開出一張「誤區」名單。我勸她說:「走着瞧吧!他們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或不想要什麼,最重要的是彼此體諒,一家和氣啊!」
「生仔要考牌」是社會大眾的呼聲,希望政府亦多關注在職父母所面對的挑戰,創造空間讓為人父母者能多參與家長學堂。
天天都見的兒女,不會覺得長得快,到其他人都說:「天呀!怎麼高了這麼多?」父母才驚訝,孩子真的長得那麼快。
日本作家曾野綾子描述這類人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自私自利是一種病嗎……當自己有苦要訴時,認為大家都必須馬上放下手邊工作,專心傾聽才是。她們看來,常常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一樣。」
有人說,應仿效張家朗的父母,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去發展自己喜歡的運動。究竟做家長的,遇到年輕人有這樣想法的時候,該作怎樣的表示呢?
家不是法庭,別只看對錯,家是講愛的地方,是培養歸屬感、平安感的原點。
我認為中國式家長便是這樣,無須西方的虛偽家長什麼都誇張的假亢奮,她氣餒我自會安慰,她沒有氣餒,我也不用安慰。
現在有很多人,愛子女愛得很苦惱。因為對子女要求過高,子女卻無法順合其意;彼此心中承受了很重的壓力,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甚至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疫情拉長親子時間,意外發現孩子不太一樣了。研究顯示,青少年看重同儕,卻有一成沒朋友。面對邊緣、憂鬱的國中孩子,家長該怎麼做?
要上班工作的父母,無論如何忙碌,都會盡量抽些時間帶他們的子女到公園或戶外運動場地,讓他們跑跑跳跳、踢踢波、打打籃球,令過剩的精力可以宣洩一下。
當人類社會邁入二十一世紀,家庭正在改變、孩子也在改變、工作也在改變……我們無從想像未來的世界將如何變化,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轉變已不是傳統教育的框架可以概括。
一段放手的歷程、生與死的探索,讓自己接受生命當下,在所剩不多的時間裏,擁抱每一日的荒謬與美好。
「成人首要任務就是關注環境。」——蒙特梭利《吸收性心智》
我們不單是缺乏親子樂的活動地點及設施,最根本的問題是缺乏親子同樂的時間。
就算家長願意24小時陪伴孩子玩耍,可是孩子之間才有的互動,是家長怎樣都不能給予的。
共讀是為了與孩子培養感情,不應帶有任何實際的學習目的。父母應讓孩子享受故事時間,自由想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