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司馬遷

司馬遷的經濟理論給現代教育帶來的啟發
作者:陳許華2024-11-13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教育者,我們毋須給自己加添過多壓力,始終將眼光注視在孩子身上,即使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偶有爭論,也無可厚非。
通古今之變:還歷史一個公道
作者:郭少棠2024-01-27
歷史被扭曲或抹殺,只會是自欺欺人。抽離縱橫交錯的歷史演變,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掩耳盜鈴。司馬遷要求「通古今之變」,正是歷史一個很基本的原則。通透地掌握古今之變化,才能真正鑑古知今。
郭少棠教授:以巴戰爭的主要根源是什麼?通古今之變:還歷史一個公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29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提出一個重要研究歷史的哲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如果邀請司馬遷評估最近一個多月的以巴衝突,他會怎樣發揮他的功力呢?來聽聽郭少棠教授的分析。
中華文明第一課 抵於切問而近思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08
今日社會在致力推動培養同學掌握科技領域知識的同時,更需要培養充實的文化內涵,尤其對於人文精神的認知與提升學習。
人生困厄與創作動力
作者:施林海2022-10-29
「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於山巔水涯之外……而寫人情之難啟,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歐陽修)
褒貶藺相如──司馬遷的兩翼書寫
作者:許志榮2022-08-20
自從〈廉頗藺相如列傳〉成為公開試考核的經典篇章,坊間關於藺相如的人物形象已有大體的分析。不過原文的字裏行間和脈絡呼應之處,仍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細節,可作為褒貶藺相如的參考。
經典研習的拓展與反思——讀《孟子・魚我所欲也》札記
作者:許志榮2021-11-27
人非草木,螻蟻尚且偷生,那些因為禮崩樂壞、民不聊生而流徙他鄉的庶民,儒家不會視之為不義之徒,只會以惻隱憐憫之心待之。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1」投票開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9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1」系列活動即日起展開,今年候選人有:屈原(戰國)、司馬遷(西漢)、杜甫(唐朝)、辛棄疾(南宋)、秋瑾(清朝),快來投票給你心儀的歷史人物吧!
歷史夾縫裡的危局思考
作者:許志榮2021-03-27
「時勢造英雄」抑或「英雄造時勢」,歷史舞台上的情節無人能懂。悲觀地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草芥之民只得追隨左右,然後安慰自己──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
一切從經典開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賞析
作者:馮珍今2020-10-03
《廉頗藺相如列傳》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嘆服。
讀《史記》學粵語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27
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無疑非常重要。本文續舉列司馬遷《史記》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司馬遷與「頭條新聞」
作者:黃賢2020-06-22
什麼是滑稽,太史公為什麼選用滑稽手法,而開明統治者為什麼還要用公帑奉養這些滑稽人物。也要問,為什麼滑稽手段被歷朝打壓後,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香港發揚光大。
漢初三傑 韓信軼事最多
作者:彭家發2020-06-20
漢初三傑之中,要算韓信軼事最多,是話題之王。宋司馬遷說:「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就漢朝之所以能立基立業來說,說韓信士無雙,功高無二,似乎一點也不虛美。
儒學文筆的分別
作者:張建雄2020-06-18
儒是歷史一部分。儒家經典,王陽明首言六經皆史,而春秋更是孔子所作的第一部歷史書,然後才有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能成儒,算是不錯,儒之後,研究子史,能夠知道歷史上事件的發生。
讀史知世態
作者:鄭楚雄2020-05-12
中國經歷了一段緜長而複雜的遠古史。由於是封建的帝制社會,不同範疇權力的繼承,當中所蘊含的利益爭奪,是這段遠古歷史充滿血腥的總根源。
衛青不敗由天幸──七戰七勝匈奴的名將 為何評價不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10
中華書局出版了《嗨!有趣的故事》叢書,其中一本講述西漢大將軍衛青的故事。筆者翻閱《史記》,試圖了解司馬遷為什麼沒有高度評價這位多次戰勝匈奴的名將。
《陶朱公理財十二訓》流傳民間
作者:彭家發2020-02-02
《陶朱商經》被譽為營商秘笈;陶朱即春秋時期越相范蠡,據民間所說,定陶至今還流傳着《陶朱公理財十二訓》,將市場買賣交流貿易,歸納得12個「能」字。
范蠡的營商秘笈──《陶朱商經》
作者:彭家發2020-02-01
中國大陸電視劇《一代大商》講述著名布莊瑞蚨祥的故事,提到營商秘笈《陶朱商經》;陶朱即春秋時期的越相范蠡,他助越王勾踐復國後引退,成為一方富賈。
楊貴妃發錯誓?楚霸王講錯話? ——文學創作的想像空間
作者:鄭楚雄2020-01-01
「七月七日長生殿」文學歸文學,你相信真是七月七日長生殿所有的夜半私語,由此而產生一些情感意緒,又有何難,需要刻意逃避呢?
「史」與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8-02-28
中國文明延續數千年背後有諸多原因,但「史」的延續無疑是最重要的。如果「史」不能延續下去, 文明又如何能夠延續下去?更不用說是文明的復興了。
人生最苦是徒勞
作者:鄭楚雄2017-08-09
誨人努力學習或工作,慣常會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作鼓勵;中國人很早便質疑努力是否真能得到適當報酬。
大智大勇 生命中缺陷
作者:楊興安2017-04-15
漢武帝使中華民族傲然世上,但世上究竟沒有完人,漢武帝生命中充滿缺陷,真正快樂的時日也恐怕不多。
歷史求真、求善、求美
作者:霍韜晦2016-06-19
真、善、美的價值,皆立足於人自身之性情:人要成長,自當求真、求善、求美。歷史既然是人成長的紀錄,其中當然也有求美的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作者:霍韜晦2016-06-12
我們不要光陷入歷史的悲慘中,這很容易使你失去志氣,你必須從歷史的悲慘中看到人的努力、人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