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生活習慣

逆齡秘訣
作者:羅乃萱2024-09-21
面對中年,朋友有不同的逆齡秘訣,但數到逆齡的快樂榜樣,不外乎是學習如何面對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是個人故事,也是另一視角的香港史
作者:林超英2024-07-29
感謝星爺與我們分享他的所見所聞,讓我們從多個角度回望近代香港,但願他的一伙人,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以愛護眾生之心為力量,堅持不懈,無論前途多麼險阻,都奮力守護自然、守護人類與眾生的共同家園。
要推行環保 能不擾民嗎?
作者:施永青2024-04-23
今次垃圾徵費出發點是好的,只可惜,香港基層的生活,本身早已捉襟見肘,現在發現收費措施對基層造成的不便,竟比富裕階層為甚,抗拒情緒自然較為強烈。
中大推出「賽馬會 We WATCH 優活健康計劃」 助中年人預防慢性疾病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30
「賽馬會We WATCH優活健康計劃」所採用的「生活方式醫學」模式,旨在透過非藥物、非手術方式改善參加者的生活習慣。被評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疾病的參加者會接受個人化健康管理指導,涵蓋運動、營養等。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作者:施林海2023-09-23
盲目拔高、不符合史實的「歷史」論述,看似往中醫臉上貼金,但卻很可能會混淆傳統中醫的本來面目,導致我們無法從歷史中獲得啟發及反思,更無助處理現實問題。
婚姻觸礁
作者:黃珍妮2023-02-04
有時候,太傳統的婚姻關係,太沒空間,太太是全職主婦,於是放太多期待入去這段關係,丈夫受不了那壓力,便會消極反抗。妻子愈是不安,愈會把空間收窄,於是一段婚姻便告泡湯。
呂大樂:社會復常是回到起點,還是順勢帶來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02
社會復常後,大家是除下口罩,回復以前的生活,還是多走一步,認真思考疫情觸發了一些什麼新的社會、經濟、文化趨勢,從中掌握未來社會走向?呂大樂教授在《明報》撰文認為,一些微觀的轉變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趨勢。
晚婚的適應
作者:羅乃萱2023-01-14
晚婚的中年人其中一個優勝之處,就是他們有豐富的人生歷練,情緒控制與同理能力也較強。
長期腰背痛可以斷尾嗎?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08
當患者日常活動時感受到肌肉痛楚,會自然地將肌肉收緊減少移動幅度。其實長久落去反令到肌肉縮短,甚至萎縮而變成長期痛症,所以因腰痛長時間臥床只會得不償失!
邵志堯:「零碳排」和「碳中和」的差異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2-06-15
隨着工業革命的進行,蒸氣機的出現需要大量化石燃料產生動力,再加上飛機、輪船、火車和汽車等交通運輸的排放,令到二氧化碳含量比率急速上升,若人類再不重視碳排放這個議題,災難將會由下一代承受。
預防勝於治療
作者:黃智華2020-06-16
「預防勝於治療」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平日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及健康的飲食習慣之外,定期的全身檢查必不可少,以便在疾病可能產生的初期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保持健康的體魄。
凍齡四心法
作者:莊太量2018-12-14
人如果要保持年輕,不需要整容,只要把自己放在一個需要自己年輕的環境,以保持年輕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