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綠色組織为推動青少年環保教育不遺餘力,希望學生通过社會創新發明概念空間設計比賽了解可持續建築的重要性,喜見他們構想出既環保又創新的建築設計,本會盼望政府在發展北部都會區時,地盡其用。
如何「強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建立關愛社會」?候任特首似乎未有太多着墨。不過,他在土地及房屋供應方面如何「提速、提效、提量」就提出一些較具體的措施。
希望政府能加緊工作,加強協調,除了興建住宅要快,加建配套設施也不能慢、不能拖,切勿再做「土地大嘥鬼」。
希望政府借助今次皇崗口岸落實「一地兩檢」的契機,認真檢視香港的邊境地區與跨境運輸規劃發展,善用土地資源,切實解決土地、房屋及交通問題,切實改善市民的生活和福祉。
現時在香港而言,最明顯的是,市場對股市及樓市的預期,跟經濟表現預期是完全兩回事。港股的主要組成部分,與香港經濟表現關係不大。至於樓市,一句供應不足,已經由經濟因素本應造成的利淡徹底推翻。
在《施政報告》中,我們仍未看到政府有何堅定意志,再加上近月政府民望低迷,我們如何敢指望人民深信政府有足夠意志排除萬難,加快填海的速度?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的報告,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抨擊,是意料中事;小組意想不到的,是報告發表的時間和方式,也備受非議。
社會上很多人都質疑,人工島會最後變成大白象工程。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董建華可以擔保,人工島不單不會用盡香港儲備,相反,興建人工島是一項好的、有利的長線投資。
土地不是決定一切,不過不解決土地問題香港的樓市就仍然會好閉翳。
為何香港內耗如斯嚴重?當中原因複雜,這裏只談一些重要的。凡是一種社會現象廣泛出現,必有其社會基礎。在香港這基礎是什麼?
我素來認為政府不應管太多事,市場能解決的問題,政府便不要管。但無政府主義更糟,政府有她的角色,應要管的,便堅定有力執行,若非如此,容易跌入「公地悲劇」陷阱。
時代背景影響一代人的命運。我們必須感謝時代的賦予,以及了解年輕人對社會不滿的新時代背景,不要隨便說「我們勤力,年青人懶散」之類令他們氣餒的說話。
除非土地擁有人放棄業權,政府一般是沒有理由把土地收回的,所以會考慮改變原有用途,以確保不會與有關地點周邊地段的長遠規劃用途衝突。
英國租新界之前,鄉民擁有土地永久擁有權。這個永業權是有條件的,王朝更替,可能就不再有效了。
解決都市固體垃圾,不能單靠一個方法,要多管齊下。
對外來資金屯積樓宇,致使生活物價高昂,更應想辦法遏止。
「梁特首經常叫人回內地發展,其實競爭愈來愈激烈,香港人也不是那麼容易適應,有另一些方法可以考慮……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的網絡很大,你肯闖出去,不怕苦的話,去到坦桑尼亞都可以。將來你有的是一個獨特的經驗,人無你有。」