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深圳

香港深圳是市場合約網絡自然發展的典範
作者:古多迪2024-12-18
市場的本質是什麼,是一個很深的命題,而筆者認為市場的其中一面,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延伸和深化的「合約組合網絡」。
參考深圳以「產業鏈」規劃創科發展
作者:尹瑞麟2024-09-24
深圳由原來的「三來一補」和輕工業為主,經多年努力,近年一躍成為「中國矽谷」。深圳當局的策略取態方面與香港有什麼不同?當中是否有值得香港借鑑之處?
盈盈產子看香港運勢
作者:蔣匡文2024-08-31
海洋公園的大熊貓盈盈以19歲高齡產下雙胞胎,都是又一個吉兆,都是香港「旺丁」、「旺人才」之表現。
微休息
作者:羅乃萱2024-08-07
人們對「休息」的定義往往過於狹隘,以為只有長時間的休假或睡眠才算真正的休息。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小小 「微休息」也同樣重要,能讓我們保持精神飽滿,面對繁忙的工作和生活。
深圳低空經濟發展提速
作者:車品覺2024-07-08
為了支援低空經濟持續發展,深圳不僅在技術和應用層面創新,並在政策和法規層面實施先行先試。2023年,深圳出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明確了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並鼓勵投資低空經濟產業。
習近平賀深中通道通車: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30
習近平指出,深中通道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全體參與者高質量完成了工程任務。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幹出來的。
三中全會下月召開 大灣區有哪些看點?
作者:關品方2024-06-07
中央最近出台促進流動性的政策(重點針對房地產市場),估計三中全會將會進一步為擴大總需求(包括消費、民間投資、國家投資、公共開支、高增值出口,對外直接援助及投資等)推出強力有效、有針對性的政策。
金李副校長:南方科技大學怎樣擔當中國教育改革先峰? 在深圳搞創科有什麼好處? 新質生產力有哪三大要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1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南方科技大學金李副校長與我們分享,南方科技大學怎樣擔當中國教育改革先峰? 在深圳搞創枓有什麼好處? 新質生產力有哪三大要素?
深圳創建中學歷程
作者:曹啟樂2024-05-16
在尋找校舍的過程之中,才發現原來深圳從事民辦(私立)教育的機構很多,特別是高中階段的教育。而港式教育在內地落實,需要靈活處理,務實考慮。
深圳河南北的交織
作者:謝祖墀2024-05-08
今天香港與內地,特別是內地大灣區相互之間的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臨界點。深圳河不應成為香港人認知的障礙,它應該是港人的福祉。香港人,努力吧!
中山大學第3和第4校區
作者:郭一鳴2024-05-03
中山大學將於今年來港設立香港高等研究院,邁出跨境辦學第一步,努力爭取在國際化辦學方面取得突破。換言之,中山大學第4個校區已經選定在香港。
深圳才是香港的真正對手
作者:張宗永2024-04-17
「山高皇帝遠」,深圳的長處是夠膽創新,位處邊陲。內地開放初期,第一波的地產和科技創業者都是來自深圳。半世紀前的深圳是一片農田,今天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城市,其中有不少是借鏡香港。
首屆「香港閱讀+」4月啟動 李家駒:一起重新尋找閱讀的N種理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5
今年港府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香港出版總會全力響應,在4至5月主辦首屆「香港閱讀+」,以「閱讀的N個理由」為題策展,希望市民能夠找到閱讀的動機。
深圳中大建校10周年 徐揚生校長:銳意建國際化一流研究型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5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3月23日(周六)在校園內新建的禮文堂舉行建校10周年大會暨發展論壇。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強調,中大(深圳)的立校之本是四個字──「融匯創新」,就是「包容」和「創新」。
張五常:大灣區的未來在知識和教育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4-01-19
40年前,因為中國經濟體量不夠大,外匯管制的不良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但中國遲早還是要放開。大概5、6年前試過,發現外匯管制一放開,外資就走掉了。我最近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採取零關稅。
廣東將建設五大都市圈 香港亦應迅速轉型聚焦經濟謀發展
作者:關品方2023-12-29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要決定本身的定位究竟是政治城市還是經濟城市。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完成23條立法,堵塞有關政治方面的爭拗和漏洞,然後才能夠聚焦經濟謀求發展。
5招深化政策 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3-10-24
國家對香港的創科發展有很高的期望,社會能見到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努力,但要做到為國家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仍要加一把勁,我們拭目以待明日行政長官公布第二份施政報告,推出更多措施提高香港創科實力。
深圳的時光
作者:張楨2023-10-04
雲聚嶺南和風岸,灣前碧水月流華。
屯元天的反思
作者:吳文軒2023-09-26
屯元天有不少公園和綠化空間,為市民提供很多休憩和運動的地方。反思當然可以在書桌進行,但筆者更喜歡到空曠和廣闊的地方。事實上,環境空間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
香港和深圳更好地扮演各自的角色,是對國家和自己都最有利的方案
作者:王緝憲2023-09-14
嵌入式的融合,對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和珠三角城市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都有好處。而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可以繼續保持「雙向雙城門戶」,完成國家需要、但通過內地城市直接與外部交往的通道不可能完成的事項。
暴雨癱瘓香港:危機管理的一課
作者:盧兆興2023-09-11
海葵的「風尾雨」帶來的暴雨,暴露了香港特區危機管理的問題。本來可以更早發出天氣警報,還可以與公民進行更好的溝通。
港深發展特徵有何異同?兩地如何創造新比較優勢?
作者:王緝憲2023-09-08
雖然從經濟結構上,香港和深圳兩地在「各奔前程」,但確實不僅可以而且應該有更高的互補性,走出一條「合(作)而不同(城)」的道路。
香港和深圳如何走到今天?怎樣透視她們的成功與未來?
作者:王緝憲2023-09-06
世界上雖然有很多所謂「雙子城」的地方,但香港和深圳在70年的跨度裏如此快速崛起和成長,絕對是人類史上獨一無二的例子。究竟一國兩制下的港深兩制雙城將如何演變下去?
港不變則敗
作者:陳文鴻2023-08-31
香港若還是不變,北上消費會更盛,本地消費更疲弱,消費如此,其他方面也正如此。
香港創科怎樣做?|劃燃創科引擎 新田科技城迸發經濟新動力──專訪文効忠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0
2023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南金融,北創科」政策綱領,但在創科發展上卻被人詬病欠缺焦點。本社為此專訪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今日率先刊登他對香港創科發展的機遇及挑戰的看法。
專資會深圳坪山區考察團拜會區委 參觀比亞迪總部了解最新發展
考察團到訪比亞迪總部,了解集團的發展歷程,同時檢閱新能源車及參觀集團展廳等,並體驗電動車電池針刺實驗,深入了解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方面的領先技術。
回顧香港25年的人才和人口
作者:張建雄2022-08-22
科技是未來,不只是醫生和投行,香港的年輕人要覺醒!
李克強南下深圳視察 促六經濟大省勇挑大樑 強調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二至周三(8月16日至17日)南下深圳考察,分別聽取地方政府經濟情況匯報、創業人士意見、考察鹽田港等多個地點,以及瞻仰鄧小平銅像。
DSE放榜 花開不落
作者:何漢權2022-07-20
2022年DSE放榜,應屆考生生於憂患且與別不同,迎上多層衝擊。無論怎樣的結果,都已用心繪上了花開不落的美麗圖畫,永遠動人。
回歸25年後的粵港關係也將進入新時代
作者:阮紀宏2022-07-08
粵港關係發展關鍵問題,在於香港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認知,融入是必須的,而粵港澳大灣區是順理成章的落腳點。以此作為抓手,粵港關係勢必會在一個更高的起步點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