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法國

德法合作 鞏固歐盟 抗衡美國
作者:陳文鴻2019-02-11
德法合作在與俄國關係、中東和北非的外交政策方面,與美國愈走愈遠。特朗普會怎樣應對呢?
推特外交
作者:曾鈺成2018-11-19
特朗普在Twitter扯謊、罵人、自我吹噓,似乎毋須為自己的言論負責;然後又把使用Twitter的態度和作風帶到實體世界,顛覆了傳統的規矩、禮節和習慣。
域多利監獄中的胡志明案:背後的較量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6
當時胡志明是聞名歐亞的革命者、共產國際在亞洲的關鍵人物,同時還是堅定的反對殖民統治的愛國者。這樣一個穿梭於東南亞傳播愛國思想、鼓動革命、謀劃推翻殖民統治的人,是英法殖民政府都嚴加防範和痛恨的人物。
李梓良︰畫裏畫外
作者:張灼祥2018-10-04
那一個晚上,當然不是來吃免費晚餐,但我們所付出的晚餐費,是物超所值了。
當代法國知識分子是否消失?
作者:陳彥2018-08-27
法國知識分子真的沒落了嗎?從法國國內而言,關於知識分子的詰問不可謂不多,但是,此話題關鍵並非在於提出問題,當今的法國,知識界缺乏眾望所歸的思想領袖乃是不爭的事實。
人生的選擇,其實都是「申論題」
作者:王文華2018-08-22
看着薩特的神情,我慢慢了解:人生的選擇,其實都是「申論題」。這些選擇沒有對或錯的標準。每個人依照自己性格、際遇、條件、資訊、和對主流看法在乎的程度,勾選了答案。但不是選完就交卷了。
世界盃真正的贏家
作者:艾雲豪2018-07-16
法國隊奪得2018年世界盃,成為大贏家。但世界盃真正的贏家是電視台和博彩業。
懷念英年早逝的時裝界奇才──亞歷山大‧麥昆
作者:文潔華2018-07-07
不知道為什麼名人如凱特絲蓓、安東尼布爾丹和麥昆皆選擇上吊了結生命,這種死亡的方式,喻示由璀璨走至絕望。原來美好的經歷只在享用,不能儲藏成活着的力量。
新世代學校與教師
作者:程介明2018-05-28
學生需要擺脫純粹的課堂生活,而進入燦爛的學習生活,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新時代社會的期望。
從保護氣候系統到民主制度創新
作者:陳彥2018-04-16
對民主制度的批評聲音,多集中在公民參與的深度與廣度上。
千山飄泊隨波渡 古堡揚筆向天歌──夏婕專訪(二之二)
作者:馮珍今2018-01-09
夏婕回顧法國古堡莊園的生活,說:「這是我旅途中最快樂的十年!」她發現自己喜歡大自然,花草樹木,還有種植,當然,讀讀寫寫仍是她最喜歡的主業。
文化共融的普世意義
作者:程介明2017-11-27
中國也有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以前說的「老、少、邊、窮」,其中的「少」,就是少數民族地區。除了財政補助以外,近年扶貧的政策,正在迅速轉向發展經濟,例如鼓勵發展旅遊,因而發展民宿、農家樂。
沒有文藝評論,藝術只會流於平庸
作者:林鳴崗2017-11-16
沒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作品只會平面庸俗;沒有精神文化的國家,國家只會逐漸腐化。
馬克龍將帶領法國改革
作者:關愚謙2017-06-27
由西方世界壟斷了400多年的創新模式只能走向全球化,現在逐漸由新興國家創新取代。
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 繼拿破崙後成最年輕領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08
馬克龍感謝選民信任,並期望為法國寫下新篇章。
印象派筆下 法國中產階級時尚生活
作者:Vanessa Wong2016-07-01
煤氣街燈照亮了整個夜巴黎,令夜生活得以蓬勃。巴黎各種悠閒娛樂如咖啡廳、餐館、酒館、劇院無不隨之而起,夜夜笙歌。印象派畫家往往在這些地方流連後,受這個鳳簫聲動、玉壺光轉的夜生活吸引,並透過畫作表達他們對時尚生活的觀察與喜愛。
印象派筆下 法國中產階級時尚生活
作者:Vanessa Wong2016-07-01
煤氣街燈照亮了整個夜巴黎,令夜生活得以蓬勃。巴黎各種悠閒娛樂如咖啡廳、餐館、酒館、劇院無不隨之而起,夜夜笙歌。印象派畫家往往在這些地方流連後,受這個鳳簫聲動、玉壺光轉的夜生活吸引,並透過畫作表達他們對時尚生活的觀察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