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不是罕見的疾病,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層和性別,但以孕婦和糖尿病患者機會較高。
拮抗鬆弛手法過程中,治療師會像攝影師替病人擺pose,目的是將之置於一個最舒服的姿勢,使緊張和疼痛的肌肉或筋膜得以鬆弛。
關節和肌肉靈活性測試和標準,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的運動科學的體格分析。「靈活」的定義,可以概括為身體肌肉和結締組織,在不損害關節、骨骼的情況下,可以活動的最大範圍。
一般人在計劃運動時,要先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中缺乏哪種肌纖維,再決定要進行哪類運動來鍛鍊肌肉。
乳清蛋白是一類容易消化吸收及使用的蛋白質種類,很多操肌肉的壯男美女都有使用。不過服用乳清蛋白的話需要配合適當運動,讓身體知道需要把蛋白質導向製造肌肉。
肌肉能量療法是一種新的物理治療手法,利用肌肉本身發出的反射能量,治療肌肉繃緊、關節僵硬、肌肉痙攣和肌肉張力過高等病症。其背後有什麼原理?肌肉又有什麼反射能量?
大家有沒有聽過肌肉會「纖維化」?這是物理治療科的專有名詞,形容肌肉或筋膜出現異常繃緊或硬塊等情況。要了解這種情況之前,先要了解肌肉是怎樣活動。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早期是為了提升職業運動員表現而設計,因對減體重有顯著效用,近年得以普及。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HIIT菜單?物理治療師又有什麼角色?
大家日常做的帶氧運動,或者去健身中心做阻力運動,目標都是加強肺活量、鍛鍊肌肉對抗性,消耗身體內多餘脂肪;而為病人計劃的物理治療項目,同樣都是心肺和阻力運動,但目標和做法就不一樣。
近年醫學研究愈來愈重視筋膜(Fascia)的作用,這層「布料」內布滿感覺神經,使到包括肌肉和關節移動時,其他身體部分會收到訊息作出反應,也加強了人體的本體感覺。
很多家長都表示,孩子的專注力不及疫情前的一半,但是現在已經復課了,有沒有一些健康產品可幫助孩子盡快提升專注力呢?
外骨骼機器人可協助脊髓損傷病人進行大量重覆、高強度的站立和行走等日常性活動,有助於神經重塑,加速功能復原,並讓身體重新感受正確的步伐及正常的行走速度。
今次全馬躍躍欲試的長跑初哥,在這餘下2、3天可以做些什麼準備工夫?對有經驗和能力攻全馬的朋友又可以做什麼?
無論服用雄激素或雌激素來增加肌肉,都有不良副作用,但菠菜素含昆蟲蛻殼激素,能把人體吸收的蛋白質變成肌肉,而且不會令心肌細胞發大。
「脊髓肌肉萎縮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病,病在神經。它令致運動神經元退化。如果肌肉不能取得神經訊號,也就不能按自身的意願去活動,它名存實亡,完全沒有運動的機會,於是會漸漸萎縮。
當孩子在做白日夢時,他大腦會隨意活化某一些神經迴路,若旁邊湊巧有一條原本不相干的迴路,火花一碰撞,兩條神經迴路連接在一起,新的點子就出來了。
老年癡呆症愈嚴重的病人,同時患上肌小症的機會也就愈高。雖然這是相關性的數據,但也可以提醒我們肌肉和力量鍛煉對長者的重要性。
每當我勸人多做運動時,部分人都給我的反應是:「運動傷身,有令人猝死的風險。」的確,我們不能排除因運動而導致猝死的風險。
不管是持續30分鐘的運動,還是每次10分鐘分成3次做的運動,對於燃燒脂肪的效果都差不多。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往往有更嚴重的病情,例如視網膜、腎、神經會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