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通識

談學校的「守法教育」
作者:蔡世鴻2020-01-24
我們身處法治社會,如學校不教導學生守法,待社會來教導我們的年輕人,到時要坐牢或留案底,代價實在太大了。
師德與積陰德
作者:何漢權2020-01-10
什麼叫教學專業?當有千條萬條教育學上的種種要求,但最簡約的說法:教學專業就是積陰德的行業。
從海外觀今日香港──明日黃花的悲歌
作者:張海暘2020-01-08
如果身為老師只是想在亂世裏「獨善其身」,並沒有想為自己或下一代改變任何東西的話,那麼香港將會變成一個專出「庸才」的地方──無論去到哪裏,只能回憶、吹噓往昔的光輝,而後繼無力。
數理能力下跌 新高中學制難辭其咎
作者:黃家樑2019-12-30
本港15歲學生的閱讀及數學能力均排名第四,比上屆跌了兩名,科學能力的排名則維持第九,但平均分是2000年以來得分最低。依筆者之見,香港學生數理能力下跌,新高中學制設計不當實要負上一定責任。
反修例運動反映教育失敗
作者:葉劉淑儀2019-12-26
香港教育崩壞了──國情教育失效、價值觀扭曲、個人品德蕩然無存、不尊重別人、守法意識薄弱等等,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教育制度已經千瘡百孔,並沒有把同學好好地教育起來。
為香港教育把脈處方──四處病患與三帖藥方
作者:楊興安2019-12-14
要改革香港教育,千頭萬緒,筆者不揣譾陋,試提出幾點認為重要核心,謹向專家學者請教。
教育在社會動亂的特別功能:品格重塑的工程
作者:鄒秉恩2019-12-11
有說「教育乃是要喚醒一個人的良知」,因為只有理想而沒有良知,理想只會淪為空談!有人亦曾認為今天年輕人之所以罔顧法紀而去以身試法,為的是理想。
通識一科 似智實愚──國學常識匡濟時弊
作者:楊興安2019-11-30
今日社會,中學更需要的是「國學常識」課程。中國歷史久遠,國學是中國文化的國魂,是中國人最寶貴的文化遺產。而國學亦浩如煙海,但在中學時代學習其基本精粹已足,所以說是「常識」。
加強對通識科規劃合情合理
作者:黃家樑2019-11-25
如果因政治理由,否定各種關注通識科改革的討論,甚至將通識的推行現況「完美化」,恐怕並非通識科之福。
香港媒體法界教育之錯
作者:林沛理2019-10-24
香港原來有那麼多的傳媒機構是反政府組織,這是今次暴亂的驚人發現。香港教育的失敗,以及學生的激進化,不能單單諉過於通識科,問題的根源在於誰人在當教師。
香港叻人哪裏去?
作者:鄭楚雄2019-10-09
人生苦長,用十七八歲來定一生,似乎還是太早,因而其「叻」也有一定的局限。
多讀歷史 還原真實
作者:陳文鴻2019-10-07
解決政治洗腦的方法,是用中國歷史替代通識作為必修科目。中國歷史科也要革新,除去封建和殖民主義的錯漏歪曲內容,還原中國歷史的真實。
改革通識課程 切合世界大勢
作者:黃家樑2019-09-18
通識課程改革方向之一是具體化和規範化,長遠應列明單元內須教授的議題,議題背後涉及的知識、概念、理論(留意不只是單單列出概念),而有關的議題可以每隔數年更新一次,以切合世界和社會發展大勢。
時事通識廣泛閱讀
作者:周慧儀2019-08-28
廣泛閱讀,同時包括了通識閱讀。在此資訊爆炸、知識浩瀚的世代,我們仍要再追問:究竟怎樣才能獲取有效的資訊和所需的知識?
談新高中課程檢討
作者:黃家樑2019-08-21
校本評核(SBA)、通識科獨立專題探究(IES)、其他學習經歷(OLE)、四個核心科目等項目個別來看,都是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良好構思,但是所有項目同時並進,必須同學在短短兩年多內完成,就只會弄巧成拙。
教育害人 一代沒了
作者:陳文鴻2019-07-29
政治教師煽動中學生、小學生的政治謀反,不是小事,且禍延多年,甚或會害了一整代年輕人,政府與社會不能坐視不理。
通識教育科應否保留?
作者:雷鼎鳴2019-07-16
部分年輕人激進化或喪失民族身份認同,通識科也不可能是唯一原因,網上的仇恨言論或許影響更大。但疑問尚在,通識科會否是推波助瀾的「幫兇」?
從通識到通識教育科
作者:何漢權2019-07-12
從教學專業前綫角度看,通識可學不考,就算要考,只能設及格與不及格,政府更不宜將通識科金裝上陣,放在必修必考位置。
通識科改革:廢除獨立專題探究 反對教授政治議題
作者:編輯精選2019-07-09
有人認為中小學的通識教育應教授「民主、自由、人權」等方面的知識,這我是反對的。因為這些具政治性和意識形態及哲理性很強的概念性的東西,中小學生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資深通識科教師許承恩:通識教育科,屢「敗」屢戰!
作者:編輯精選2019-07-08
過分簡單將社會問題歸咎教育,或歸咎某一高中科目,如果出現誤判,錯怪教育界,不但打擊正在發揮正能量的老師士氣,也有可能被偏鋒分子利用,引發另一社會爭議,攻擊現任政府。
徐是雄:選擇和抉擇驅動人類命運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28
我在寫完《人類命運的演進印跡和路程》一書後,腦海中經常浮現一個問題:是什麼動力驅動着人類命運的演進呢?
內地生應考DSE的新趨勢
作者:曹啟樂2019-06-25
對內地生而言,DSE吸引力頗大。相對於AL、AP、IB等國際課程與考試程度,DSE是唯一可用中文應考主要科及選修科的國際認受性強的考試,讓內地生免除用英語應考的阻礙。
為什麼通識科要全面檢討?
作者:黃家樑2019-06-14
通識教育科有其一定地位,無論從課程架構、教學理念、學習成果等角度看,都應該是新高中學制中重要一環。然而,它要作出大幅度改革,又是合情合理。
高中通識科應轉為中學文憑試選修科目
作者:馮文正2019-05-30
一個制度實行了一些時候,應該重新檢視效能,聽聞課程檢視現正進行,而大學收生亦起了一定變化,我懇切呼籲大家認真思考把通識科轉為選修而非核心必修。
評應屆通識科公開試題
作者:黃家樑2019-05-09
在考問內容和擬題方向上,本屆通識科公開試題表現理想,希望當局能夠將這些優良的做法延續下去,但在提問用詞的透明度上仍有可以改進的空間。
通識教育科──減磅正確 勿忘初衷
作者:陳偉倫2019-04-10
通識教育科會否把劍指海外學府的精英學生排斥出文憑試,或成為使更多學生「跳船」到國際學校、提供國際課程的直資學校或是海外寄宿學校就讀的推手,值得深思。
中國進步,我們也進步嗎?
作者:鄒秉恩2019-01-03
借用國父的五個學習原則「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和篤行」去看今天中國人在21世紀的國際地位,究竟我們仍然是被人描繪為一個落後但愛假冒、傳統封閉但擁有暴發戶心態的國家體制?
學者兼顧行政難 跨科課不能淺嘗輒止
作者:王耀宗2018-11-27
近年來,發現學生思想混亂、知識貧乏,獨立思考力量愈來愈低,過多的「跨科際」極可能是原因之一。
孩子要閱讀報紙
作者:彭智華2018-09-11
孩子在看報紙過程中能夠吸收社會資訊,比起他們單純重覆背誦《唐詩三百首》、巴士及地鐵路線更有意義。
新高中公路上的出口
作者:楊佩珊2018-07-23
在此寄語當局,在檢視及重整新高中課程時,請着眼在如何騰出空間,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將知識化作創新意念,擴闊學生視野,那學習才會有趣味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