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上海

上海22年所見中國吉光片羽
作者:張建雄2024-11-25
安全、自由、方便、性價比高、不斷進步的城市,才能當「安樂窩」,上海符合條件。香港是出生地,也是揾錢之地,但性價比不成。
耀中耀華引入 HKDSE 課程 內地學生升學新選擇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19
耀中耀華現已提供 IGCSE、IB、A-Level 等課程,此次新增的HKDSE 將進一步豐富其課程體系,為內地學生提供在地接受高水平國際化教育的機會,無需前往香港,即可報讀 HKDSE 課程。
印度何時成為世界工廠?
作者:張建雄2024-09-25
印度後面還有印尼、越南、孟加拉等國在競爭外國投資者,加上印度法律如牛毛,成為世界工廠,要解決問題一大堆,莫迪大仙只有5年,努力啊!中國小心就是!
滬港合作推動數據流通
作者:車品覺2024-08-19
隨着跨境數據流通重要性日益突顯,滬港應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推動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建設。
《繁花》激起心湖浪
作者:廖書蘭2024-07-12
《繁花》與80年代初的香港電視劇,講述民初故事的《上海灘》同樣都有劃時代的意義。
追憶滬上年華
作者:沈言2024-03-06
劉以鬯在《酒徒》中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借助文字的力量,不同代際的上海作家,紛以各自筆觸追憶滬上年華,令一座城的潮濕記憶得以保存和綿延。
重整香港總部經濟策略
作者:鄧希煒2024-03-02
發展總部經濟,既可帶來新產業和高增值經濟活動,亦可吸引多元人才及投資。此舉有助於香港推動經濟轉型,並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競爭力。
國際數據港 上海志在必得
作者:車品覺2024-02-26
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在國際數據跨境流通方面的努力,上海對國際數據港有志在必得的決心。目前亞洲比較有希望成為區域數據樞紐的地方,分別是上海、新加坡及香港。筆者期望香港能更加重視,增強在這方面的部署。
國際高中的成長經驗:課程篇
作者:黃顯華2024-01-13
上海的普通高中課程設置,過去20多年間也努力地謀求多樣化和具選擇性。不過,目前為止,高中3年的課程範圍事實上限定死的。相比之下,M校4年的課程框架中,給予了學生大得多的選擇空間。
長三角城市群擴容的意義
作者:張建雄2024-01-04
長三角城市群眼光不只在41市,還有長江經濟帶。由長三角延伸至大陸西部的貴州、四川、雲南、重慶等共11省市,功能更大。
習近平赴上海調研 能重演鄧小平南巡效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1
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稱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稱「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上海的發展,對上海這個我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寄予厚望」。
保育不是把舊的一切都保留
作者:郭一鳴2023-11-17
如何在保育和安全、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政府固然首要考慮保障公眾和遊客安全,但採取一刀切清拆的做法,肯定不會符合社會期望,亦不符合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
中國為什麼要建設「金融強國」?
作者:鄭永年2023-11-15
甚至可以說,如果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發展不起來,那麼實體經濟只能淪為被「割韭菜」的經濟。19世紀的英國,以及20世紀以來的美國為什麼強大?不僅僅是因為實體經濟,更重要的是因為其有效地發展了並壟斷了金融。
陳茂波赴上海參與進博會:讓金融活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06
本港方面,外圍整體氣氛持續疲弱、息口持續高企、金融市場表現等因素,也某程度限制了本地消費的反彈力度,剛公布的第三季經濟增長為4.1%,幅度較預期溫和。
蔣萬安出席雙城論壇 首站參觀上海洋山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9
台北市長蔣萬安29日(周二)率團到上海出席雙城論壇,他表示,雙城論壇歷經兩任台北市長、兩任總統,仍持續維繫兩座城市的對話。現階段兩岸關係不平靜,更需要有對話,他要以行動來創造契機。
港學習京滬迎接AI浪潮
作者:車品覺2023-07-17
數字中國在人工智能浪潮帶動下,正在全速前進。那麼香港應該如何學習呢?
陳茂波:開心積極 浩蕩前衝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1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從消費券到「開心香港」一系列的活動,目的是振興本地消費,也希望為市民帶來更多愉快體驗。並且提到剛結束上海訪問行程指出,香港與上海有很多共通點,絕對能夠強強聯手、相得益彰。
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機遇
作者:車品覺2023-07-10
今年正值香港回歸26周年之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為香港擢升國際數據港邁進一步。這可能是香港再一次成為國際間超級聯絡人的機遇,讓國內外資料優先匯聚香港,變為資料安全流通的天堂。
滬港經濟交流在上海
作者:梁觀誠2022-08-23
1990年6月,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出訪香港,推銷浦東大開發。那個時候,我就被朱市長的風采吸引。
回顧香港25年的人才和人口
作者:張建雄2022-08-22
科技是未來,不只是醫生和投行,香港的年輕人要覺醒!
在香港貿發局駐上海的日子
作者:梁觀誠2022-08-19
上世紀八十年代,港英政府在中國內地沒有設任何官方的常駐機構,只有貿發局北京和上海辦事處,目的是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合作。當時,香港貿發局在國內的地位頗高,比較吃重,儼如「香港的商務參贊」。
追尋上海記憶
作者:梁觀誠2022-08-12
上海牌轎車實際上是學德國奔士50年代的老model,所以,我的德國同事來上海,特別有懷舊感。尤其是總行來的老領導,他們說在上海可以找回他們的青春感覺。
上海再傳封城 回港學生:大學清零手段比政府嚴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30
上海有重點大學的防疫措施甚至比市政府和居委會的措施嚴格,有受訪學生正言「(學校)外面都可以外出買菜,早知當初就不住宿舍了。」
親歷上海2月封城之感言
作者:張建雄2022-06-09
幾十年來,看衰香港的人都後悔莫及,今日看衰上海大概亦如此。當然這次上海經濟必有損失,但上海GDP只佔全國3.78%,工業生產打個5折,兩個月的影響不會超過全年GDP的0.32%。
中國的封城指數
作者:梁天卓2022-05-26
嚴謹的封控措施是否合乎成本效益?大家對清零政策對經濟的打擊相信都心裏有數,我在這裏就不提了。清零措施的效益呢?這要視乎它能救多少人命。
國際大都市的防疫成績
作者:張建雄2022-05-16
國際大都市與防疫成功有沒有必然關係呢?答案是未必。上海人口共2500萬,國際人士只有0.8%,但和其他國際大城市相較,累計死亡人口僅503人。
不自亂陣腳,說好中國自己的故事
作者:劉寧榮2022-04-19
在一球兩制的情況下,如何跟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的人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人家是怎麼想的。互相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走進對方的世界裏去理解,然後互相學習找到最佳方案。
親歷上海防疫二三事
作者:張建雄2022-04-11
4月4日上海宣布2500萬市民全民再核酸檢測一次,一日之內從16省及解放軍,調來10萬醫療大隊,要「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查盡查,應治盡治」。
探索一條符合大城市特點的抗疫之路
作者:陳景祥2022-03-31
香港是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必須跟隨全國抗疫政策,積極配合;但同時我們應摸索出一條適合香港自己的抗疫政策和應對方法,釐清我們的抗疫目標,探索到底可以怎樣做。擺脫清零、共存之爭,盡快令香港走出困境。
琴人與詩畫──記一代女史蔡德允
作者:張灼祥2022-03-30
蔡德允獲譽為「中國最後一代文人」。沈鑒治解釋,母親是「中國最後一代文人少數的倖存者」,「儘管時代變遷、仍然可以保留優良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