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保釣運動

《柏克萊的日子》──時代的衝擊
作者:鄧兆鴻2024-09-17
劇中人冰釋前嫌後一句「對運動無悔」、戈夫對從火熱的運動中淡出的解釋是「把小島還給海洋」,這當是編劇的心聲吧!
國安50年:23條立法的罩門
作者:黃賢2024-02-27
本文提出的教訓並非全部,但能覆蓋國安、機密立法時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有利完善法律條文內部的完整性,方便檢視有關條文是否合理處理國安、機密事項的整個生命周期。
「你 無聲的走了 然而 你仍在」──懷念,永遠的古詩人
作者:馮珍今2022-03-08
古兆申先生(筆名古蒼梧)於2022年1月11日離世,作者應梅子先生之邀,撰寫紀念文章,刊於2月出版之《城市文藝》(116期)「香港文人古蒼梧紀念專輯」中,現得作者同意,轉載於「灼見名家」。
不容青史盡成灰──談保釣
作者:廖書蘭2021-07-15
一顆愛國護土的心是一致的,兩岸四地都是中華兒女,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承繼保釣精神,筆者認為,保釣精神也是辛亥精神!
保釣50年
作者:陳文鴻2021-04-08
示威和參與運動的目的只是表達,不是為個人爭取政治本錢,也不因此而從政。當時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積極參與的同學,在示威遊行表達之後,各自回歸本身的專業,不少後來都進入海內外大學任教。
因應保釣新變局的反制之道
作者:蔡漢勳2020-06-09
在「弱國無外交」的狀況下,台灣要如何面對日中兩國矛盾、或美日「安保條約」所衍生出的「周邊有事」協防挑戰,實在是台灣朝野要正視、嚴肅以對的課題。
我參加第一次保釣運動的經過
作者:王耀宗2018-07-03
在1971年2月20日,我首次參與保釣運動示威。我在首次示威後,心情頗為複雜;對警察,我卻不大有恐懼,不過細視自己之性格,卻不是行動型。自己的長處是在思考及理論學習,所以自己也不大想參加以後的示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