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科學科會遇到什麼困難?應如何設立課程和設置實室?今次《冷思熱話》有邱少雄校長和鄭家寶校長為你一一分析。
學生要讀國際課程的話,主流的還是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與及英國的高級程度會考課程。因此,英國課程與考試制度,如果有任何改動,便一定會對香港修讀國際課程的學生產生連鎖效應。
香港2000年展開課程改革後,新的中文課程指引增加了創作的比例,推動學界將創意寫作引入中小學的中文教育中。除在正規課堂中加入創意寫作的元素,或開設有關創意寫作的專班,不少中小學也開設寫作課程或工作坊。
通識這樣的科目,原意是為了讓學生拓闊知識基礎,啟發學生思考,令學生有學習的興趣,但到頭來只為應付考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違反原意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習語文的不二法門是閱讀相當數量的高質素篇章,不管是精讀範文或是略讀補充文章,不管是老師課堂講解或是學生課後自習,都不容偏廢。
在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中國進行課程改革是一個複雜的工程,要對這個工程進行評價實在是一個更複雜的工作。歷盡艱難,20年新課程改革到底帶來了什麼?
教師不應該再是傳遞各科知識內容的工具,這些工作應該由教育科技去擔當;不過,教育科技不能夠,亦不應該完成教育所有的工作。
教育本來就是為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手段,青年人今天的表現如有令人不滿的話,教育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專業教師努力的動力,在於學生的成長;就像醫生最關心的,是病人的健康。
畢竟香港給人的印象就是金融商業大都會!可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科研早已無界限,也乘上了全球化這艘巨輪了。倡議 STEM 的其中一個目標正好是針對這個傾斜的現況,期望通過數理科技研習而誘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創意,並為未來開創新的商業天地。
大學要求同事多做研究、多在有份量的國際學報發表論文。這要求表面上看來沒有什麼,但執行起來卻大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