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除美西方以外,其他國家都為以巴戰爭和俄烏戰爭勸和,反映國際趨向多元化,美國也逐漸退出烏克蘭戰場。

國際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市場驅動的行業,英國高等教育部門應該真正將此視為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合作以實現互惠互利的機會。這增加了英國的大學消除中國風險的困難。

2023年G7其實甚慘,英國也是第三季-0.4%,第四季-0.6%而進入「技術性衰退」,反而俄國GDP成長了3.6%, 千年老二也不好當。

烏克蘭人300萬在國內流離失所,600萬在歐洲不願歸來,有免費屋,免費醫療,有工做,烏克蘭能控制人口不足3000萬,是俄國五分之一,真的要滴下最後一滴血嗎?看來不到拜登下台,沒有轉機!

受累於疫情、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疊加,各行各業的商品供應鏈都變得不穩定。近年大型餐飲集團美心與本地農莊合作,促進再生農業發展,希望提高食品輸送系統的穩定和可持續性,成效如何?

也許,人類潛意識中深藏的悲劇意識使人們更能為悲情所動,也許文化興起與衰落猶如草木枯榮的預言同中國文化潛意識中的日月迴圈、河東河西有着相通之處,而使得西方衰落之說能夠在東方不脛而走。

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俄烏戰爭又於歐洲上演。儘管人們為和平奮鬥不已,但殘酷的現實是否證明康德的永久和平方案只不過是一個虛妄的夢幻?

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雲集全球政商兩界翹楚,總理李強提前揭示中國最新的經濟表現,是向國際社會傳達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投資中國市場並非高風險,而是一個機遇,中國市場還有其本身的獨特優勢。

作者引用基辛格的名言:「成為美國的敵人可能很危險,但成為美國的朋友卻是致命的。」質疑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對美國人亦步亦趨,到底有利了誰?哪個美國盟友有好結果呢?

俄烏和以巴兩地戰爭持續,影響多國。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無法說服以色列退兵,進退維艱,牽連歐盟。至於伊朗則大有可能被迫參戰。

德國政壇強者朔伊布勒27日逝世,享年81歲,他曾參與德國統一的里程碑,領導歐元集團多年,獲評歐洲最佳財長卻被希臘人視為眼中釘。法國政治家、歐盟委員會前主席德洛爾也於同日辭世,享耆壽98歲。

一切妖魔鬼怪,都是由於人為的原因造出來的。而疾病在發生之前,就應該加以防止,並作為首要任務,而把疾病發生後的治療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歐盟此舉,確是值得全球參考,這是面對人類新挑戰的一種正確的態度。

學與教博覽2023於12月中舉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Rose Luckin教授表示,AI作為一種工具有助教育界人士應對各種挑戰,然而,這無法取代人類的個性化教學。再者,也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工作。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表示,當前擾亂世界的緊張局勢並不是衰退的跡象,而是從美國主導的秩序過渡到多極秩序的一部分。針對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他則認為港人的困擾比新加坡人要多。

例如「衷心無誠、盡出於偽」的樂觀想法,而現實為拜登之後有拜登,衝突不可免,只看中國如何應對。

非歐盟國出口商必須確保他們符合進入歐盟市場的報告和核查標準。CBAM可能會迫使非歐盟國家通過調查和實施更宏偉的氣候措施,來收緊氣候政策並減少碳排放,以滿足國際預期和市場需求。

隨着歐盟—美國數據私隱框架的實施,符合該框架要求的美國組織在歐盟市場上可能會獲得競爭優勢,相反這可能對中國企業在歐盟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帶來一定挑戰。

美國已向烏克蘭發出逾1000億美元軍援,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若美烏聯軍戰勝,美國通過烏克蘭便全面地統治歐洲,完成大西洋的全面整合。俄軍仍有多大勝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目前為止,共19個大型互聯網平台料受到《數碼服務法》波及,其中包括字節跳動(ByteDance)旗下短片平台TikTok、阿里巴巴(09988)等中國相關企業。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中美矛盾不可能解決,中國則需要爭取其他國家支持,鄰國日本會如何選擇?一起聽聽陳教授分析。

人工智能(AI)在全球各地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儘管經濟增長放緩令人擔憂,但人工智能賽道相對保持速度。

瓦格納事變,誰也不曾預料。在當前的空檔,美俄雙方將重新評估形勢,讓第三方可以進行斡旋。也許轉入韓戰模式,將會是最佳結果。

對歐美日等國家來說,儘管「去風險」所代表的含義並不相同,但可以成為他們在後新冠時代對華政策的最大公約數。

布林肯訪華不是先禮後兵,而是上門造勢,所以內地有人稱布林肯為「布局肯」──只要是布局針對中國,他什麼都肯,每一個行動都有其動機。

由於中國採取更嚴格標準,逐漸取代歐洲成為全球相關範疇的領袖,有意投資綠色金融的投資者或會把資金轉移至中國。然而,相較歐盟綠色金融分類標準,中國相關規定的透明度仍須改進。

若俄羅斯天然氣進歐的管道全部被摧毀,重建至少多年,戰後歐洲的天然氣便完全為美國壟斷了。美國要求歐洲不要依賴俄羅斯,結果是要轉為倚賴美國。利害相比,民眾亦可看見。

新時代的「戰國七雄」和「新三國」的關係推衍,將會在抗爭中不斷發展,逐步形成,急也急不來,慢也慢不到哪裏去。風物宜從放眼量,還需冷靜理性,客觀務實地看待。

有人認為這次對話早在預料之中,毋須大驚小怪。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確在準備「習澤對話」,但來得比預期早,其中包括一些突發因素。

歐美國家繞過WTO,變相單方面去改變國際間的遊戲規則,對未有參與規則制定的「世界工廠」中國影響最大。

過去一周見證了中國的外交自信,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相對中立得到法國的支持,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巴西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中國和法國現在很可能會探討政治解決方案的細節,這至少可能為俄烏衝突帶來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