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08:25:5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氣候變化

美智庫專家爆料:華府將鼓勵兩岸重啟對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03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葛來儀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指出,拜登政府不同於特朗普政府的是,不會聚焦美中的意識形態差異,而是強調外交政策的價值觀與盟友重要性。
綠色債券推動可持續發展
作者:蘇文傑2021-03-03
可持續經濟已成為中國內地的政策重點,中國連續4年為綠色債券發行量最高國家,為企業和投資者創造不少商機。
比爾蓋茨:人類面臨兩大災難 比新冠疫情更致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10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曾在2015年警告可能爆發毀滅人類的病毒疫情,他日前再作出驚世預言,指人類面對兩種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災難,分別是氣候變化及有可能出現的「生物恐怖主義」。
唐偉康看淡美中關係 未來數年難有突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7
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美國傳媒引述美國駐港前總領事唐偉康表示,北京的行為未來不會改變,美中關係難有突破性進展。他認為未來中美關係之路不好走,會有更多分歧,難有突破。
單板滑雪運動員 Elena Hight 拍攝極限運動紀錄片倡議關注氣候變化
作者:徐淑梅2020-12-28
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 Elena Hight 在 Web Summit 道出自己覺醒的關鍵時刻,「2014年對我來說是轉捩點,從那時起我開始注意到氣候大變。」
選前辯論再過招 特朗普拜登互指對方斂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23
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與拜登周四進行選前最後一場電視辯論,雙方再次同台,就應對疫情、醫療保健、非法移民,氣候暖化等議題展開激辯,並互相指責對方利用職權斂財。即時民調顯示,逾半受訪者認為拜登勝出辯論。
美國總統選舉電視辯論:科學政策提問與氣候變化
作者:徐淑梅2020-10-05
美國總統選舉首場電視辯論中有關氣候變化的討論,特朗普和拜登都間中離題和指責對方,他們回覆的思路都非常跳躍,沒有直接表達對氣候變化背後科學的看法。
崔天凱:華府試圖突破中美「紅線」 後果嚴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18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接受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的訪問時強調,中美之間出現分歧,說明兩國需要建立更有建設性的雙邊合作關係,而不是對抗性的關係。
地球50年後會怎樣?
作者:國家地理雜誌2020-04-26
新型冠狀病毒短時間內讓我們看見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然而工業化與全球化帶來更多長久且無法逆轉的改變,適逢今年是世界地球日50周年,未來的50年地球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澳洲超級大火啟示錄
作者:林超英2020-02-03
今次澳洲失控的大規模野火,給我們重大的啟示,全球暖化、氣候變化真實存在,有本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襲擊高度現代化的社會,而人類毫無招架之力。
刻不容緩的革命──可持續旅遊
作者:謝家駒2020-01-13
旅遊業在全世界而言是舉足輕重的行業,但同時,旅遊業亦是極不注重環境保護的行業,為氣候變化帶來嚴重不良的影響。我們可以怎樣擁抱甚至超越可持續旅遊,為我們、他人和地球帶來真正的改變呢?
綠化城市助降溫 挽留消失中的冬天
作者:余遠騁2019-12-29
近年國際間興起帶氧建築、垂直綠化及天台綠化等設計,植被除可吸碳及製氧,亦可作為天然的隔熱層,降低室內溫度。
年輕人,請為氣候公義發聲!
作者:編輯精選2019-12-26
氣候變化的影響關乎公義。弱勢社群和貧窮的地區碳排放量少,但他們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往往首當其衝,環境,生計,以至生命受到威脅。
向行政長官提交《施政報告》建議:鄉郊、生物多樣性、應付氣候變化、人工島
作者:林超英2019-09-17
氣候變化正轉向氣候災難過渡,海水上升未來會急劇加速,在這個時刻興建面積1000公頃或以上的人工島,本質上為香港增添十分大規模而本來不存在的重大氣候風險。強烈建議擱置大嶼山東部海域的人工島計劃。
全球邁向減碳目標 氣候變化「水浸眼眉」
作者:余遠騁2019-09-15
香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正展開「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的互動階段,冀透過開放討論形式,收集公眾對減排的意見,筆者呼籲大家在9月20日截止前,積極向政府提出建議。
落地大玻璃窗——加熱、耗用電力
作者:林超英2019-06-06
在陽光曝曬下,玻璃門窗溫度升到遠高於室外溫度,落地玻璃不只是被動的導熱體,而是一部巨型的製熱機器,像冬天用的輻射式電暖爐一樣。
馬國環保科技業吸引全球注視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19-05-28
不論是馬來西亞還是亞太區其他市場,環保業勢將大幅增長。至少在馬來西亞,環保業獲政府大力支持,前景確實值得憧憬。
種樹可以救地球
作者:余遠騁2019-04-14
有學者推算未來50年,全球野生動物會少三分二,我們更將面對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屆時至少有1000種可作食物的植物瀕臨滅絕,作為食物鏈頂層的人類又豈能倖免?
氣候變化和金融風險
作者:黃元山2019-02-19
氣候變化風險日益增加,同時影響環球經濟的步伐比預期中更快。不可預測的天氣,其衍生出來的問題勢將日益頻繁,而各國央行則比幾年前更難診斷出箇中因由,這種不確定性只會讓貨幣政策變得更加困難。
自行毀滅的鞋和人工製造的氣候變化
作者:林超英2019-02-13
燃燒化石燃料產生能量去驅動工廠製造無數不耐用的消費品,是把太太的爛鞋聯繫到超暖農曆新年的關係,也把自行毀滅的鞋聯繫到氣候變化。
要防海水會升多高──香港和人工島的世紀考慮
作者:林超英2018-11-01
橫看豎看,建人工島貼錢買難受,為香港自找麻煩,呼籲政府尊敬大自然規律,聚焦氣候變化和海水上升的跨世紀威脅,放棄人工島,為現有居民點做好防禦海水入侵的工程吧!
對施政報告的觀察:人工島
作者:林超英2018-10-12
人工島不建最好,要建則必須以人民的福祉為指導思維,做好災難管理,以免遺禍後代。
對極端天氣 香港做好準備了嗎?── 一個杏花邨居民的心聲
作者:陳景祥2018-09-20
受極端氣候衝擊,香港的基建能否抵擋得住?政府是否應該來一次全面檢視,提升我們的基建標準以抵禦將會成為常態的極端天氣?
東大嶼宏圖的氣候隱患
作者:李偉才2018-09-07
就東大嶼都會及吐露港填海這類建議,我們反對任何好大喜功、不必要的和規模過大的基建投資,建議以平衡、理性的態度、從多角度評估所有可替代方案。低碳及節約能源是首要考慮。
給2036年香港人的信:對不起!
作者:林超英2018-05-08
我們破壞了你們應該享有的自然生態和祥和的社會氛圍,又令你們代表香港背負更多破壞地球自然生態的罪責,損了你們的陰德,對不起。
解振華:中國——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中心
作者:編輯精選2016-03-01
解振華表示:巴黎協定的達成是中國重大外交勝利,中國站到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舞台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